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豆豆 家庭教育工作者,生涯规划师 来源:新东方家庭教育(xdfjtjy) 提到“家”,你第一个想到的形容词是什么呢? 我问过很多人这个问题,大家给我的回复,第一个联想到的词都集中在“温暖、安心、放松、有爱……”,我曾听到一个朋友比较有意思的描述是这样的,他说:“一下想不到合适的词,家就是想到要回去,就让你加快脚步的地方”,我听了很感动,是的,一个让你加快脚步、充满期待的地方。 按理说,能营造这样的氛围,家里的人彼此说话,应该也是很友善的,但身边却有不少人给我提到过以下对话: *场景1--上小学时 妈妈:今天还没写完作业,是不是又贪玩了? 孩子:不是! 妈妈:还说不是,今天只有一单元的英语作业,你早应该写完了,你真是让我生气! 孩子:我说不是就不是!(伤心) *场景2--上中学时 妈妈:周一上学的东西带好了吗,赶紧收拾好。 孩子:恩,差不多。 妈妈:别老“差不多”!一会就要坐车回学校了,赶紧收拾好,我发现你就爱丢三落四,像上次后来又给你送一趟衣服…… 孩子:我知道我带什么,你别管!(生气) *场景3--上大学时 妈妈:这周回家吗? 孩子:不回家!这周我要参加社团周末的活动! 妈妈:好几周不回家,我发现你真是忙晕了, 也不知道给家里提前打个电话,我还提前给你留了你最爱吃的鱼,以后不给你留了! 孩子:我早说我开学挺忙的,吃的您自己吃吧,谁让您留了?!(委屈) *场景4--结婚2年后 妻子:你怎么还打游戏呢?你就不能陪陪孩子! 丈夫:孩子自己玩的挺好的,他需要,会来找我的! 妻子:那你就不能帮帮我吗?非要我指挥你!每次你就负责吃啊,我也不做了! 丈夫:我说了咱们叫外卖吃,你又不同意,你自己非愿意折腾,我下班累了放松会儿都不行!(无奈) ◆ 我们有爱,不会表达爱 这样的场景你熟悉吗?很多朋友给我提到过很多家里让自己伤心的话语,让自己感到冰冷和失望,我甚至也见到过语言上更激烈的冲突,我们不禁会问:为什么在家这样本应该有爱的地方,会出现那么多没有爱的话语呢? 有一次我和那位妻子(场景4)沟通,她抱怨自己的老公一点优点没有,真后悔嫁给他,她说丈夫宁愿请阿姨,都不愿意帮她做饭……我说:“你真的就是希望他帮你做饭吗?如果因为做饭很累,需要有人帮忙,你老公说的也是一种解决办法。”后来她说其实她真的需求就是希望下班后老公陪陪她,他经常出差很辛苦,所以想在家里做饭吃,也希望这个时间两个人多交流一下,一家三口其乐融融。你看了吗?一种爱的语言:我想你了,希望你多陪陪我和孩子,竟然让我们翻译成带有很多指责的话语。 原来,家中充满伤人话语的原因不是我们家人之间没有爱,而是我们不会用语言表达爱,我们不用积极词汇甚至是中性词表达需求,我们已习惯用消极词汇表达需求,多么遗憾!那用什么方法,改变我们的表达习惯,让我们沟通到彼此的心灵呢? ◆ 四步帮你清晰传递爱 我们可以用英国学者Roger Greenway提到的4F解说技术去进行表达和沟通,这个解说方法常用在团队辅导中用,可以帮助组员有条理地回顾活动、总结经验,也许你在小组工作,或者读绘本的讨论中都用到过,其实用在家庭沟通中也是非常适合的,下面我们看看应该如何“说话”。
简单来说,它分为四个方面,即“事实+感受+发现+将来”,我们要按照这个顺序,围绕这四个方面表达内容。比如像场景1中,妈妈可以这样表达:
◆ 我们容易“不澄清事实,不表达感受” 有人会问:为什么要这样表达,说话也要这么繁琐吗?因为越熟悉的家人,我们越容易觉得不说对方也懂,或者期待对方猜到自己的心思,于是会不澄清事实,不清晰表达感受,造成误解甚至冲突。 不澄清事实,忽略第一步:我们会看场景1,家长没有确认这次的事实,存在预设立场去判断孩子,不耐心澄清。场景2,也是家长因为以往的经验,给孩子贴标签,认为孩子粗心大意,“好心提醒”,殊不知,这样更让孩子反感和拖延。 不表达感受,隐藏第二步:最最常见的问题是场景3、4,我们不会说出真实的感受,习惯说完事实就直接说“我发现、认为什么……”,然后应用“我再也不……”作为对对方的惩罚。其实这中间,我们隐藏了很多关爱家人的感受。就像场景3中,不表达对孩子思念的感受:
◆ 请把话说全,家人应讲“理”更“讲情” 当我们只有表达事实、发现、应用,不表达真实感受,就像每个场景本来我们心中都有一颗红色的爱心,可是我们没有传递出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