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佛教的因果道理——苦集灭道四谛

 发哥07domrg8zi 2016-06-15

因果理论是佛教思想的精髓,它是凡夫流转门的理论依据,也是圣者还灭门的理论依据,修证依据。也就是说,佛教是基于因果的信仰而展开大众心灵教化的。佛教的法门很多,但是总的来说,都是围绕因果问题来教化众生。

佛教的因果道理——苦集灭道四谛

那么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成道之后,最早在鹿野原这个地方,为随他出家的五位侍从,后来我们称为五比丘,开示“苦集灭道”四谛法门。这个苦集灭道,大家可能都比较熟悉。那么这就是佛教历史上的“初转法轮”。

在佛第一次开示的内容当中,讲的就是因果道理。它的内容呢,包括苦集灭道四谛。

佛教的因果道理——苦集灭道四谛

第一先谈苦谛,那么佛教认为,三界苦海,世界没有快乐的,都是痛苦的,所以比喻成苦海。那么三界六趣所遭受的感受的种种苦果,佛教中称为“苦”谛。这种苦从哪儿得来的,这种苦必定有原因,必定有造成这种苦的原因。苦在佛教中解释很多,有三苦、四苦、八苦等等不同的说法,归纳起来。

那么造成这种苦的原因,佛教中称为“集”谛。集,就是集起的意思。那么集谛指的是什么呢,指的是我们贪嗔痴烦恼,以及善恶的有漏诸业。由于这些烦恼,由于这些业的原因,就能够集起三界六趣的苦报,所以称为集谛。苦,是结果,三界六道是苦。结果从哪里来,从集里来,集的主要内容就是我们凡夫的各种烦恼和善恶有漏诸业。因为有了这些烦恼和有漏诸业,才有了我们的苦。

佛教的因果道理——苦集灭道四谛

所以这两者(苦和集),就是世间的因果关系。我们凡夫世间的因果关系。

第三个叫灭谛,灭指的是涅槃,佛教里称为涅槃。涅槃在佛教里面有多种翻译,平常接触比较多的,翻译成灭度,或者翻译成圆寂。涅槃是什么意思,是一种什么境界呢?是指佛、菩萨等圣者,断除了三界的烦恼、断除了三界的有漏诸业,证得常、乐、我、净的快乐境界,清净境界。

佛教的因果道理——苦集灭道四谛

灭度的意思,就是,灭除了烦恼业,离三界的种种生死痛苦,清静寂灭而度到不生不灭的境界。这就称涅槃。涅槃有时候还翻译成圆寂。圆寂这个词我们可能经常听说。那么圆寂是什么意思呢?指圣者断除了三界烦恼和有漏业之后,得到了一种寂灭的境界。寂就是烦恼业得到了彻底的寂静,而且一切利生一切功德都圆满了。所以称为“圆寂”。寂就是指灭除烦恼,圆就是指因缘功行圆满。

佛教的因果道理——苦集灭道四谛

所以涅槃也翻译成圆寂。其实灭,就是指的佛教涅槃,一种境界。我们有时候经常听到“圆寂”这个名词,比如我们有些老和尚老法师去世的时候,我们经常说某某老法师圆寂了。我们经常认为圆寂就是死的代名词,就是死的意思。

实际上,圆寂是对法师功行圆满的一种赞叹。指的他的世间的烦恼业已经寂静,已经消除干净,功德圆满,离开了我们这个世界。这个叫“圆寂”。尽管圆寂有死的意思,但它还包含着更深层的意思。

佛教的因果道理——苦集灭道四谛

那么“灭”这种涅槃,就是出世间的果报。我们要成佛,证阿罗汉,都可以称为涅槃,这种涅槃的共同点就是解脱生死。就是没有我们这种三界轮回痛苦的结果。这种为“涅槃”。那么这种涅槃是出世间的果报,这种果报也不是凭空得来的。也有它的原因,这种原因是什么,佛教里称为“道”。

道就是灭的原因。道是指什么呢,就是佛菩萨等圣者在证得涅槃之前,所修得的种种功行。这就是道。就是通往涅槃的道路。内容包括我们经常谈到的八正道,有关断烦恼证涅槃各种行为各种行径都可以称为道。我们经常提的是八正道,那么菩萨可以修六度,等等,这些通往佛菩萨的各种修行都可以称为道。

佛教的因果道理——苦集灭道四谛

因为什么,它可以通往涅槃,所以叫道。其实四谛内容,苦集灭道,就是佛教里面的所谓的因果内容。苦集两谛就是我们世间的因果关系,灭道二谛呢,就是出世间的因果关系。前面苦集是世间的流转因果,称为流转门,后二谛就是出世间的还灭因果,又称为还灭门。

佛教在开示四谛的时候,这四谛的内容其实就包括了因果思想,就开示了因果法门。所以说,因果在我们佛教中非常重要 。

佛教的因果道理——苦集灭道四谛

那么佛陀在以后开示的很多经典里面,虽然有很多不同的法门,很多不同的开示,但都是围绕着因果这个法门展开的。比如说,我们常说的十二因缘,就是三世二重因缘,讨论的也是因果。六度法门,谈的也是因果法门,等等。

佛教的因果理论,不仅道出了世间和出世间的真相,同时在当时也批判了婆罗门的等级制度。佛陀在世的时候,印度的等级制度非常严重。这就是婆罗门、刹帝利、首陀罗、吠舍。根据你的宗教信仰和社会地位的不同,把当时社会分为四个等级。

佛教的因果道理——苦集灭道四谛

佛陀的因果思想,也是针对这个问题提出的。印度的等级制度思想。那么,也批判了大自在天创造世界的理论。在印度,有一种外道信仰大自在天,认为大自在天创造一切。佛陀对这两种问题都进行了批判。主张什么呢?众生平等,诸法无我。

只要众生能够去恶行善,依法修行,每个众生都可以成为圣者,每个众生都可以成佛。因果的意义,它当时提出的背景,有它包含的内容的自身含义,世间出世间自身的真相,还有呢,也有针对当时印度这种时代背景的情况。

那么随着我们佛教历史的发展,佛教因果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比如说,后来,部派佛教中的一切有部,这是小乘佛教,对因果的阐述更多。比如说,六因四缘五果等这些内容。

佛教的因果道理——苦集灭道四谛

那么这些都是因果的不同名称。当然,我们简单说因果,但是要分开来阐述内容会很多。在部派佛教当中,因果理论是非常丰富。佛教谈缘起,部派佛教主要谈业果缘起,所以对于因果特别重视,内容也特别丰富。

那么到后来,以龙树菩萨为代表的大乘中观学说产生。那么,龙树菩萨为代表的大乘中观学派的因果观念,反对外道的胜论派的“因中无果”思想,等等,都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也批判了一些“自性见”的因果主张,提出“缘起性空”的因果思想。通过“缘起性空”来建立因果的合理性。

因果在佛教的发展中,从部派佛教开始,到大乘佛教的兴起,到我们中国八大宗派产生,每一个宗派对于因果的阐释都不尽相同,但是都是围绕因果这个问题。只是解释的方法和解释的内容方面,各宗各派有它自己的特点。

佛教的因果道理——苦集灭道四谛

比如,我们大乘瑜伽行派,就是后来我们说的唯识宗,瑜伽学派。它提出“识”的作用。其中,以“阿赖耶识”为缘起的理论依据建立因果理论。其中阿赖耶识中的因能变和果能变,就是阐释唯识的因果关系。每个宗派对于因果都有他自己的方法。比如刚才讲的中观的,因果思想是建立在缘起性空上。唯识是根据识的作用,阿赖耶识的作用。

因果思想在佛教里面内容是非常丰富,意义是非常深远。因为我们常听到因果,所以以为因果很简单,实际上,因果不是这么简单,内容很丰富。那么佛教传入中国之后,我们常讲,中国佛教,中国佛教的因果理论继承了印度佛教因果理论的基本精神,又结合本土的儒道文化,本土文化的劝善精神。

从而使中国佛教的因果理论,得到新的发展,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同时呢,佛教的因果也深深影响了中国因果文化的发展。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佛教的因果思想对中国固有的因果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摘自向学法师演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