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此CP的同行,是真爱还是无奈?

 369蓝田书院 2016-06-16
纪录
·
故事
·
发现
清朝江苏吴县出了几位名医,最有名的是叶天士和薛雪



乾隆年间,苏州流行大瘟疫,官府设立医局,规定名医轮流义诊

相当于现在的……
这天,医局来了一名更夫,全身浮肿,皮肤肿成了黄白色。薛雪给他诊脉后挥手说:“病很重,没法治了,回去吧
更夫出了大门正好碰上叶天士
叶说:“这不是更夫吗?看你这病是由于烧蚊香中毒引起的,你跟我进来吧!”

进了医局,叶天士给他开了两剂药说:“不用害怕,吃了这两剂药就会好的。”

薛雪在一边恰恰听到看到了这一切,认为叶天士是有意给他难堪,心中又恼又恨。

回家后就把自己的书房改名为“扫叶庄”。


叶天士听说后也非常生气,就把自己的书房改为“踏雪斋”,从此两人形同陌路

后来有一天,叶天士的母亲得了伤寒,叶天士小心翼翼地开了处方,可母亲的病不见好转

这事传到薛雪那里,薛笑笑说:“这种病要是放在别的病人身上,叶天士早就用白虎汤了,而在自己的母亲身上就没办法了。”

薛的一个弟子也产生了疑问,来问薛雪


这些话传到叶天士那里,叶很佩服薛雪的见解。他确实想到了白虎汤,也确实是担心母亲年高承受不了,还是给母亲用了白虎汤,果然药到病除


但是……











卧槽原来老叶是个窝囊废……原来怎么没看出来……



这件事教育了叶天士,觉得名医更应心胸宽阔,互相学习,就主动登门拜访薛雪。

两人化解了恩怨,重归于好。



 

叶天士和薛雪的故事是一个典型的同行相轻的故事,同行是冤家也是个亘古不变的道理。往往只有一个行业出现重大危机的时候,同行之间才会团结起来共同面对。


那个年代没有西医,传统医学处于垄断地位,所以学派之争、医家之争必然是医学界争斗的主体。正所谓天下之大,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与太极阴阳理论可谓殊途同归。随后西方医学的来袭也曾经让传统医学行业团结一致,所以才有当年中医界的团结和抗争。虽未能取得和西医同等的地位,但1936年的《中医条例》却使中医有了法律保障。新中国成立以后,又有“五老上书”“吕老告状”“十老上书”“八老上书”等等的举措,中医前辈没从来没放弃过抗争。直到现在也不乏为中医奔走呼号的同仁,在社会各界挥洒着汗水,维护着古老绵延的中医文脉。


与这些前辈的抗争相比,琐碎的学术争端,乏味的同行相轻不免有些黯然。无论哪个中医人都不能忘记,大医精诚里对这个问题的论述:“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偶然治差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盲也。”


中医行业的现状决定了,我们远远没有到可以互相指责和攻击的时候。当然,对于行业败类我们要嗤之以鼻。但是,对于一心致力于行医救人的同胞,即使技术和方法有异,也应求同存异,广结善缘,互相学习和借鉴。能够抛开内心的屏障,我们才能和中医一起走在更加正确的道路上。就像叶天士和薛雪,夫为友而勿为敌,如果当年叶天士没有放下一己私怨,也就没有二人后来一同振兴的温病学派。那不只是一个学派的兴起,却是天下苍生的桩桩性命。叶天士舍小己而铸大成,是不是值得当下的中医人反思呢?




关于这篇文章想要参与讨论可以点击“写留言”也可以加入“纪录中医讨论群”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