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评论 | 理解孩子,须持续长久地关注儿童真实的快乐

 Purefact 2016-06-16

禹天建 | 绘 

孩子是活生生的生命,美好的生命,因此对待他们就该像对待同志和公民一样。


每年儿童节,相信大家都会真挚地对孩子说:“节日快乐!”美好祝愿是一回事,但孩子是否真正快乐却是另一回事。当前,消费和表演成了庆祝儿童节的两大主要方式,氛围日益热闹,却透露出浓浓的商业化、精英化和功利化色彩。

商业化。部分家长借节日之际表彰、鼓励孩子,安排各种消费;还有部分家长借儿童节弥补平时的亲情亏欠。他们认为,只要孩子高兴,花再多的钱都值得,甚至选购高档礼物取悦孩子。儿童节因此变成了“消费节”,商业化日趋明显。

精英化。表演节目是庆祝儿童节的普遍方式。但在喧嚣的节日氛围中,少数“精英”孩子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而大多数孩子只能坐在台下当观众,为别人鼓掌。儿童节因此成为少数表演“精英”的节日,成为多数儿童的“儿痛节”。

功利化。为在儿童节文艺会演上获得好名次,有些参演节目甚至进行了长达一个多月的排练,意味着时间、精力、体力的付出,更需要财力、物力的支持。由此,孩子有了表现机会,指导教师获得荣誉,学校展现了办学成果……本该是简单而纯粹的快乐,却染上了功利色彩。

儿童的快乐本应是精神层面的,却被物化了;本应是全部的、普遍的,却成了少数人的;本应是纯粹的,却掺杂了功利……仅就儿童节当天来说,很难说儿童们都是快乐的。

或许,当前的节日庆祝方式有改进的空间。但即便改进了,在儿童节当天让每一个孩子都体验到快乐,这种快乐也只具有象征意义。与其关注这种象征意义的快乐,不如关注儿童的现实快乐。

关注儿童的快乐,父母和教师要真正做到尊重和理解儿童。

尊重儿童。儿童是发展中的人,肤浅幼稚、冲动鲁莽、偏激固执、反复不定是其必然表现。但不管儿童是多么“不靠谱”,我们都不能以成人的标准衡量孩子,更不能以阅历丰富为由干扰、指责孩子。对此,马卡连柯曾说过:“孩子是活生生的生命,美好的生命,因此对待他们就该像对待同志和公民一样。”

理解儿童。儿童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差异巨大,他们的时间观、是非观、价值观和审美观,迥异于成人。因此,理解儿童必须要有“儿童立场”,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没有一个抽象的孩子”。孩子是在不断发展的,看待世界的方式也在不断变化。比如,低年级孩子最大的委屈是被人欺负了,高年级孩子最大的委屈可能变成被人误解了。所以,要真正理解孩子,必须持续长久地关注孩子,而不是一劳永逸式的关注。

关注儿童的快乐,父母和教师需要引导孩子走向深层快乐。快乐是分层次的,有低俗的,也有高雅的;有源于自我的,也有源自外在的;有来自物质上的享受,也有来自精神上的愉悦。孩子受认知水平所限,可能迷恋于浅表或意义不大或无意义的快乐。家长和教师应多想办法,让孩子认识到有更深层次、更有意义的快乐,并引导他们努力追求这种快乐。

关注儿童的快乐,父母必须重视亲情、培养亲情,构建和谐、平等、相互关爱的家庭氛围。亲情来自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尊重,相互陪伴、相互扶持、相互交流、相互理解以及相互包容。建立亲情,从陪伴开始,以尊重为基,以理解为媒。只有家庭氛围良好,才能保障孩子家庭生活的快乐。

关注儿童的快乐,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在教学上下足功夫,让孩子喜欢课堂,愿意上课。当孩子对课堂没有兴趣、不想参与时,还谈什么快乐?

总之,儿童的快乐既需要父母发力,也需要教师努力,双方合作,双管齐下,方能收效。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南漳县胡营小学)

内容来源:中国教师报(有修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