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乔东:职工文化为啥不叫员工文化

 昵称x7C8N 2016-06-15

        作为与企业文化相对应的一个概念,职工文化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我们之所以叫职工文化,不称员工文化,关键在于“职工”概念有着浓厚的“中国化”和“本土化”色彩,是具有中国特色企业管理的核心元素之一。

在企业管理活动中,职工是必不可少的管理要素之一。2004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六条明确提出,“国有企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实行民主管理。”2014年实施的新《公司法》第十八条进一步强调,“公司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实行民主管理。”可见,职工的管理属性是宪法和公司法所赋予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写的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认为职工主要有两种含义:(1)职员和工人,譬如职工代表大会(2)旧时指工人。其中,职员是指机关、企业、学校、团体里担任行政或业务工作的人员。工人是指个人不占有生产资料、依靠工资收入为生的劳动者(多指体力劳动者)。从这些概念上来看,如果不占有生产资料、依靠工资收入为生的劳动者既包括体力劳动者又包含脑力劳动者,那么职工和劳动者的含义是一样的。

2001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也是这样界定“职工”含义的:职工是指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中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

中华全国总工会对1993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二条和第三条关于“职工”含义的解释为:“职工”是指按照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与企业确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把职工的含义界定为:职工是指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的所有人员,含全职、兼职和临时职工,也包括虽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但由企业正式任命的人员。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或未由其正式任命,但向企业所提供服务与职工所提供服务类似的人员,也属于职工的范畴,包括通过企业与劳务中介公司签订用工合同而向企业提供服务的人员。

可见,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认识和界定职工的含义。职工文化主要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界定职工的含义。我们认为:职工是指在企业管理活动中不占有生产资料、依靠工资收入为生、依法与企业确立劳动关系并具有管理属性的劳动者。

首先,职工是不占有生产资料、依靠工资收入为生的劳动者,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

在一个企业中,职工一般是与干部或者管理者尤其高层管理者相对应的一种称呼,有时也称作职工群众或者员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2015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到,“保障干部职工按规定享有的正常福利待遇。”象这样,干部和职工并列的提法在现实中非常普遍。从这个意义上讲,职工与干部或者职工群众与管理者群体是企业管理的关系要素,职工或者职工群众是管理的客体,干部或者管理者群体是管理的主体。也就是说,职工与干部或者职工群众与管理群体彼此依靠对方而存在,企业管理活动离开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无法进行。

其次,职工是合法劳动关系中的当事人之一,另一个当事人是企业。

职工与企业之间只有依法确立劳动关系,彼此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才有了保障。新《公司法》第一条提出,“保护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同时第十七条也强调,“公司必须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可见,职工和企业的合法权益都有受到法律保护的权利,双方也应尽到保护对方合法权益的义务。职工是其合法权益的当然受益者,而企业合法权益的受益者往往是企业的管理者群体尤其是股东、债权人及其代表——企业高层管理者及其法人代表。在一个企业中,企业有追求市场利润和经营管理的正常要求,职工也有追求工资福利和全面发展的合理需求。企业的正常要求和职工的合理需求应该相互适应。

最后,职工是企业管理活动的重要管理要素之一,具有鲜明的管理属性。

企业管理活动主要有管理主体、管理客体和管理手段三个管理因素。在传统企业管理活动中,管理主体一般是企业管理者尤其高层管理者群体,管理客体一般是职工或者职工群众,管理手段一般是管理主体对管理客体提出的管理要求和及其使用的管理方法。但是,鼓励职工参与企业管理活动,听取职工对企业管理的建议,在企业中实行民主管理,实现职工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不仅是宪法和新《公司法》赋予职工的合法权利,而且符合未来企业管理实践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新时代的企业不能再将职工仅看作是被动的管理客体,而是要全面提升职工的素质,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的创造活力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因为,未来企业竞争力的高低就取决于职工素质的高低。

职工文化是企业先进职工群体在长期的成功实践中创造的,被广大职工群众认为有效而共享的,并得到企业管理者群体的认同和支持,在职工群众中倡导、践行和展示的职工价值理念、职工行为规范和职工精神风貌。

(1) 职工价值理念

职工价值理念是指职工群众的人生目标、价值信念、伦理观念、精神追求、理想人格、个人信仰、审美情趣等价值观念的总和。职工价值理念是职工文化的核心,职工价值理念的内容主要包括职工群众对三个基本问题的追问: 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做,即职工责任、职工理想和职工信念。

职工责任是关于“为什么”的问题,即使命问题,包括: 职工群众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他们对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态度是什么? 他们工作生活的基本目的是为了什么?

职工理想是关于“是什么”的问题,即方向问题,包括: 职工群众的人生追求和目标定位是什么?他们在工作生活中追求的最高目标是什么? 他们的人生定位是怎样的?

职工信念是关于“怎么做”的问题,即动力问题,也就是职工群众履行职工责任和实现职工理想的最基本价值理念和信条。职工信念是职工价值理念的核心,也是塑造职工价值理念的最重要内容。塑造职工价值理念的基础工作之一就是梳理、提炼、定位和提升职工信念。

2)职工行为规范

职工行为规范是将职工价值理念转化为职工群众日常行为的制度、规范、规定和相关文件等。与“要我做”的外在行为管理规范不同,职工行为规范是职工群众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产物,是“我要做”的内在行为规范。职工行为规范凸显了职工群众的主人翁地位,重视“外在管理”向“内在管理”转变,“他人管理”向“自我管理”转变,最终实现职工群众整体素质的提升。职工行为规范的内容主要包括职工岗位准则、职工行为准则和职工道德准则。

职工岗位准则是指职工群众应该自觉遵守的岗位规范和要求,明确所在岗位的中心任务、工作规范及与其它岗位的协作关系,鼓励他们把岗位看作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活出生命的意义。

职工行为准则是指职工群众体现的共同行为特点和自觉遵守的日常行为守则,培养职工群众的行为自觉意识,规范行为举止和行为习惯,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和约束性。

职工道德准则是指职工群众应该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原则和道德的基本要求,是职工群众所秉持的善恶标准。凡是符合职工道德准则的行为,就属于善的行为,否则就属于恶的行为。

3)职工精神风貌

职工精神风貌是指职工群众的行为风格、精神气质、人文修养、心理状态、生活志趣、业余爱好、身心素质等的总和。展示职工精神风貌的常见形式是职工文体活动。开展职工文体活动要坚持“文化”主题,做到以文立身和以魂化人。职工精神风貌主要包括职工行为习惯、职工道德品质和职工文体特长。

职工行为习惯是指职工群众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自觉、经常、反复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和定型化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交流方式等行为方式与倾向。

职工道德品质是指职工群众依据职工道德准则采取行动时,对社会、他人、事件等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一贯的心理特征或价值取向,是职工道德准则在职工群众思想和行为中的具体表现。

职工文体特长是指职工群众在绘画、书法、舞蹈、音乐、棋艺、摄影、文学、体育等文体爱好方面表现出来的特殊才能和个人才艺,反映了职工群众的人文修养、精神状态和身心素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