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些花瓶美到不需花来陪衬

 七紫 2016-06-15


我在日本十年,却是第一次到有田町。


这是一个静谧的小镇,黑色的柏油路宽阔而干净,两侧是低矮的和式房屋,中间的步道则铺满了细碎的瓷片。隔不了几步,路边混凝土方柱上也摆放着瓷器,有花瓶、有塑像——果然是瓷器之乡啊!公元1616年,日本瓷器就是从这里起步、腾飞……



▲有田町如今是日本的陶瓷圣地。图片来源 / 有田观光协会


| 废藩与陶瓷的存活 |


2014年秋,51岁的十四代今泉今右卫门,被日本文部科学省认定为“重要无形文化财色绘瓷器保持者”,成为日本陶艺界史上最年轻的“人间国宝”。而他的父亲,已故的十三代今泉今右卫门也同样是“人间国宝”称号获得者。连续两代获得“人间国宝”称号,这在日本也属凤毛麟角。



▲第十四代今泉今右卫门近照


今右卫门家的家史可以追溯到约360年前。不过,在这300余年的历史发展中,今右卫门家却并不是一帆风顺。十四代今右卫门家的长子今泉善雄先生说,十二代今右卫门的时代,他们还经历过废窑的危机。


江户时代的今右卫门家作为官窑的御用赤绘师,是受到政府保护的。作为日本国内当时唯一的瓷器产地,锅岛藩非常重视职人们的保护和培养。所有生产出来的瓷器都由藩来收购,因此今右卫门家没有任何经济担忧,职人们的生活也有着足够的保障。为了防止技术的外流,窑都设在隐秘的地方,职人们也几乎过着与外界隔绝的生活。



第十四代今泉今右卫门作品:色绘色弹墨樱纹花瓶。


1871年,日本明治政府为实现中央集权,推行“废藩置县”。锅岛藩窑废止,御用赤绘屋的制度也随之消失。没有了藩窑这个固定“客户”,也就意味着今右卫门从此需要自力更生。自主烧制瓷器,对于今右卫门家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第十四代今泉今右卫门作品:色绘蓝色弹墨葡萄纹花瓶。


彼时,在市场上流通的大都是古伊万里瓷器,长期作为贡品的色锅岛瓷器在一般市场上不被所知,购买的人也逐渐消失。十代今右卫门经过两年准备时间,在明治六年(1873年)建造了自家窑。为了顺应市场的需求,他们不止是在瓷器上绘彩,而在自家实现了色锅岛瓷器从开始制坯到最后赤绘的全部制作过程。



▲第十四代今泉今右卫门作品:色绘吹墨弹墨雪纹颜皿。


还有少数客人赏识今右卫门家的技术,使其能够勉强维持下来。比如:20世纪30年代,当时在巴黎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曾是今右卫门家的重要客人,两年时间内曾预定了2500只七寸碟子。1933年,日本皇室的事物机关宫内厅,任命今右卫门家重新振兴色锅岛瓷器技术,经过十一代和十二代两代人的努力,成功让色锅岛瓷器重回人们的视野。


| 代代传承的背后 |


今泉今右卫门的牌子,它隐没在街道两旁林立的小楼中,今泉善雄笑意盈盈,给我们呈上了抹茶与和果子——那杯子碟子,都是今右卫门窑的经典之作啊!



▲第十四代今泉今右卫门作品:色绘雪花墨色弹墨草花更纱纹花瓶。


今泉善雄说,童年时并没有被父母教育一定要成为家业继承人。不过,从小时候开始,瓷器就与他们的日常密不可分。家里所有的瓷器都是来自今右卫门窑——完美的瓷器都作为商品卖出去,而有小瑕疵但在使用上没有问题的就成了家里的日用品。今右卫门的窑就在家对面,而家里就是客人的接待室。一旦来客人,父亲就得马上接待,从来没有固定的假期。任何和父亲约好的小小的外出,都可能因为客人的光临而取消。



▲第十四代今泉今右卫门作品:色绘雪花墨色弹墨草花纹香炉。


在代代相传的历史中,今右卫门家深知,制作和销售必须分工才能保证各自的专业性。十一代、十二代是长子负责制作,次子负责销售。而在十四代却恰恰相反,长子今泉善雄负责销售,次子负责制作。

 

次子即今泉雅登先生,2002年,今泉雅登继承父亲的称号,成为十四代今泉今右卫门



▲给瓷器上彩的工序,这正是今右卫门窑最值得称道的技艺。摄影 / 小斯


“没有挑战精神,谈何制作”。创新,挑战,这些字似乎离我们对传统工艺的看法相去甚远,但却是今右卫门瓷器不可忽视的关键词。十三代在制作中引进了“吹墨”手法,十四代则引进了“弹墨和白金彩”。釉上彩的染料的重叠,原本也是技法中的禁忌。当十四代今右卫门开始尝试应用这个技法时,老一辈的职人们并不看好。但在反复的尝试、反复的失败中,十四代最终确立了“层层弹墨”的技法,用此技法创作的作品也在1998年日本传统工艺展中获得优秀奖。



▲第十四代今泉今右卫门作品:色绘吹墨弹墨梅纹盖物。


传统的色锅岛瓷器的图案大多偏平坦,但十四代今右卫门却在瓷器上绘出了空间感、深远感。“美感,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培养出来的。”在十四代今右卫门还是学生时,偶然被夜空中飘着的雪花深深感动,他希望有一天能将这样的美在瓷器上表现出来。后来,他冥思苦想怎样在父辈传下来的花纹和样式中加入自己的感性,在某次用弹墨技法制作瓷器时,偶然发现制作的花纹很像学生时代看过的雪花。在他不断地尝试中,瓷器上终于出现雪花飞舞夜空的唯美世界,一如他最初所想。



▲给瓷器上彩并非一蹴而就,往往需要多次上彩烧制,图为半成品。摄影 / 小斯


然而,由于技法的特殊性和材料的复杂性,十四代作品的烧制工序也比一般瓷器复杂。他的弹墨技法,要求素烧阶段就需要两到三次烧制,而最后阶段如果使用白金装饰的话,赤绘窑里的烧制也需要两次,因此,算下来,他复杂的作品需要反复烧制6次。



▲职人在擦拭素土坯内部。摄影 / 宗波


窑厂并不大,但每个人都在专心致志地工作。一位年过半百的妇人,用手中的布蘸了一点水,悉心地擦拭着瓷坯的内壁,就像是捧着珍宝一般。



▲今右卫门的工作室内,职人正在修坯。摄影 / 小斯


现在今右卫门窑共有30余名职人,最年轻的也已经在这里17年,30年的职人也不在少数。今右卫门窑,同时也是“色锅岛今右卫门技术保存会”,早在1976年就被认定为“重要无形文化财保持团体”。实际上今右卫门家同时拥有组织性的和个人性的“国宝”认定。要想把色锅岛瓷器的技法和工艺永久地延续下去,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十四代今右卫门的背后,正是这些职人们,在支撑着整个工艺的传承。


今泉善雄先生谈到今后,脸上却没有乐观的笑容,也看不到焦虑或不安。“这是个没有期限的坚持”,他说:“不知道能坚持到什么时候,但是我们所做的,都是为了永世的传承。”



▲有田町的街道两侧都是瓷器店铺,售卖各种瓷器,图为一个别出心裁的瓷器琴,用手敲击即可演奏。摄影 / 小斯


| 有田三右卫门 |


被封为“瓷器之町”的有田町昔日有“有田千轩”之说,指的是有田町的窑户之多,盛极一时。而这当中最有名的,便是“有田三右卫门”的瓷器。


除了以“色锅岛”瓷器闻名于世的世家今右卫门,还有以色彩明艳的赤绘瓷器闻名的柿右卫门和结合了传统和现代风格的源右卫门。


▲第十五代酒井田柿右卫门作品


柿右卫门窑创造的瓷器美最高峰,当属“柿右卫门样式”,即在乳白釉色上通过日本画式的彩绘塑造留白的制瓷风格。


▲第十五代酒井田柿右卫门作品


这种技法最早被称为“濁手素地”。十八世纪初中国正处于明清朝代交替,景德镇的瓷器出口受到大幅影响,西方人便将目光投放到日本,柿右卫门窑的瓷器就在此时出口到西方各国,以“柿右卫门样式”闻名于世。


▲源右卫门窑的代表作之一:染付蟹绘。


源右卫门将传统的“古伊万里”样式描绘在现代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用品上,如各类餐具和家庭装饰品,将流光溢彩的时光融入了身边的日常。



这一套源右卫门窑烧制的陶瓷食器,是近四百年来和日本的怀石料理共同发展起来的作品,同时也是源右卫门窑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有田町的三大右卫门窑代表了日本瓷器不同风格的流派,也是数百年来职人的坚持和专注的产物。


以上内容由《世界遗产地理》整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