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砚文化:第三篇 地方名砚3.3.鲁 砚.3.4

 芝润斋 2016-06-16
3.3.
3.3.3.徐公石砚
   徐公石---产于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乡,临沂市费县与沂南交界处,沂南县青砣乡徐公店砚台沟用它制成的砚台称徐公石砚徐公砚”,又名羲之砚徐公石属玄武岩,为薄层状、多具自然溶蚀边、含少许粉砂质的微晶石灰岩。其含矿地层为震旦纪土门群佟家庄组上部,岩性为薄层状或薄板状、含少许粉砂质的泥灰岩,地层产状平缓。徐公石呈石饼状,直径大者尺余,小者二、三寸,厚约三、四雨。其颜色多种多样,有蟹盖青、鳝鱼黄、沉绿、生褐、绀青、橘红、茶叶末色等。砚材周边有呈石乳状、纵横交错和垂直、变幻无穷的石纹。
        唐朝时举人徐晦进京赶考路过此地,偶见路边沟中有奇形片石,因爱其形色,试磨成砚,随身使用。开科之时,时值天寒地冻,众举人砚中之墨皆结为冰,不得书写,惟徐晦砚墨如油,此砚研墨亦不结冰。徐公提笔答卷,挥洒自如,一气呵成。徐晦一科进士及第,官至礼部尚书。后来,徐晦年高休官,因感砚台之恩,遂举家迁往得砚地,后聚众成村,称为徐公店。此石因之名声大震,后人将此砚取名徐公砚徐公石,质地优良,经百年风侵雨蚀,形成鬼斧天工,妙造成自然的参差凹凸状块体,石纹富变幻,有韵律,石彩丰富,天趣盎然,纯朴而不失高贵。
     羲之砚之石是独有的矿产资源,其石质坚硬,密度极高。叩之清脆,其声如磬,扪之如玉,下墨如挫,发墨如油,雕刻秀逸,造型返璞,意境归真。色泽鲜润,且不损毫,堪称砚石上品。该砚自然古朴,形状奇特,质嫩理细,既可作为观赏之品登大雅之堂,又便实用,舞云泼雨书写春秋。砚石,形态各异,纹彩奇妙,不假人工,天趣盎然。 其色泽有茶叶末、蟹盖青、鳝鱼黄、沉绿、生褐、绀青、桔红等。众色纷呈,五彩缤纷,有的如乌云翻滚,山雨欲来;有的如云雾迷漫,似有若无;有的如朝霞映辉,微波徐动;有的沉透若秋水,交错如冰纹,造化之莫测。
    沂蒙地区偏僻,交通不便,文化落后,像宝石一样的羲之砚并不为人所知,一般砚台的制作过程是先采出一块大石头,随人的意愿进行分割切片加工。 而羲之砚石每块都是天然独立成型的,由于亿万年地下水的冲刷,使它的四周形成了优美的横竖纹理。所以砚尽量保持它的自然的特点,它的边痕是不能动的,每一方砚都利用天然石型,巧妙设计、雕琢而成,每方砚的四周都可见亿万年风化水蚀的纹理。因此,自然天成乃羲之砚的最大特点、最大优势,人们称之为“天下自然第一砚”。在唐代中后期徐公砚即负盛名。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宋代的欧阳修、苏轼、米芾,当代著名书法家舒同、启功、沈鹏、欧阳中石等都对徐公砚有很高的品评,而且评价甚高。
 
3.3.4.尼山石砚

  

   尼山砚,因产于曲阜城东南约 30公里的孔子诞生地尼山文德林而行名。又大圣人孔子出生于此地,自唐宋便享有盛名。尼山砚石,呈蓝灰、土黄、姜黄色的泥质石灰岩,石质精腻,抚之生润,色呈柑黄,上有疏密不匀的青黑色松花纹。制成砚台,下墨利,发墨好,久用不乏。以尼山石制砚,清乾隆年间已有记载。多利用料石的自然形状,雕制砚床,石上天然造化松针、竹叶、小草、梅花点等图案,异态纷呈,古色古香。利用天然石纹雕刻装饰,造型古朴大方,砚台色泽鲜明。是鲁砚的著名品种。
    据《清一统志》记载:尼山石砚,出曲阜县尼山,文理精腻,亦称雅品。 又据清乾隆年间候船修订的《曲阜县志》载:尼山之石,文理精腻,质坚色黄,可以为砚,可见尼山石制砚已有悠久的历史了。尼山砚的制作以简朴大方见长。一方砚石,巧用自然,略加点缀,情趣盎然;而且发墨如锉,舔笔如油,拭不损毫。尼山砚的佼佼者为松花砚,石色褐黄,遍布青黑色松花纹,其砚利用料石的自然形状开墨堂墨池,砚额将松花纹剔成浮雕,雅致可爱。
    尼山石制砚,佳者难得。尼山为石山,但可以制砚之石甚少,尼山孔庙北有砚台沟,暴露于地面的灰黄色石块,石质粗糙,硬度不均,吸水渍墨,不宜制砚,只有深层的柑黄色石,坚细温润,不渗水,不渍墨,发墨有光,才可制砚。可惜,地面早已采尽,在山上偶尔可以捡到一种自然形扁平子石,石周边经常年风化,层层如叠饼,人称千页饼,石面柑黄,并有褐黑石松花纹,花纹边部较密,向内渐稀,中部则无,是制砚的上品。但这种料石极难捡到,所以,到乾隆年间尼山砚已近无用者。八十年代初,山东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和曲阜工艺美术厂决心发掘这一古老的砚台品种,在尼山五老峰下找到了新坑。新砚石是在石灰岩的夹层中,石厚一二寸、三四寸不等,色呈柑黄,面有疏密不均的黑色松花纹,石质精腻,抚之生润,下墨利,发墨好,久用不乏,是尼山石的上品,而且储量较丰,为尼山砚的制作提供了理想的材料。
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