分享

易经蓍法取卦中的三个重大发现

 竺言小聚 2016-06-15

易经蓍法取卦中的三个重大发现

我相信大家看到按照古书记载的蓍法取八卦,都会有一种既神秘又复杂的感觉:使用50根蓍草,先拿掉一根放在边上,叫做大衍之法。分为二摊,叫做以象两者。将其中的一根挂在手指间叫挂一以象三者,每次去掉四根叫做揲之以四,以象四时,等等。随后要进行三次随意分配,看起来似乎十分复杂并且没有什么规律性。其实如果深入的解剖一下整个蓍草取卦的过程,那么我们可以看到事情并没有那么复杂,相反其结果证明了这种取卦方式并不是十分合理,即并不具备取样的随机性。

现在我来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取卦方法不合理

蓍草共有50根,取走1根后剩下49根,一分为二,分成左右两摊。有些书中说,分成的左右两摊中少的一份蓍草不能少于6根,那么另一部分最多应是43根。在进行下一步工作前,卜者还要再在左边的一摊中取出一根夹在手中。这里有个疑问,就是能不能从少的那摊中去取,如果可以的话,也就是说最少的一摊只有5根蓍草,另一摊还是43根。据我研究这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差别,现在我们就设定左边的一摊最少是7根,右边的一摊则有42根。在起卦时先从左边的一摊取掉一根,剩下6根,右边还是42根,因此在分配中实际使用的是48根。

由于规定每次从一摊中取走4根,直到余数不足4根为止。这样产生的余数,将是1、2、3、0四种 ,产生0时作4计,所以实际的余数是1、2、3、4四种。对应的另一摊余数正好颠倒一下,就是4、3、2、1。这两边的余数相加出现两个数:4或8,按照这个数字取掉4根或八根蓍草,所以经过了第一轮的取舍,最后剩下的蓍草数量只有两种,就是44根或40根,也可以说在第一个阶段完成后,出现了两种可能性。

这些剩下的蓍草进入第二轮,按照同样的方法取舍,如果第一轮剩下44根,那么经过这一轮以后剩下的必然是40根和36根两种可能性。如果第一轮剩下40根,那么得到的结果是36根和32根两种。也就是出现了40、36、32三种可能性。在这一轮中大家可以看到余数为36的比例最高。

第三阶段中面临的是40根、36根、32根三种情况,再一次进行取舍后产生的结果是四种:即剩下36根、32根、28根、24根蓍草。

也就是说全过程结束时,产生的数字只有36、32、28、24四种。而这几个数字再除以4后得到的是9、8、7、6四种结果 。

总结起来在用蓍草取卦的过程中,看起来每次都有几十根蓍草进行随意的分配,实际上得到的结果是有定数的。

以第一次分配来看,不管你怎么分摊,基本的数字就是少的一滩中蓍草为6、7、8、9,其他的数字在减掉4或4的倍数后剩下的还是这四个数字,比如10,拿掉4根蓍草后剩下6。所以6、10、14、18、22、26、30、34、38、42这些数字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7、11、15、19、23、27、31、35、39、43这几个数字的结果也是一样的。同理我就不需要对8、9进行举例了。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只要有6、7、8、9四种数字就可以完善的进行易经取卦。

第二次分配和第三次分配的性质和第一次分配一样。

在第三阶段得到的数字则必然是36、32、28、24这四个数字,绝不可能出现35、31等其他数字。

拿36、32、28、24这四个数字再去除以4得到的结果是9、8、7、6.表面上看起来这四个数字的产生是随机的,实际上只有两种几率。

因为在每一个阶段中,余数虽有1、2、3、4,四种,但是1、2、3,三种造成的结果是相同的,即取走4根,只有余额为4才取走8根,因此在每个阶段取走8根蓍草的几率要远远小于取走4根蓍草的几率。第一阶段剩下44根的几率是75%,剩下40根的几率是25%。

同样的道理在第二阶段结束的时候余下36根的比例最高。

到第三阶段结束时产生的36、32、28、24四个数字中,36的比例最高。也就是说最终得到9这个数字的比例最高。对上述三轮进行计算得到的结果是:最终出现9、7两个代表阳爻的数字的比例高达72%。出现8、6两个代表阴爻的数字比例只有28%。这就是说看起来是随机分配,实际上却是偏心结果(类似偏心轮),即有可能出现二阴四阳的卦形的比例最高,应该有三十卦,如果另外剩下的卦各以50%来定的话,蓍草取卦最后产生的可能会集中在41个卦中,也就是说其他的23卦出现的几率较小。因此除非这种蓍草取卦的方法含有特别的为我们还不理解的特别意义外,客观的说这种取卦方法并不合理。具体的说下列卦形出现的几率低于28%:乾、坤、复、师、谦、豫、比、剥、临、明夷、震、屯、颐、升、解、坎、蒙、小过、蹇、艮、萃、晋、观。

这样的取卦方式相对其他的博弈方式显然是不合理的,比如我们平常所用的抛硬币的方式,其出现正反面的概率基本上都是相等的,各为50%。在各种对赌性质的博彩中如果排除人为因素,其设定的原则也应该是输赢的概率各为50%。

这种不合理的取卦方式所造成的最大的受害者,不是别人,而恰恰正是用易经来卜卦算命的人。

二、接着更加严重的问题出现了,假如在三轮中每轮结束都取走4根蓍草,那么最后剩下的必然是36根,得到的除数是9。

但是如果在三轮中一轮取走4根,其余的两轮都取走8根的话得到的余数必定是28,除以4后得到的数是7,由于9和7都代表阳爻,因此就出现了两种不同性质的阳爻。就是经过六次18轮的分配,如果都恰巧形成上面的局面,那么最后可能得到六个阳爻。也就是卜得了乾卦,但是这个阳爻有可能是六个九,也可能得到六个七,这两种数字得到的都是乾卦,只不过一个卦符为999999,一个卦符为777777。由于在卜算时取卦变的原则是7、8不变6、9变,因此就出现了一种六爻都可变的乾卦,还有一种则是六爻都不可变的乾卦。不仅如此,还可能出现类似979999或779979这样的乾卦,这对于那些热衷于卦变释卦的朋友来说,实在是个大问题了。因为这将出现64种不同的乾卦。不仅是乾卦,坤卦也是如此。同样的六十四卦中的每一卦都有类似的现象。如震卦,可以有966966,还可以有988988,或986986、768968等等64种不同的震卦。这样我们面对的就不是64卦了,而是4096卦。

齐鲁出版社近年出版的一本书叫《三易本义》,是一位民间易学研究者朱兴国先生所写的,这本书全部用卦变法来解释易经、归藏和连山。书中在解释左传中的一个筮例时写道:“乾卦均为阳爻,阳爻逢九则变为阴爻。乾卦初爻变则成姤卦,第二爻变则成同人卦,第五爻变则成大有卦,上爻变则成夬卦,六爻全变则成坤卦,可见,乾卦爻题“初九”“九二”“九五”“上九”“用九”分别表示“乾之姤”“乾之同人”“乾之大有”“乾之夬”“乾之坤”。”他这里还没有说“九三”为“乾之履”,“九四”为“乾之小畜”。如果他看到了我的研究,那么他的基础全部崩溃,所写的全部作废。

当然卦变论不是朱先生发明的,这是古人的发明,如《左传·昭公二十九年》:“龙,水物也。水官弃矣,故龙不生得。不然,《周易》有之,在乾之姤曰:‘潜龙勿用。’其同人曰:‘见龙在田。’其大有曰:‘飞龙在天。’其夬曰:‘亢龙有悔!’其坤曰:‘见群龙无首,吉。’”《乾·初九》:“潜龙勿用。” 《乾·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还有《左传·庄公二十二年》:“陈公子完奔齐。其少也,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使筮之。遇观之否,曰:‘是谓“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问题是朱先生因此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爻辞乃是针对爻变所形成的之卦而作出的吉凶论断。所谓爻辞,其实是爻变所形成的变卦的卦辞。卦辞与爻辞、爻辞与爻辞之间的关系均为卦辞与卦辞之间的并列关系。同卦爻辞与爻辞之间在运势及时空方面并不存在递进关系或必然联系。爻辞论述的是变卦上下两卦之间的关系,爻辞依据八卦休王之理或卦象之义来推断吉凶,因此,吉凶与卦爻的位置无关。《易传》所盛传的爻与爻之间应或不应、爻当位或不当位等关于爻位的论述并不符合《周易》本义。”

他的这段话未免太武断了,因为在我的研究面前他的理论失去了立足之地。

卦变论再加上《五行大义》并不是如朱先生所说的解开了易经的奥秘,实际上是用易经来卜卦的人采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一方面增加了易经的神秘性,另一方面固然是为了想使卜卦的结果更正确,其实这是一厢情愿的事。卜卦作为一种原始的预测方法根本无法解决现代预测学都无法解决的问题,即对未来有一个完全正确的判断。孔子对这一点也看得很清楚,他就不将易经作为卜卦的工具,而且也不相信卜卦,就像孔子所说:“吾与史巫同涂而殊归者也。君子德行焉求福,故祭祀而寡也;仁义焉求吉,故卜筮而希也,祝巫卜筮其后乎?”【释文:我和记史的作巫的人开始走的是同一条路,最后到达的目的地则完全不一样。君子注重道德修养不是单纯为了个人的福分,所以不去频繁的祭祀。君子行事为了弘扬仁义并不是为了自己的吉利,所以也很少在行事前去卜筮。请神、巫术、卜筮这些做法君子都是不看重的,难道不是放在很次要的位置吗?】

综上所述,我在这篇文章中提出了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历史上还从未有人提起过:

一个是易经取卦的方法存在着偏心现象,即得到的阳爻比例要远高于阴爻。

第二个是卦符存在着可变和不可变两种,这一点不是我的发现,古人也知道,所以有7、8不变,9、6变的规定,但是问题在于古人没有深挖下去,或者说无法驾驭如此巨大数量的变化。按照我的计算由于卦变的存在,那么我告诉大家,易经六十四卦单单9、6爻变就可能出现4096种变化,如果再将其他各种卦变全部计算进去,则可能出现一万种不同的变化。而周易的创制人要是想将这一万多种变化全部考虑妥当的话,那么这位必定是外星人。

除了上述两点,我现在再提出第三个问题,就是古代筮卦中有一个遇“八”的疑难问题,2000年来说法不一,无人理解。当代的刘大钧先生称其为千古之谜。现在以我的研究来解,这个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水落石出了。举几个例子:

1、《国语·晋语》所载:

公子亲筮之,曰:尚有晋国?得贞《屯》悔《豫》,皆八也。筮史占之,皆曰?不吉,闭而不通,爻无为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晋国的公子亲自占卦,问晋国还能延存吗?占得的结果是《屯》卦,其卦变后的之卦是《豫卦》,遇到的都是无法再变的阴爻。巫筮的史官解释说,不吉利,闭塞不通,爻象揭示无所作为了。

《屯》卦的卦形为:

易经蓍法取卦中的三个重大发现X

上面的国语中并没有写清所占得的《屯》卦的卦符,照我的说法可以有64种不同的《屯》卦,但是根据国语里从《屯》卦变为《豫》卦的说法,就可以正确的判断出2000年前的晋国公子卜得的《屯卦》的卦符,我们可以再看一下《豫卦》的卦形,从中倒推出原始的卦符:

易经蓍法取卦中的三个重大发现

将这两个卦对比一下,可以看到《屯》卦初爻为阳爻,《豫》卦初爻为阴爻,因此此爻变了,同样《屯》卦的第四和第五两爻也变了,而其它各爻都没有动。这样就可以断定,卜出的《屯》卦的卦符应该是988698.其中的9、6都可以变,变化以后得到的《豫》卦的卦符为888788,再也不能变了,除了中间还有一个7代表阳爻,剩下的就全是8了。因此筮史就说了:皆八也,……爻无为也。

如果当时一开始卜得的《屯》卦的卦符是788678,那么就变不成《豫》卦了,只能变成《随》卦了:

易经蓍法取卦中的三个重大发现

2、《国语〃晋语》:

十二月,秦伯纳公子……董因迎公于河,公问焉,曰:‘吾其济乎?’对曰:?……臣筮之。?得《泰》之八,曰:是谓天地配亨,小往大来。今济之矣,何不济之有!

这里得到的泰卦其卦符应为777888,叫做得《泰》之八,所以也无法变。如果当时卜得的泰卦是777666这样的卦符,那么可以称作“得《泰》之六”,但是还可以变化。

易经蓍法取卦中的三个重大发现

3、我在前面所举的左传中的第一个例子中卜得的乾卦,其卦符应该是997799,九三爻和九四爻都不能变。

第二个例子中卜得的观卦,其卦符应为888677,也就是说只有六三爻才能变,变了以后就成为888777,否卦。

4、再看一个非常著名的穆姜卜卦的例子:

《左传〃襄公九年》:

穆姜薨于东宫,始往而筮之,遇《艮》之八,史曰:?是谓《艮》之《随》。随,其出也,君必速出。?姜曰:?亡。是于《周易》曰:《随》,元亨利贞,无咎。元,体之长也,亨,嘉之会也,利,义之和也,贞,事之干也。体仁足以长人,嘉德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合义,贞固足以干事。然故不可诬也,是以虽随无咎。今我妇人而与于乱,固在下位而有不仁,不可谓‘元’;不靖国家,不可谓‘亨’;作而害身,不可谓‘利’;弃位而姣,不可谓‘贞’。有四德者,随而无咎;我皆无之,岂随也哉,我则取恶,能无咎乎!必死于此,弗得出矣!

这段话我已经解释过,是穆姜自知必死而否定了筮史的说法。现在我们要讨论的是卦变,请看先卜得的《艮》卦,说:遇《艮》之八,看看下面所标出的卦符,就是说这个《艮》卦中除了第二爻是不变之“八”以外,其他五爻都可变。

易经蓍法取卦中的三个重大发现

卦符:689669

现在将《艮》卦变成《随》卦,得到的卦符为:788778,不能再变了。

易经蓍法取卦中的三个重大发现

这三卦都是历史上遗存下来的遇“八”之卦,让古今学者头痛的不得了,现在我将其中的谜底揭开后,大家看看头还痛吗?

其实也不是我有什么了不起,而只不过是拿起现代科学的手术刀去解剖一下而已,大家也可以试试。

本堂编辑文章,仅从学术角度印证周易五術学之应用及起到传达信息之目的,丝毫没有任何意图与偏见,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若阅读者有需了解更加详尽专业知识请与专业导师联系,以获得相应帮助。

堪舆堂書坊(kanyutang.com.cn)提供专业的择日通书,风水罗盘·罗经,传统老罗经,五术量具,周易五术丛书,五术软件,五术珍本古籍丛刊等相关五術圖書工具。

如果您和您的朋友喜欢周易五術文化,

请加杭州堪舆堂QQ/微信:332980305 微信公众号:kyt1248 交流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