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帖要这么临 方能得其神

 江山携手 2016-06-17

黄庭坚说:古人学书,不

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

间,观之入神,则下笔时

随人意;赵孟頫说:学书

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

用笔之笔,乃为有益。

临写三到——心到、眼

到、手到,是心眼手三个

方面的紧密结合。心到第

一。一般初学只有二到—

—眼到、手到,进步不

快;更差的人只有一到—

—手到,甚至说一到都觉

得勉强,因为他不是在

“临”帖而是在“抄”

帖,写的字总算是帖上有

的几个字,像么,一点也

不像。

”,眼睛看,心里

想,手下写,有帖在面

前,是要对着写的,所以

叫“临”。我们应用的大

楷簿、中楷簿,有的是九

宫格(井字格)、米字

格,可是恰恰帖上没有九

宫格、米字格,怎么办?

可以用明胶板或小玻璃,

照习字簿上的格子用红色

或黑色细笔打的格子,放

到帖上去对临。这样,一

个字的点画位置,在临写

落笔前可以先仔细看一

遍。过去写不好的字,架

子老是搭不好的字,在格

子中要特地仔细检查,一

定能够把原因都找出来,

从而也就能够写好那个字

了。

 

临写的目的,既要得

“形”,又要得“神”,

形神俱得,工夫才到家。

明九宫格、米字格可以求

得“形似”,求“神似”

怎么办?要“读”。读要

在临帖之前,或者并不准

备临写,作为专门的一

课。

三国时曹操喜爱其时大书

家师宜官的书法,把它放

在帐上,一有空就读。唐

代大书家欧阳询,某次在

路上看到索靖写的碑,已

经走远了,重新回来再认

真读,站得脚酸了,索性

坐着,这样一连读了三

天。

在乎认识书法的神理,

不但在点画分布结构上看

他具体用笔的道理,笔势

的往来;还要在整体上看

它的精神面貌,寻玩它的

韵味。

临帖好比做演员,光是扮

相像是不够的,一定要能

够深入剧中人的内心世

界,然后能演好戏。临帖

光是把字写得端正还不

够,写那一家那一帖,一

定要摸透他的用笔方法,

一定要临写得神气活现才

好。

临帖临到后来还要把它

“背”出来,先不把帖打

开,背着临,背不出,然

后再翻开帖来核对,这个

功夫叫“背临”。

”很重要,临写过的

字,任何时候,只要你拿

起笔来,就应该把它默写

出来。帖在面前写得像,

帖不在面前“自来体”,

成绩就不能巩固。

读帖”、“临帖”、

“背帖”三道功夫要结合

起来,然后能够保证学习

胜利。看一笔写一笔的临

帖,说明没有下“读”的

功夫。帖拿开写字就不

像,说明没有下“背”的

功夫。总的说心到功夫欠

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