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吓尿你的读者

 易良义 2016-06-17

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常会听到如下的告诫——你们要写自己喜欢又熟悉的题材。很多人都会把这个建议当做耳边风,转而去写些所谓热门文章,最终只落得个重复搬运信息的结果。而开始选择自己感兴趣同时较熟悉的题材,其输出的顺畅程度自然有所不同,也更能维持自己的信心。

小时候我就对各种超自然现象,各种怪异恐怖的东西,抱有极大的热情。换句话说,就像看见蜜糖的蚂蚁,我会尽自己一切可能去了解它们。当其他同学在桌下偷看金庸古龙,我的书本背后总是藏着斯蒂芬金。但是对于创作恐怖故事,除了找回童年时的想象力(这不是件简单的事情)。花点时间分析一下所谓恐怖的元素,了解它们为什么使人害怕,可以帮助我们把读者吓个魂飞魄散。

一般来说,使得一个故事恐怖,总归离不开以下的几个元素:

1.肉体或者心理上的折磨

换句话说,就是痛苦。无论这痛苦是小到像用指甲刮黑板,还是大到钱把钢针扎进肉都不重要,而真正产生恐惧的,是等待痛苦来临的过程。中世纪欧洲的刑讯典籍里记载,狱卒们有时候会发现,那些犯人听到别人在哀嚎,就会以为对方正遭受折磨,并因此感到恐惧。于是一种利用假想中的恐惧而使人屈服的刑讯方法诞生。例如电影《电锯惊魂》里,观众最害怕的部分,其实是他们看到角色正犹豫是不是要割开自己肚子的时候。

2.丑陋

看颜值判断人,从人类诞生开始就延续至今。这种深植于基因中的本能,帮助人们在首次接触时,就能迅速对一个人做出好恶判断,虽然出错的概率不低,但用在恐怖故事里倒很有效。越在一个文明的早期阶段,丑陋的事物就越被排斥,同时与邪恶挂上钩。这也就是为什么鬼怪巫婆都会被描绘成面目可憎的模样,亦或者长相丑陋的人总容易招来非议与中伤,这又反过来触发了他们的残酷报复一样。例如电影《德州电锯杀人狂》里的变态恶魔,戴上的人皮面具只能使他更加恐怖瘆人。

3.死亡

死亡归根到底是最方便引发恐惧的元素。无论世界各地的任何文化系统,都在不遗余力地刻画与解读死亡。而大部分的宗教,对于死亡都有自己的一套解释和方法,用以帮助信徒平静面对最后的时刻。相对于寿终正寝而言,那些突如其来毫无预警的死亡总会打破人的控制感,从而引起恐惧。在电影《死神来了》系列里,猜测角色何时身亡已经成了主要的乐趣。

4.孤独

一个人面对恐怖和一群人面对恐怖的观感完全不同。人在没有其他东西可以依赖之时,进入破釜沉舟的爆发状态的可能性其实很小,大部分人都会瘫软如泥。因为人是群居动物,千百年来的群居生活已经让我们习惯于他人建立联系。所以你现在就得去割断这种联系,不仅是让主角陷入孤立,也要让你的反派孤独一人,因为这种独立可以让他的行为更加难以捉摸。在故事《活埋》中,还有什么能比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独自一人被关进棺材里更恐怖的么?

5.超自然力量

鬼魂、恶灵、幽影,各种超自然的造物也可以制造恐惧。这种人类无法控制的力量在大量的恐怖故事里充当主角,虽然老套,但可靠有效。其实很多时候,争论一个恐怖故事是不是应该加入超自然力量,甚至说有了鬼就落得下乘,这并没有什么意义,能引发感觉,符合逻辑才是最重要的前提。

6.至爱离去

故事写作或者剧本写作里有个名词,称作激励事件。这通常代表了触发主角开展行动的某件意外,有时候是亲密的人遇害。害怕失去,或者失去后再行报复,可以提供给角色很强的动力,从而推动故事发展。

7.面具

这里的面具指的是一切可以隐藏真实面目的东西,黑暗也是其中之一。这种元素主要是利用未知而使人恐惧和紧张。

8.地狱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每个文化体系里都拥有自己的地狱。但如出一辙的是,它们都汇集了各种可以想象得到的痛苦场景。同时它们还会强调,在地狱中的时间和空间是被扭曲的,痛苦将被无限期延长。而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社会道德不是依赖法律来维护,而是依赖人们对地狱的畏惧心理。

9.反常规

使用魔法,永生不灭,看不见形体,这种种超越人类日常经验的事物,都能带来恐怖感。因为自保的本能,我们对个人生理的极限都很是敏感,以免忽视界限,过度使用而导致危险。吸血鬼,狼人等人类的异化形态也是利用这种敏感性创造的。

10.我们自己

因为新闻媒体的传播特性,它们总是乐于将最耸人听闻的内容呈现给大家。而人的认知局限也受此影响,以为世界混乱不堪,杀人狂与暴力充斥街头。人们喜欢血腥,会被那些平日里无法想象的暴力吸引,因为它们都突破了道德准则,站在了它的对立面——兽性的那一面。

这各种元素均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可以相互交融使用,同时若是稍加改造,便能摆脱那陈旧刻板的印象,去撩拨读者们那敏感脆弱的神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