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湖英烈之七:从江阴要塞到唐氏兄弟(彭淑玲)

 我是山人中的神 2016-06-15

 

最近,一直在看一本书,叫《唐氏五兄弟》。写的是在草埝口镇,曾经有五个唐姓的亲兄弟,先后投身革命。他们出身富裕家庭,受过良好教育,他们的革命意识,不是出于生活的无奈,而是出于内心的良知与正义,他们对革命,秉持着理想与圣洁的人性光辉。

 

2009年,中央电视台播过一部叫《江阴要塞》的电视剧,24集。剧中的男一号唐炳霖和男二号唐炳昱,就是唐氏五兄弟中的老四唐秉琳和老五唐秉煜,剧中的唐君照就是五兄弟中的老二。二哥的身份为共产党员,为华中五地委宣传部长,四弟与五弟为国民党江阴要塞的军官。因为不同的政见,服务于不同的政党,他们的理想却是一致的,救国家救民族于危险之中。

 

江阴要塞,又称江海门户、锁航要塞,是整个长江防线上最为重要的关口,古来兵家必争之地。解放战争时期,江阴要塞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的首选地点。国民党在仅有60华里的防御正面,部署了炮兵总台、守备总队、游动炮团及工兵营等,总计兵力约7000人,相当于1个军的建制。配备了100毫米榴弹炮、加农炮各20门,37战防炮16门,57战防炮36门,25机关炮2门。国民党高级将领汤恩伯说过,江阴要塞是铁打的防线,老虎狮子也休想攻下它。任何想要在此渡江者,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历史现实中的唐秉琳,与剧中的唐炳霖一样,宽厚稳健、柔中带刚。他做人与带兵都张弛有度,这是作为一个地下工作者具有最宝贵素质。作为炮兵总台长,江阴要塞就是他心中的一张地图。在整个起义过程中,他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历史现实中的唐秉煜,国防部三厅少校参谋,后调要塞炮台任工兵营营长。与剧中的唐炳昱一样,有着清秀俊朗的外表,血气方刚、机敏矫捷、年轻气盛,还有一双时刻能冒出火花的眼神。

 

1946年春夏之际,唐君照接到大哥唐君鄂转来的一封家信,是四弟唐秉琳、五弟唐秉煜用约定的暗语写的。信的原文是,我们在外跑单帮,小本经营蚀了本,做生意很难,希望回家做大生意。这封信的本意是,脱离国民党,投奔苏北解放区。共产党华中工委的领导看到了这封信,派当时任上冈副区长的唐坚华(唐秉琳的堂侄)去上海,和唐秉琳会了面,要求他们弟兄继续留在白区工作,争取发动江阴要塞的起义。二哥唐君照特意转道看望唐秉琳,要求弟弟支持中国共产党。时任三野十兵团司令员的叶飞对他们提出了“保持六十里防区,控制三个到四个港口,迎接我军部队登陆。所谓迎接,,即不打枪,不打炮。完成这个即为渡江第一功”的要求。

 

从此,唐秉琳、唐炳昱的政治身份发生了巨大转变,从国民党的高级军官,成为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地下工作,有如逆水行舟,处处设防,仍防不胜防。那无外不在的冷枪与暗箭,随时可能击中自己。起义更是一件极危险的事情,是成者为王败者寇的最好例证。以地下工作者的名义发动起义,更是雪上加霜的危险,因为祸及的不止是自己,还可能连累全家。这一切的不利后果,唐秉琳、唐炳昱是心知肚明的。我想,他们多半是抱了赴死的决心的去做的。

 

在国民党投入精力最多的关卡上,领导7000余人的起义,是一件缓慢而艰难的过程,仿佛是在刀尖上跳舞,需要足够的心智与远见,还有镇静与从容,绝不亚于指挥一场正面战争。如24集电视剧中一样的惊心动魄、险象环生,他们慢慢地拉笼人心,取得了同乡、黄埔军校的师兄江阴要塞司令戴永湘的信任,继而逐步控制总炮台、守备总队、游炮团,最后架了空戴永湘,实质上掌控了江阴要塞的兵权。

 

19494217时,国民党军江阴要塞官兵7000余人,在吴铭、唐秉琳、唐秉煜等人的率领下,召开全体官兵大会,宣布反蒋战场起义,正式由第三野战军特种兵纵队接管。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式开始,解放军的部队长驱直入,直奔南京。19495月,第三野战军派唐君照到江阴要塞进行整编工作,江阴要塞正式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江阴要塞。

 

在今天的江阴渡江战役纪念馆,有唐秉琳资料展区,陈列着唐秉琳在渡江战役前夕用过的望远镜、军用地图量距仪、军用绘图工具等。

 

谁是最可爱的人?这是多少年前作家魏巍说的。我觉得,他们就是最可爱的人,是最值得我们记忆和缅怀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