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虎山上清古镇天师府导游词(节选2)

 茂林之家 2016-06-15

   各位亲爱的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了天师府的头门广场这个广场是2012年兴建的。在我们身后的就是泸溪河它发源于武夷山脉,从资溪县蜿蜒而下。因资溪县原来名叫“泸溪县”所以这条河流就是以县的名字来命名的。泸溪河每流过一个地方又因为流经地不同而有不同的名字比如在上清这一段又叫“沂溪”、“上清溪”到下游余江段又称“白塔河”但这条河流总称“泸溪河”。

    泸溪河上清段的对面山峰,叫做“琵琶峰”与天门山紧密相连按风水学的布局这两座山峰是天师府的“案山”所谓案山就是因为山之取象,就像是“桌案”勘與家说“外耸千里不若眠弓一案”就是说这里是富贵之地。明朝嘉靖年间的内阁首辅夏言就出生在琵琶峰下离此二、三里的南楼薛家在宋朝时曾有一门同科六进士的文献记载加上天师府历代天师爵封二品、一品所以说这里是“隔河两宰相五里六进士”一点不假真是一块风水宝地。

    现在我们来看天师府的头门大门两侧有麒麟护卫麒麟为“麟凤龟龙”四灵之一是吉祥的象征。另两侧的石碑2013年新立的东侧石碑镌刻元武宗敕封38代天师张与材为“留国公”位膺一品的诰命和明太祖赐42代天师张与材“永掌天下道教事”的诰命。西侧石碑是记载改革开放以来天师府修复、重建的碑记。

    据清雍正时天师法官娄近垣编撰的《龙虎山志》和第62代天师张元旭补修的《留侯天师世家宗谱》所记载,嗣汉天师府始建于宋代。宋崇宁四年(1105)《水浒传》开篇“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中所描述的第30代天师张继先由于聪明机智,道法高深,再加上他在当时医治瘟疫有功,得到了称为教主道君皇帝的宋徽宗的赏识和嘉奖,敕建天师府于关门口,就在现在天师府府门东约百米的地方。

    元延六年(1319)39代天师张嗣成又把天师府迁建到了长庆里,就是我们前面看到的朱老爷庙,后因洪水泛滥冲毁又迁到了现在这个地方,到现在已有六百多年了。明朝初年的时候,42代天师张正常为朱元璋发告天文书有功说朱元璋奉天承运,消除了他因门第低,杀人多而闹出的心病,朱元璋便于洪武元年1368封张正常掌天下道教事,视二品,拨白金十五镒360大建天师府,天师府才初定规模。

    之后,成化1485、正德1510、万历1519皇帝都先后御旨重建府第。嘉靖年间15221566,嘉靖皇帝命中官吴猷(yóu)同江西抚按根据洪武年间的建置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和扩建。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上清镇发生动乱,天师府被一把火烧了个精光,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957代天师张存义根据明朝的建置进行了重建。咸丰七年1857年)太平天国石达开的部队攻占上清,天师府又遭兵火之灾。同治年间1862187561代天师张仁晸再次仿照明时的建置进行维修。62代张元旭、63代张恩溥两位天师绝大部分时间在上海传教,194963代天师移居台湾,于是多年失修的天师府便改作它用。

    19501953年天师府内设贵溪县上清区粮管所,

    19531955年鹰厦铁路铁道兵后勤部住天师府,

    19561960年江西冶金公司地质勘探第十一队住天师府,

    19611978年上饶地区教师进修学校设天师府,

    19781982年上清师范设天师府,

    19821990年贵溪三中设天师府。

    80年代初落实宗教政策后,19841229日贵溪县成立了嗣汉天师府修复领导小组,198625日成立了贵溪县上清嗣汉天师府管理委员会,1993918日天师府划归鹰潭市风景旅游区管理,19985月又划归鹰潭市宗教局管理,同时成立了龙虎山嗣汉天师府管理委员会,实行道士民主管理。(以上这些可以作为知识点了解,也可以在车上作为讲解内容)

    为什么这座府第会叫做嗣汉天师府呢?这是因元至元十三年(1276)元世祖忽必烈封36代天师张宗演为“嗣汉天师”而得名。明朝朱元璋封42代天师张正常为“正一教主护国阐祖通诚崇道弘德大真人”,嗣汉天师府便改称“大真人府”。明宪宗成化三年(1467),皇帝朱见深御赐“大真人府”匾额。民国时192763代天师张恩溥维修天师府,“大真人府”便改用原名“嗣汉天师府”。

    天师道的主要特点是教主天师世袭制。道教创始人张道陵于东汉和帝时89105在江西龙虎山炼丹得道,之后才于顺帝年间126144创立五斗米教,所以龙虎山便成为中国道教的发祥地。第463代世袭天师遵祖之嘱在江西龙虎山传道布教,历经1800余年,众多天师以护国佑民为宗旨,得到了朝廷的器重,历有封赏,位极人臣。

各位来看,这头门抱柱上有一副对联“麒麟殿上神仙客龙虎山中宰相家”,它形象地表达了历代天师既是“神仙”又是“宰相”的双重显赫地位,阐明了天师道与历代皇权的密切关系以及对追求成仙的渴望。这副对联的出处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说麒麟殿是西汉未央宫中皇帝刘邦召集朝廷重臣议论国事的大殿,只有像张良这样帮他打下天下的军师、大政治家、大军事家才能进入的地方。张良官封留侯后激流勇退,弃官隐居,后来跟赤松子做神仙去了。前面我说了张道陵是张良第九代玄孙,天师府便是麒麟殿上神仙客张良及其子孙的家了。元武宗皇帝封第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为金紫光禄大夫,秩视一品,相当于宰相级别,(但不拿宰相俸禄,那么天师府便是宰相家了。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南朝道教界领袖陶弘景有“山中宰相”之称,将他“移植”过来也是一出处。

    关于这幅对联,民间还流传着一个故事,说是五十代天师张国祥在位时,请当时的大书法家、南京礼部尚书董其昌为正门写一幅楹联,董其昌爽快地答应了,第二天就差人送来了上联可下联却很久没有送来,天师只好登门索取董其昌却避而不见,由他的夫人接待,说董其昌因家乡受灾去借钱去了。张天师听出弦外之音,马上派人送去一千两银子,所以民间戏称张天师花千两纹银买一幅对联。我们面前看到的这幅对联正是董其昌的亲笔所写 。  

我们来看府门前院水泥板块地面正中有一个直径3.3米的先天八卦太极图,大家看这幅图,它就是道教的标志性图案,叫太极八卦图。这个图包含了道教对宇宙万物认识的哲学思想。图中的圆叫一,也叫太极,代表道,道生一。圆圈中有黑白相抱的两条鱼,叫二,也叫两仪,代表事物阴和阳两个方面,表示一生二,意思是宇宙分化为天和地,任何一个事物都会有两个不同方面的性质。黑白鱼中的点,表示任何事物都包含有向对立面转化的因素,也就是事物发展的基因,正是这种基因,才会产生不同物种的变化,那就是三,表示二生三。有了基因,物种不断丰富,才构成了我们周围缤纷的世界。圆圈四周的八卦是宇宙中八个基本要素“天地水火风雷山泽”,代表着万事万物三生万物就是这个意思。在《周易》中,这个宇宙生成过程也叫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一个意思。这个看似简单的图案,实际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它非常符合道教的思想,因此成为道教的标志图案。

    “两仪”指“阴阳”

“四象”指“东方之神青龙;西方之神白虎;南方之神朱雀;北方之神玄武(龟蛇合体)”

 八卦:乾qián、坤kūn、震zhèn、巽xùn、坎kǎn、离、艮gèn、兑duì

    好了,各位现在我们检完门票往里参观。                                   

   (进门后)大家看,天师府它是一座王府式的道教古建筑群。在这院落中,道教园林体现的淋漓尽致,道教园林在我国为数不少,其中绝大多数属宫观园林,像天师府这种道教领袖私第园林在中国绝无仅有,它是我国道教建筑中最大最古的一处,也是我国现存封建社会“两大府第”之一。另一座大家知道是哪吗?对,就是山东的孔府。

     我们面前这座石坊的建筑叫做仪门,这是明清两代官署大门之内的门,取“有仪可象”之意,是历代天师列队如仪迎接重要宾客的地方。以前的仪门早被毁,在我们看到的仪门是2007年由香港飞雁洞刘松飞等人捐赠的,以前到这门是文官下轿,武官下马。

    我们先往右手边走,去参观下这里的一件文物。

这个亭子里面摆放的是元代大铜钟,也叫神钟龙钟,是40代天师张嗣德会同上清宫提点戴永坚元惠宗至正十一年1351年)为上清宫在杭州富阳县铸造的迄今已665年。根据铜钟上的钟铭记载,“凡用赤金九千斤钟长一丈钟围一丈八尺钟唇厚三寸九分加上龙头旋组共重9999 ,”比北京皇宫大钟少一斤据说因为天师不能超过皇帝的原因。大钟原挂在上清宫棂星门东边钟楼内,与鼓楼相对。上清宫举行大型醮仪时鸣钟击鼓发号施令所用,是道教的重要法器,为历代天师所沿用。民国十九年(1930年)钟楼毁于火,之后才移放到天师府。但可惜的是,在“文革”期间钟楼被毁,大钟倒在地下,龙头被锯断,还好,这个龙头没被溶掉,现在还保护在天师府内1981年贵溪文化馆将钟迁入天师府二进门院内,交天师府保管,先做了一个竹制的保护亭,后竹亭坏了,1992年省文物局拨出了专款重建水泥钢筋结构的保护亭,现在这个钟亭是2002年重建的

大家看,钟上端铸有双龙盘顶的图案(双头蒲牢),向上弯曲的龙身为悬挂铜钟的系钮,但可惜的是因为局部被损坏,现在的蒲牢已经不能将大钟挂起,只好将它放在地上。铜钟的钟肩,有一圈莲瓣形纹饰,在钟身的中部有多道凸炫纹,将钟身分成上、下两部分,上、下各有4个横着的大长方格,并和4个竖放的长方格互相间隔,大长方格内除了铸有太阳(金鸡)、太阴(玉免、八卦、玉皇宝诰等道教图案文字,还刻有临川进士朱夏撰写的《钟铭》,这是由元代上清宫高道著名画家方从义所手书在钟身上部4个竖长方格内,每个格内都铸有4字,合起来就是“皇图巩固、大道兴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16个篆体大字铭文。下部的4个竖长方格,则是空白,没有铭文和图案。钟口为八耳浅波形,八耳的上面铸有八卦符号,这也是道钟常有的图饰。铜身上据天师府的道士说,每当清晨或夜人静钟声隆隆百里可闻,一百里都可以听到。民间传说初一敲一下可响到十五。更奇的是据传大钟一响,北京金銮殿上可以听到,比现在电话还好使

好了,各位接下来我们去参观其他的宫观。

    玄坛殿前)在我们面前的这个地方叫玄坛殿始建于明嘉靖五年1526年),原先奉祀财神赵公明,传闻天师在府中做小型法事的地方随着63代天师赴台,此殿破败不堪,1978年上清师范设天师府时将残殿拆除,此后又曾用作学校的图书馆。现在的玄坛殿于1999年修复,它的正殿财神殿奉祀三位财神分别是赵公明、关羽、陶朱公 。

赵公明(也叫赵玄坛玄坛是指道教的斋坛,也有护法之意),本名赵朗,也叫玄朗,字公明。他头戴黑铁冠,手执玄铁鞭,黑方脸,满嘴的大胡子,骑着一匹黑虎,手托元宝,形象异常威猛。明代小说《封神演义》有姜子牙封神一节,但姜子牙并没有封赵公明为财神,而是封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简称“玄坛真君”,率领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和利市仙官(姚少司)等四位小神,后来汉族民间认为赵公明手下所掌管四名与财富有关的小神,助世人买卖求财因而把他和四位小神并称为五路财神,希望他们可以为信徒带来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与中央五个方位的财运。由此,赵公明才开始掌管天下财富,成为华夏正财神。后来赵公明为张道陵天师守护“玄坛”又尊称“正一玄坛赵元帅”,是道教四大元帅之一(注:在《毛泽东选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说:“这种人发财观念极重,对赵公元帅礼拜最勤。”第10页注释说:赵公元帅是中国民间传说的财神,叫赵公明。)

    关羽字云长,大家都熟悉他,他是三国蜀汉著名武将生前战功显赫死后追溢“壮缪候”他集忠、孝、节、义于一身具有司命录佑科举驱恶镇邪诛罚叛逆庇护商贾招财进宝等法力民间很喜欢供奉他的神像,香火很旺。大家看香港的警匪片,无论是警察还是穷凶极恶的匪徒都要拜拜他,真不知道,他面对这两种人的祈祷,他愿意帮谁了。关公最早由三十代天师引入道教神谱,被封为武财神。

    陶朱公原名范蠡li春秋时河南南阳人曾辅佐越王勾践灭吴,但是大家知道范蠡估计是因为西施吧。勾践灭吴后却忘恩负义施行“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手段杀戮功臣范蠡于是弃官而去,带着西施隐姓埋名在山东定陶县改名陶朱公经商发财几聚几散给穷苦百姓为他善经营又济贫后世便奉他为文财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