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药歌诀】 防己茯苓汤黄芪,桂枝甘草能温阳, 水气为患四肢肿,通阳健脾利水长。 【学用导读】 防己茯苓汤主治脾虚水泛证,无论是心脏病水肿,还是肾脏病水肿,只要病证表现符合脾虚水泛证,用之即有良好治疗作用。笔者结合临床治疗体会,认为合理运用防己茯苓汤治疗泌尿系难治性疾病,则效果非凡。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 【中医辨证】 脾虚水泛证:四肢水肿沉重,手足不温,体倦,肌肉跳动,或面目浮肿,舌淡,苔白滑,脉沉。 用方思路:正确使用防己茯苓汤,以主治脾虚水泛证的基础方,以主治脾肾水气证为临床扩大应用。 病变证机:脾气虚弱,不能运化水湿,水气内生而逆乱,以此而演变为脾虚水泛病理病证。 审证要点:根据四肢水肿沉重,脘腹不适,或小便不利,舌质淡,苔薄略腻,脉紧或沉为用方审证要点。 【西医辨病】 慢性肾炎水肿、蛋白尿,心脏病水肿,肝硬化腹水,粘液性水肿,特发性水肿,充血性心衰合并水肿,贫血水肿等。 【衷中参西】 合理运用防己茯苓汤指导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无论是治疗消化疾病,还是治疗心肾疾病等,都必须符合防己茯苓汤主治病变证机与审证要点,以此才能取得治疗效果。临证选用防己茯苓汤治疗西医疾病还可用于: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等。 【中医治法】 温脾利水,通阳消肿。 【方药西用】 具有促进肠胃蠕动、抑制肠胃平滑肌兴奋、保肝利胆、强心利水、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等作用。 【处方用药】 防己三两(9g) 黄芪三两(9g) 桂枝三两(9g) 茯苓六两(18g) 甘草二两(6g) 随证加减用药:若小便不利者,加猪苓、泽泻,以增强泻湿;若大便溏者,加大腹皮、薏苡仁,以利湿实大便;若恶寒者,加附子、细辛,以通阳化湿等。 【煎服方法】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方证研究】 脾虚不能运化水津而变生为水气,水气溢于四肢,则四肢水肿,沉重,甚则面目水肿;阳虚不能温煦,则手足不温;气血因脾虚而生化不及,肢体不得气血所荣,则体倦,四肢肌肉跳动;舌淡,苔白滑,脉沉均为脾虚水泛之征。其治当温脾利水,通阳消肿。 方中黄芪补气而健脾,行水湿而利尿。防己降逆利湿,散水。桂枝助脾阳以化饮。茯苓渗湿利水。甘草益气健脾。 【使用禁忌】 脾胃阴虚证,慎用本方。 肾病综合征水肿 经方防己茯苓汤案例 谢某,男,57岁。有多年肾病综合征病史,因下肢水肿明显而前来诊治。刻诊:四肢水肿沉重,腹胀,腰酸,头晕,乏力,舌淡,苔白略滑,脉弱。辨为脾虚水泛证,给予防己茯苓汤加味:防己9g,黄芪9g,桂枝9g,茯苓18g,炙甘草6g,猪苓12g,泽泻15g,附子6g,莱菔子10g,白术15g。6剂,1日1剂,水煎2次合并分3服。二诊:水肿有减轻,饮食转佳,又以前方治疗30余剂,水肿消除。之后,复以前方因病情变化而适当加减治疗肾病综合征半年,诸证悉除。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点拨:肾病综合征病变部位虽在肾,但病证表现与脾主四肢及运化水湿有着密切关系,如四肢沉重,水肿,腹胀等病变证机是脾虚不能运化,水气内生而泛溢,以此辨为脾虚水泛证。方中防己茯苓汤益气补脾,制水利水,加猪苓、泽泻,以增强利水消肿,附子温阳化水,白术健脾制水,莱菔子消食下气。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运用防己茯苓汤的若干问题 【组成】 防己三两(9g) 黄芪三两(9g) 桂枝三两(9g) 茯苓六两(18g) 甘草二两(6g) 【用法】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临证答疑】 1、怎样理解防己茯苓汤方药组成? 答:理解防己茯苓汤方药组成,辛散透达药有防己、桂枝,益气健脾药有黄芪、甘草,渗利水气健脾药有茯苓,方药组成决定功效是益气健脾利水。 2、怎样理解防己茯苓汤主治病变证机? 答:张仲景论防己茯苓汤主治病变证机是脾气虚弱而不能运化水津,水不得所化而为水气,水气郁遏阳气,并乘机充斥于肌肤,以此而演变为水肿。 3、怎样理解防己茯苓汤主治“四肢聂聂动”? 答:理解防己茯苓汤主治“四肢聂聂动”的辨证精神有2,①水气内盛而逆乱筋脉,则四肢颤动,行走不稳;②水气内盛而逆行经脉,则四肢肌肉蠕动。临证只要病变证机是水气充斥,肆虐经气,均可选用防己茯苓汤。 本文转载自http://user.qzone.qq.com/256763289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