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歌传承传统文化 看看海南诗人如何说

 澎湖水 2016-06-15


海口日报报道。



屈原画像。(资料图)



如诗如画的日月湾一角。



文化沙龙活动上畅谈传统文化传承。



诗人作家在日月湾交流寻找诗情。



日月湾留影瞬间。



喜迎节假日激情跳跃。


通往日月湾海边的小路。


在日月湾倾听海潮遐想。



日月湾的诗意收获。


核心提示:


    端午节,在宝岛海南,除了吃粽子、赛龙舟,还洋溢着浓浓的诗意。6月8日在迎接这个我国传统佳节到来之际,由海口日报社、新诗界微信群、海南森林客栈联合举办的“我们的节日——诗意端午”文化沙龙活动,在万宁日月湾森林客栈举行,近20位海南著名诗人和作家共话端午,探讨古今诗歌怎样展现端午民俗、诗歌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端午和屈原给现代人的启示和感悟,并在吟诵诗歌声中追思屈子情怀,感受诗歌独特魅力。



屈原画像。(资料图)



 诗意端午:追忆爱国诗人传承诗歌文化


    海口日报记者  彭桐   文/图



  A、感受屈原大情怀激发爱国心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流云清风穿过海南岛农历五月的天空,而天籁《离骚》却激荡着中国历史的长河。


    屈原给了端午节更深层次的意义,于是在诗人眼中端午节就有了不同的含义。但在写下壮美的爱国诗篇《南海,我的祖宗海》而享誉中华诗坛的海南著名诗人乐冰眼里,端午的主要含义就是因为屈原可以放大到天地之间的两个字:爱国。



参加“诗意端午”活动的部分诗人作家留影日月湾。

   

     2300多年前,楚国大地上孕育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他以其博大的忧国忧民情怀,赢得了整个华夏民族的尊重和爱戴,他将自己毕生对理想的追求,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邪恶势力的反抗,都化为作品的生命与灵魂。


屈原画像。(资料图)



     “今天我们以端午节的名义、以诗歌的名义在这里聚会,有着特殊的意义!”在6月8日于万宁日月湾森林客栈举行的“我们的节日——诗意端午”文化沙龙上,乐冰在专题发言中说,中华诗歌,渊源流长,博大精深。在灿若星辰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许多伟大的诗人,屈原就是其中一位光照千秋的伟大诗人,“作为诗人,我们为屈原自豪和骄傲,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有信心继承和发扬屈原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诗人作家在日月湾交流寻找诗情。


      爱国,是每一个人应有的情怀,作为诗人,更应当拿起手中的笔,鼓舞身边的每一个人爱国。



屈原画像。(资料图)


     乐冰认为,诗歌不能仅仅是诗人自我欣赏,归根结底还是要面对现实,起到陶冶性情、鼓舞人心的作用。诗人要有血性,诗人的血一定是发烫的,要对得起时代、对得起子孙后代,这也是一个诗人的责任和使命。诗人是醒着的人,即使偶尔打盹,也是为了更清醒地活着。正如屈原在《渔父》中写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故里。(资料图)


     参加活动的诗人作家们一致表示,屈原的文学作品充分地表现了爱国主义精神。屈原的爱国精神是超时空的。屈原对人民予以同情、肯定,对祖国的感情矢志不移,对恶势力敢于斗争。屈原在《离骚》中写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可见屈原是一位真诚的人、善良的人、热爱祖国的人、热爱生活的人。



屈原雕像。(资料图)



作家诗人在日月湾海边。


      “一个有良知的诗人,不仅仅为本能而写,为倾诉而写,更是为时代而写!”乐冰分析说,诗人要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精神高度,不能脱离时代。屈原在《离骚》中写到“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他的诗歌始终关心国家、关心人民。所以,屈原才被称为历史的良心、民族的良心,他是用良心、用生命在写作。他把一颗真诚的心捧出来,献给了这个世界。



日月湾一角。


     任何经典作品都有一个生成过程,时间是一个因素,大浪淘沙,屈原的诗歌无疑是经过了千百年淘汰生成的结果。“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屈原的经典作品中的经典句子,人们更是耳熟能详。



喜迎端午去海边寻找诗意。


     “屈原是中国的,他的爱国精神是属于全人类的!”乐冰强调说,这是因为他的这种精神是全面的,古今中外的人都能从中汲取营养。乐冰认为,屈原抒发的不仅是个人的情感,而且是具有普世价值的情感。屈原一生,仕途坎坷,但他“哀民生之多艰”。读屈原作品,始终感觉到他将自己的安危、荣辱、生死于不顾,整个精神都担系着祖国的兴败衰亡、人民的艰难生活,“正因为他的这种感情不是私情,所以才能流芳千古。”



捕捉诗人采风瞬间。



日月湾海边的游客。


     如海浪层层推进,渐入佳境谈屈原,乐冰显得激情难抑,最后他几乎是高扬起手臂,如同浪花冲击礁石般喊道:“作为诗人,我们要学习屈原的大情怀、大格局!作品不能脱离现实、脱离人民、脱离祖国!诗人要有历史的使命感,应当担当起先进文化传播的重任!”



日月湾远眺分界洲岛。



       B、把诗意的触角扎进传统文化



     宣扬爱国精神,弘扬传统文化,这两方面都是社会主流文化的体现。在端午节这个与水和诗歌相关的传统佳节,人们自然想起传统文化。那么,诗歌如何传承传统文化?在风光旖旎的海南日月湾,面朝大海探讨“我们的节日”时,诗人兼青年先锋诗歌评论家的佘正斌对此方面感慨良多。



诗人佘正斌采风日月湾。



日月湾一角。


     中国现代诗发展到今天,经过了一次次外在的对峙、灵魂的碰撞,以及不断地解构和重建,确立了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佘正斌说:“我认为,这在于中国诗人们传承了五千年的文化传统,以自觉的精神审视舶来文化,而又把灵魂的触角深入到时代的土壤之中。尽管各个时期各种流派和诗潮层出不穷,但多数诗人都能遵循诗歌发展的客观规律,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时代的大背景中主动作为!”



如诗如画的日月湾一角。


     当下正处在信息高速发展的全媒体时代,这为现代诗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的机遇,也给现代诗的发展提出了一些要求。因为是全媒体时代,现代诗歌要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和力量支撑,就必须赢得更多人的支持,走向平民化、大众化。佘正斌断言:面对一个人人都可以写诗,也都有可能成为诗人的全新时代,那些大搞文字狱,追求所谓精英化,以晦涩难懂的语言故弄玄虚,试图哗众取宠的小众诗歌,只能退居一隅,必然会越来越边缘化。



两位游客在日月湾礁石前。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传统是现代诗歌的精神血脉,缺少传统的有力支撑,现代诗就只会越来越轻薄,越来越飘浮,没有根基和厚重可言,犹如飞舞的柳絮,满天飞花,不着边际,甚至会陷入精神枯竭的“血荒”状态!”佘正斌说,其实,继承传统并不是一味地照搬照抄,而是把诗意的触角深深扎入传统文化之中,吸取前人之精华,变古为今用。



作家苏贻在日月湾用手机记录灵感。


      当然,我们也可以借鉴和利用西方的新诗学来发展我们的现代诗。不过,当今世界,是大同的世界,诗歌也是世界的诗歌,但毕竟各国、各地方都有自身的区域特色,也都有其自身的精神指向,我们所拥有的五千年文化传承就是现代诗的精神血脉,这是无法割舍的。



互助趟水而过。



山与礁石相对峙。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诗歌写作,必须克服创作随意化、创作心态浮躁化、创作语言粗俗化的‘三化’倾向!”佘正斌就当今诗坛存在的一些现象,进一步阐述说,严格地讲,诗歌创作过程是一个严谨、深入和深刻的思想活动过程,而不是作者“用各种新奇的网名、绰号写作、灌水和批评,甚至谩骂和恶毒的人身攻击”,也不是一部分人聊以度日、浪费光阴的所谓“后现代”式的狂欢和消费。正如诗人秋海棠所言:“诗歌有其自身深刻精神层面,不能因为媚俗而降低了诗歌的价值底线的品味。”



诗人陈波来记录心仪事物。


      由于受制社会环境的影响,人们生活节奏快,越来越功利化、浮躁化,许多诗人追逐所谓“知名度”和“影响力”,沽名钩誉,不把功夫用在追求诗歌的质量上,表现出及功近利的浮躁写作心态。如“乌青体”、“梨花体”、“羊羔体”一些所谓有影响力的诗歌书写方式,也只不过坛花一谢。由于网络具有不可控性,所以,网络上的各种低俗的诗歌,甚至残污纳垢比比皆是,什么“一夜情”、“下半身写作”随处可见,不仅影响读者阅读环境,也严重影响先进文化建设和当代诗歌发展。



诗人佘正斌激情纵身。



日月湾一角。


     佘正斌认为,用诗歌传承传统文化,光靠诗人自觉行为还不够,政府和社会团体还必须参与进来,通过举办诗歌朗诵会、座谈会、交流会、研讨会等形式,调动诗人的创作激情、平民参与诗歌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等,真正使诗歌进入平民百姓的生活。



万宁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吴少雄致辞。



作家苏贻在日月湾寻找创作灵感。


     万宁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吴少雄和该部副部长、万宁市新闻办主任陈纯进专门赶来参加文化沙龙活动,参与诗人作家们对相关话题的研讨。吴少雄表示,多彩多情、万福万宁,不仅人文历史丰厚,而且自然风光充满诗情画意。该部将着力弘扬地域性传统文化,扶持沿海一些特色景区和场馆打造成“诗人客栈”,以助力诗歌岛建设和人们诗意生活的实现。海南森林客栈创始人冯清雄表示,作为弘扬海南本土文化的主题酒店,将一如继往通过联手媒体单位、文化社团组织等形式,在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日举办诗歌论坛等活动,以让更多人在诗歌共鸣中,享受文化大餐,寻找到“心灵的栖息地”。



万宁日月湾森林客栈



       C、端午诗引共鸣诗歌岛魅力现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中华民族是诗意的民族,海南岛不仅有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文化底蕴,而且有一直活跃在中国前沿阵地的“文学水军”,也堪称诗歌岛。对于海南文人来说,阅读从读诗开始,过端午节也应从创作和吟诵诗歌开始,在诗声琅琅诗意浓中,才能更真切地体味到端午粽子的清香。



文化沙龙活动上畅所欲言。



诗人作家等在日月湾海边欢呼。

    

     “端午节,对于诗人而言是诗人节,是以诗歌的方式抒怀,是对诗人屈原的悼念!” 著名“才子型”诗人、海南《现代青年》杂志社社长、总编辑雁西一到日月湾就诗意奔涌,即兴创作了端午长诗《你的眼神流露出世界最温柔的诗》,在森林客栈的“冲浪屋”前座谈分享时,他激情畅谈“诗人与端午”。



诗人作家留影日月湾。


       “端午节,从一个诗人的命运,我想到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一个真正的诗人,他的血脉是和祖国连在一起,他和国家是同呼吸,共命运。”雁西说, 屈原的诗歌精神体现的是大爱,对人民的关切。由此,诗人应忧人类之忧,爱世界之爱,一个伟大的诗人应有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只有诚心做人民诗人的人,他才会被人民所铭记。



游客在日月湾。



文化沙龙活动分享会上的踊跃发言。


       除了产生在这和平年代如何成为优秀诗人的思考,雁西还关注诗、节日对人的积极作用。他说,一个传统的节日,对一座城市的影响,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深刻的。端午节,是经过时间的积淀传承下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怀,“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的融合,可提升人们文化生活的品质。作为当代诗人,应该深入生活,应该像屈原一样有大爱之境,在生活中发现美,写出我们这个时代的领悟和精品!”



日月湾的冲浪者。


      在文化沙龙诗歌朗诵环节,参会者比赛似地吟诵古今名篇和自己创作的端午诗,并竞相发表感言。作家张少中不仅朗诵了陈独秀的《端午感怀》,还解读了苏东坡的词《六幺令·天中节》,他说不仅要拥有浪漫纯真的心,还要有情义和信仰。作家阿廖即兴创作了七律诗《端午杂感》,并有感于端午节来源与屈原、曹娥、伍子胥等著名历史人物相关的多种说法,端午节刚好与中国忠、孝、义等优秀传统文化密切关联,他不仅激动地登上高椅演讲,还用长笛独奏了“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古代名曲。



作家张少中讲名人与端午的故事。



日月湾一角。


      “诗歌作为文学样式的一种,历来在大中专院校深受青年学生们的喜爱!”散文家、教育工作者苏贻朗诵了她的诗作《端午节这一天》,并称诗歌可以活跃校园气氛、拓展学生思维、丰富学生生活,建议相关方面多组织开展“优秀诗歌进校园”活动,“因为更重要的是,诗歌是对人生的思考以及一种精神的宣扬!”



作家苏贻在朗诵自已创作的端午诗。


      著名作家韩芍夷刚朗诵完她的诗作《端午节的传说》,诗人陈波来就“抢”过话筒畅谈诗歌的力量和文化企业的打造。作家曾万紫、钟惠和诗人邱名广、唐雄、黄越等或慷慨激昂,或浅吟低诵,且纷纷畅所欲言,热议端午民俗,追思诗祖屈原,交流诗歌创作感想。诗人冯椿激情朗诵了他的诗作《屈子》,坦言借节日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可提升文学素养,提高人文氛围,“这种文化活动不仅是对爱国主义的一种倡导,也是对传统节日的一种传承,还是诗人和诗歌的狂欢节!”



诗人陈波来在朗诵自已创作的端午诗。



日月湾一角。


      赏诗歌听金曲贺佳节,万水千山粽是情,千秋犹怜屈子心,诗人仰天归去兮,世间何觅离骚人?屈原,大臣、政治家、英雄、诗人、爱国者、世界文化名人!端午,赛龙舟、挂艾叶、悬钟馗、饮黄酒、佩香囊、吃棕子!在日月湾海边举行的“诗意端午节”文化沙龙,将诵读经典这种沟通人民群众心灵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直接途径发挥得淋漓尽致,将传统节日的丰富文化内涵应被重新发掘认识、并使之融入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从而成为滋养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自尊自信的甘泉这根弦弹拨得铮铮脆响,一时间吸引了众多冲浪者和游客流连忘返。



游客在日月湾拍照。


      海风起,粽叶香。品椰子、诗意浓。虽然是围绕端午、屈原、传统文化等进行抒怀,但诗人们诗情纵横,思潮翻滚,话题广泛,火花频闪。最后在激辩如何搞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做好诗歌文化的传承,真正实现诗歌文化惠民过程中,诗人作家们发出了关于“中国端午诗人节”的倡议,呼吁更加“尊重诗歌、尊重文化”,人人倾向于思维要“往古老和有根基的地方去”,纷纷表示不辜负给予营养和灵感的海南岛,争取有生之年多创经典诗篇,也期望盛产更多的知名诗人,一起用最响亮的声音讴歌美好的生活,展示海南的神奇和魅力。



如诗如画的日月湾一角。



作家苏贻在日月湾森林客栈读书。



相关链接:


    链接一:端午节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屈原画像。(资料图)



    链接二:屈原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末期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他被后人称为“诗魂'。



屈原画像。(资料图)


  

    链接三:海南文人的端午诗作:



1、《粽子》


    乐冰


我所见过的粽子

只有两种形状

一种像心

一种像拳头


它捧出心来时

是提醒为政者

心只能是软的、烫的、香的

不能是硬的、冷的、黑的


它高举拳头时

是唤醒沉睡中的百姓

不要放弃抗争

美好的生活在你的手心


粽子啊

你不仅是米粒做成



诗人乐冰畅谈以诗歌的名义,传承中华文化,弘扬爱国精神。



2、端午,在日月湾听海


     佘正斌


今夜,在日月湾听海

有一种潮夕

顺着二千年的纹路

在屈原的《楚辞》中翻来覆去

仿佛三千里巨浪

一次次撞击我的灵魂

又一次次凌空而下

只有身后的山越发低矮

时光被海水淹没



诗人佘正斌谈新时代语境下的诗歌发展。



3、端午节的传说    


     韩芍夷


粽子的形状

无论哪一种

都以角的形式

契合了端午节的一个传说


一具身躯

带着一身气节的棱角

沉入汩罗江的浩渺

于是  那破斧沉舟的气概

及《怀沙》诗魂的绝响

诞生了一个节日

圆满了一个诗人爱国的贞操


不朽的屈原

以《离骚》《九歌》《天问》

超越味觉的感受

让留在唇齿间的吟诵

比慢火熬制的粽香

意味更长


从此,祭奠一个日子

诗意盎然



作家韩芍夷留影日月湾。


 

4、你的眼神流露出世界最温柔的诗

   (长诗节选)


    雁西


   这个端午节,我站在你身旁

   朝着你看海的方向,远方啊远方

   直到星光从天上落下来


   是!你看见了整个大海

   你也看透了尘世

   你的沉默在祈祷

   过往的风暴、海啸,过往的信男信女

   你都记下了

   心灵的歌唱,多么神奇,多么宁静

   大海在微笑,你在微笑

   我记住了你的眼神

   流露出世界上最温柔的诗



诗人雁西谈“诗人与端午”。

   


5、 屈原


   方世国


他一想起这片江山

总是痛心疾首,让破碎的

那个词,直指一庭昏庸的君臣

但这个词已经曝光,只能

潜伏一条急流的河底


好多年了,他的门生

用迂腐的清风,呼唤他上岸

然而,他只用一阵漂亮的水花回应

一场清风之后,水面

复归平静


唉,岸上的朋友,他只写诗

哪知道水底的风光呵



日月湾远眺分界洲岛。



6、七律·端午杂感


    阿廖


端午风俗溯渊源,历朝百姓吊屈原。

忠臣忠谏铸忠骨,昏帝昏庸纳昏言。

亡楚悲投汨罗水,雄毫传世华夏篇。

龙舟锣鼓多喧闹,试问几人诗赋填?



作家阿廖谈端午节的内涵和意义。



7、屈子


   冯椿



远古传来一声闷雷

汩罗江的江水清浊分明

一会儿能洗脸

一会儿能洗脚

而龙舟  人群  粽子  锣鼓  

在激烈的阳光下颠簸

顺江流而去  寻你

 

寻你   那亡国之痛恨

已是子虚川上曰

国人站在粽子旁

及水中的游鱼

都在和风丽日下共享

屈子  你那痛恨与谁相依

 

诗人的痛

是否跌在水中的痛

诗人的恨 

是否游不出漩涡的恨

知道吗

游得最快的

最先进入你心思的

是那片随波漂泊的浮萍



诗人冯椿畅谈诗歌如何传承传统文化。



8、端午


   王辉俊



        捆粽的绳子,是不是

  租界那'华人与狗不准入内'的铁链

  包粽的艾叶,是不是

  制造洋人鸦片的罂粟

  粽子的肉馅,是不是

  南京大屠杀成堆的血肉

  煮粽的沸水,是不是

  甲午战争滚滚的波涛

  这麽沉痛的日子

  叫我们如何咽得入口

      

  钓鱼岛的粽子

  南海诸岛的粽子

  还被别人偷窥抢夺

  叫我们寝食不安

      

  顺流入海的屈原大夫呵

  站成一株问天的椰树......



屈原画像(资料图)。



9、在日月湾看天


       彭桐


   乌云研墨

   磨擦出雷鸣

   倾盆大雨

   就是天空书写的诗篇

   那么酣畅淋漓地泼洒情感


   雨已随薄云远去

   繁星缀满天幕

   多象一位位眨着眼睛的观众

   正注视着天边不断闪光的舞台


   我凭栏远眺

   日月竟在一海之湾

   世界变得如此之小

   而心已飞到了宇宙之外


   世界的美妙

   往往在我们的视力之外

   人间的美好

   常常铺展在心之海岸线上


   雨后的夜空

   真实而神秘

   缥纱而美丽

   一如那浪花之外看浪的女子

   时时牵引我的目光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诗人作家日月湾激情跳跃。


诗人邱名广谈诗歌与端午节。


网络作家钟惠讲端午节的传说。


作家唐雄谈诗歌与节日。



日月湾冲浪者。



日月湾冲浪基地的游客。



日月湾一角。


日月湾一角。


与日月湾呼应的山。


诗人作家留影日月湾冲浪基地。



作家苏贻在日月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