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每个人都渴望被人尊重,但获得尊重的前提是,你得尊重别人。你敬人一尺,人才会敬你一丈。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尊重现实,才能正视现实。 一个人无论身份高低,都有获得尊重的权利。尊重本身,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而且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尊重应该是互相的,如果你不懂得尊重别人,又怎么能要求别人来尊重你。生活中,要学会尊重每一个人,也包括你不喜欢的人。尊重他人的人格,承认他们的付出,是一种再普遍不过的价值观。 很久以前,有一位郡王,有一次带领大臣外出狩猎,途中遇到一个沿街讨饭的乞丐。 这个乞丐和其他要饭的不一样,他很年轻,虽然衣衫褴褛,眉宇间却透着一股英气,让人一下子被他的气场吸引住。郡王看了他两眼,竟然欣喜地下马问道:“年轻人,你愿意跟随我,做我的侍卫吗?我保你以后衣食无忧,生活富足。” 年轻的乞丐一听,大喜过望,跪在地上,磕头谢恩。回宫后,乞丐经过一番梳洗,并换上了侍卫的衣裳,果然显得气宇不凡。两个月后,他便被推选为皇家的卫队长。为了报答郡王的知遇之恩,他日夜守护王宫,不离郡王半步。可是,时间久了,郡王身边的一些小喽啰心里不自在了,他们对这位年轻人的受宠甚为不满。没过多久,各种谗言便传到了郡王的耳中。有人甚至诬陷他与小郡主有私情。这件事,可算是戳中郡王的心肝了,他大吼一声,命人将年轻人抓上殿来,大骂道:“你不过是个又脏又臭的乞丐,你也不照照镜子,看看自己的熊样,你配吗?”对于这劈头盖脸的痛骂和屈辱,年轻人似乎有些麻木了。但他心似明镜:这里的生活毕竟不属于自己。于是,当天晚上,他便背着包袱出了城,从此远走他乡,再无消息。 一个人无论高低贵贱,都应该获得足够的尊重。物质基础上,可能有优劣之分;但人格尊严上,则是完全平等的。不管是王公贵族,还是布衣乞丐,与他交往的第一步,就是尊重他。满足了这一前提,接纳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世界是多元的、复杂的,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不同,价值观不同,对于“尊重”二字的理解也会各不相同。在学生的心中,父母和老师是最值得尊敬的人;可是,进入社会以后,这份尊敬马上变得浅薄了。人生是分阶段的,但并不意味着进入下一个阶段,就该遗忘上一个阶段。对于一个有心之人而言,父母和老师,一辈子都在他们心底,从不敢忘。 除了自己的父母、老师、上司之外,那些与我们平级甚至地位卑下的人也应该值得尊重。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优点,只有看到别人的长处,才有可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当下的社会,外在的诱惑太多,想要心安理得地生活,并不容易。很多人刻意地表现自己,做事力求尽善尽美,不过是想得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同。一旦这种认同感无法获得,内心往往变得浮躁而不安。 人生是不确定的,外在的事物总在不断变化,好与坏,顺与不顺,总会接踵而来不要对他人要求太高,更不要对生活要求太高,只要感觉到幸福,就该知足。 别人生活得好,起点高,机会好,对我们的人生并没有太大影响。做人,没必要压抑自己,也没必要阿谀奉承,保持自我的人格,才会赢得他人的尊重。任何时候,相信自己比依赖别人都重要。 一位名叫李瑞的社区记者,曾在自己的日记里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周末下午,天气很热,李瑞和他的朋友约好去户外踢球。来到他家门口,李瑞轻轻叩开了门,喊了声朋友的名字,却没有人应答。这时,他听见里面正发出断断续续的吼声,好像是他的朋友正在和谁吵架。李瑞便装作什么都没听见,灰溜溜了走到了一边。 过了一会儿,朋友大概是看到了他,才开了门,让他进去。李瑞知趣地说了句:“不进去了!我在外面待一会儿。”朋友有些不高兴,还是将他拽了进去。进来屋里,李瑞更加尴尬了,他不晓得刚才发生了什么。于是坐在椅子上,随手拿起了身边的一本杂志来看,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这时,争吵声又来了,李瑞这才看清,争执的双方正是朋友和他家里的保姆。那位保姆五十多岁,两鬓霜白,身子骨也很瘦弱。两人足足吵了十多分钟,朋友终于停下来了,霸道地喊了句:“给我弄碗饭来!”只见老妈妈一声不吭地走向厨房,盛了一碗饭和几勺菜,轻轻放到了桌上,语气和缓地说:“您过来说吧!”朋友大摇大摆地走向饭桌,斜着眼睛望了望,苛责地说:“下回给我弄点好吃的!年纪一大把了,连个饭都做不好,真是不中用!”朋友盘腿坐在沙发上吃饭,李瑞用目光扫了一眼老妈妈:她正低三下四地蹲在地上洗抹布,眼中充满了哀伤。 人与人之间,不该是这个样子。“保姆”,只是一份工作,不是一个人的“标签”,她也有自己的人格,也需要做人的尊严。 “尊重”一词,其实蕴含着太多的深意。一个人,生活在尘世中,只要你尊重别人,别人就一定会以百倍的尊重来回报你。这就是所谓的“以心换心”,也是为人处世最基本的道德。 尊重一个人,不仅体现在语言上,更体现在行动上。做人,一定要坦诚,虚情假意的东西别太多。只有用一颗真心去感染别人,才能给别人带来快乐。 老人言:“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做人不能太精明、太出风头。感觉到了危险,就先退后一步。低调做人,既有助于保护自己,又有利于融入人群。人不可能时时刻刻占据主动,在“低调”心态的支配下,才能成就得了大事业。 感悟:老人言口口相传留下来的草根智慧书。老人言从生活中来,经历了时间的洗礼,最大程度地回避了各种思想毒素的污染,可以谓之最纯粹的智慧。句句散发着泥土的芬芳,散发着自然的清新气息。古往今来,大凡有能耐的人,都是以“学生”的姿态出道,然后才一步步成为大师的。为人处世,既要一分为二地看自己,也要一分为二地看别人。不断地完善自己,才能在人生路上有所作为。人生短促,不可能从头来过。聆听老祖宗的教诲,会使我们少走很多弯路。老人的智慧,不只体现在对人生的描述和认识,更体现在对一种古老智慧的参透。老人言好比陈年佳酿,历久弥新,能够为今天的人们在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等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老人言教你怎样开阔自己的心胸、怎样调节自己的心情、怎样创造快乐、怎样把平凡的日子过得生机勃勃、怎样从容地思考人生。聆听“老人言”,会让人受益一生…..文/单眼老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