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气味阴阳  (阴阳应象大论)

 金星jⅹ 2016-06-16
(黄帝内经   阴阳应象大论)
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疡医大全》六元正纪大论篇
(过,太过也。太过者,以味泻之,咸泻肾,酸泻肝,辛泻肺,甘泻脾,苦泻心。过者畏泻,故谓泻为畏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