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学医日记

 昵称z6yIN 2016-06-17

故补则实、泻则虚,痛虽不随针,病必衰去。

后面这句话,我怀疑有可能是后人加的,但是也不好说,咱还是(先放一放,存疑)。

必先通十二经脉之所生病,而后可得传于终始矣。

这句话很有问题啊,必先通十二经脉之所生病,而后可得传于终始矣。十二经脉所生病是在经脉第十上,经脉第十的成书啊应该比终始篇晚,因为经脉第十上面写了一句话叫“《禁服》之言”,禁服第四十八说什么呢,“细子得受,通于九针六十篇。”九针都已经六十篇了,所以很有可能这句话晚,但是不管怎么着,十二经脉是对的,千万不要批评他,十二经脉,我个人感觉是古人认为人的血就是这么走的,十二经脉古人就把它当成血管,所以十二经脉的运行和那个本输篇的运行是不一样的,本输篇的运行是怎么着?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进去出来。而你仔细一看,经脉篇不这么跑的,阳经对了阴经错了,阴经从里往外跑了,所以这两个应该叙述的不是一样的东西,我个人感觉是,但是我也想过有可能这两个是一样的,咱也不知道哈,反正这两个仅是这样的话,我还是赞同这样好一些,足臂十一脉灸经也是这么着从外往里跑的,有一个经可能是阴阳十一脉灸经,大部分经脉都是往里跑,有一两条经脉往外跑的,这个是无所谓了。

故阴阳不相移,虚实不相倾,取之其经。

就是什么样情况下取之于经呢?你看其实把中间这块去掉之后,这个很顺,把这个“故”提到病必衰去前面就很顺,加上那么一段话就感觉很别扭,你看,都是小短句小短句,忽然加了个长句子,很别扭。不管怎么着,故阴阳不相移,虚实不相倾,取之其经。什么意思,就是阴阳没有发生变化,就是我刚才说的,他就是可能外伤,比如说腱鞘炎,大家都知道腱鞘炎吧,很多人来找中医看的,你给他搭脉不挨这个事,他这个脉像给腱鞘炎不挨边,所以这个时候你就取之于经,你看这个腱鞘炎啊,扎扎扎,扎合谷,扎什么的,你一看哪的问题,这就可以了,今天走走崴着脚了,疏取之上啊,你看看哪崴了,一看少阴经疼,然后你就扎这。

这就是为什么由十一脉加到了十二脉,十二脉啊,你仔细看啊,在十一脉上,有手少阴的命名,没有手少阴经的走行,而手少阴走到这,走到厥阴这里头,你仔细看看咱那个《本输第二》上,“心出于中冲”,实际上心应该出于哪儿?心应该出于少冲,对吧,实际上心包出于中冲,你看那个心出于中冲,他从这,他很对的,跟十一脉是一样的,而且你仔细看那个金匮要略,金匮要略后边还有个针灸的医案,“怀身七月,太阳当养不养,此心气实,当刺泻劳宫及关元,小便微利则愈。”一样,都是他刺的心包,也就是说心脏不病,心不病,心病心包代之,那心包代之就扎这(手厥阴)啊,心没病你什么时候也不扎它(手少阴)呀,心不会有病的,心包有病,所以当你要泻心的话,只能泻心包,补心的话只能补心包,心经这条经空出来了,没用了,所以内经里面专门有一篇《邪客第七十一》,专门有论述,说你这个经在这没用了吗?然后岐伯说了,心无输啊,不是说心没有后背的腧穴,而是说心那条经上就没有输穴,没有输穴你就没有病,没有病你就不用扎,所以这条经还是叙述的一样,是为了与十二月相应有关,但是不好再细说了啊。

心没病但是心有经络病,如果有经病的话,“刺掌后锐骨之端”,比如说你一看,脚心疼,脚心扎了个钉子,疼得要命,怎么足少阴经的问题吧,或者网球肘类似的,肱骨内上髁吧,有个炎症的时候,你扎手少阴,扎这个地方,也很管用,扎上之后给他行行针,通通经络就行了,针灸有两个作用啊,我个人感觉,一个是通经络,一个是调整阴阳,你要是单独取通经络的话,这个心经啊就有这条经,你要只调整阴阳的话,这个心经啊就没有这条经,所以咱就是说慢慢地讲。

阴盛而阳虚,先补其阳,后泻其阴而和之。阴虚而阳盛,先补其阴,后泻其阳而和之。

就是说你要是阳盛阴虚,就是少阳啊,对吧,先补其阴,后泻其阳,先补后泻,整体来说,你只要记住先补后泻就行,阴盛而阳虚,先补其阳,后泻其阴而和之。阴虚而阳盛,先补其阴,后泻其阳而和之。你看这前边还有一个两阳一阴,两阴一阳,

人迎一盛,泻足少阳而补足厥阴,二泻一补,

后边有专门注解,所谓二阴者,二刺阴也;一阳者,一刺阳也。刺两下,咱慢慢讲看哪俩穴位,咱现在先定上经,我应该扎哪个经,先定好了,然后再取,现在大家来个病人都知道一搭脉该扎哪个经了,那好咱再往下细了分,定了该扎哪个经,那该扎哪个穴呢?我先讲补泻手法,补的时候啊, 

一方实,深取之,稀按其痏,以极出其邪气。一方虚,浅刺之,以养其脉,疾按其痏,无使邪气得入。邪气来也紧而疾,谷气来也徐而和。脉实者深刺之,以泄其气;脉虚者,浅刺之,使精气无泻出,以养其脉,独出其邪气。

咱大家讲讲怎么是补泻呢?在终始篇是这样补泻的,如果是虚病呢,浅刺之,急出其穴,浅刺以养其脉,疾按其痏,就是出针的时候你赶紧按住针眼,这是补,而泻呢,是扎得比较深,你出针的时候不按针孔,这就是泻,就这么简单,这就是内经的补泻,听起来似乎很难以相信,那咱再把所有的补泻手法都找出来,这应该是九针十二原的一个补泻手法,“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补泻之时,以针为之。泻曰:必持内之,放而出之,排阳得针,邪气得泄。按而引针,是谓内温,血不得散,气不得出也。补曰随之,随之意若妄之,若行若按,如蚊虻止,如留如还,去如弦绝,令左属右,其气故止,外门已闭,中气乃实,必无留血,急取诛之。持针之道,坚者为宝,正指直刺,无针左右,神在秋毫,属意病者,审视血脉者,刺之无殆。”又是四个字四个字一段的是吧,这种文字都很早了,所以你读起来之后都感觉有一个很古的感觉,他那个补泻法怎么补泻的?我把它翻译成白话文,大概意思,泻的时候呢,必持内之,放而出之,排阳得针,慢慢地拔出来,邪气怎么泻,按而引针,是为内温,慢慢地拔出来;补曰随之,随之意若妄之,什么叫随之啊?若行若按,想捻,没捻,想捻,没捻,如蚊虻止,叮上去了,蚊子叮上去了大家知道吧?叮上之后,想拔不拔,想往里伸不往里伸,若行若按,如蚊虻止,这就是补法,我用补法就这么用,如留如还,想走不走,为什么这么,就是使这底下气逐渐地多起来,去如弦绝,你抽针的时候,应该跟那个线断了一样,“嘣”,古代那个琴绷得很紧,“嗙”把它断掉,就那个状态,出针要快,嗙一下子把它拔掉,我补法我就用这个补法,泻法我慢慢再讲啊,令左属右,其气故止,外门已闭,中气乃实,外门已闭就是把这个弦崩了以后,立马把门闭上,不让气跑出来,中气乃实,必无留血,急取诛之。持针之道,坚者为宝,正指直刺,无针左右,所以扎针的时候,应该是直刺最好,我个人感觉没必要讲究斜刺什么的,在终始等大部分篇章上,都是以直刺为主,这是一种补泻。

还有一种,

(素问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泻必用方,方者,以气方盛世,以月方满也,以日方温也,以身方定也,以急方吸而内针”,等他吸气的时候,你把针哎,攮进去,乃复候其方吸而转针,吸气的时候你转针,乃复候其方呼而徐引针,呼的时候你慢慢把针拔出来,故曰泻必用方,其气而行焉。我现在泻法就按这个泻法啊,我扎上针之后我说你吸气,哎攮进去了,攮进去之后,慢慢地把它攮进,一直看他胸廓运动,看他吸的时候捻捻捻,捻几下之后,估计差不多了,然后叫他呼气,慢慢地拔出来,就这么做泻法,基本上你要用泻法治一些急剧的疼痛止疼效果都很好,补必用员,员者行也,行者移也。刺必中其荣,复以吸排针也。故员与方,非针也。他专门怕你误解,是不是补的时候要用员针,泻的时候要用方针啊?不是针,是泻的方法,那个是当吸的时候,那个是当呼的时候。

内经上还有什么补泻方法啊?我把所有内经的补泻方法都合起来,咱们可以从所有补泻方法中找到一个规律,你只要掌握这个规律,应该用到针灸的补泻你就没问题了,(《素问·离合真邪论》)“吸则内针,无令气忤,静以久留,无令邪布,吸则转针,以得气为故,候呼引针,呼尽乃去,大气皆出,故命曰泻。”这是泻,跟刚才那个差不多是吧?帝曰:不足者补之奈何?岐伯曰:必先扪而循之,切而散之,推而按之,弹而怒之,爪而下之,通而取之。揉一揉,按一按,所有这些目的是什么呢,外引其门,以闭其神,你外面在这按他的门,在这干嘛?是在这闭他的神,让他的神啊,不注意到这,按麻了为止,进针的时候不疼,呼尽内(纳)针,我一般来讲,吸气,呼气,我看他快呼完了,哎攮进去,静以久留,静,多来一会,以气至为度,如待所贵,不知日暮,其气以至,适而自护,等到他气至,气来了之后,适而自护,候吸引针,吸的时候把针拔出来,快点拔,“嘣”拔出来,气不得出,各在其处,推阖其门,令神气存,大气留止,故命曰补。这就叫补。

    (《素问·宝命全形论第二十五》)帝曰:“何如而虚?何如而实?”岐伯曰:“刺虚者须其实,刺实者须其虚。经气已至,慎守勿失,深浅在志,远近若一,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等会再讲这个,咱把刚才那个先总结一下啊,怎么样叫补泻啊?我在临床中,我把我的临床总结一下,我原先啊,我最早悟通的是补法,所谓补泻原理是什么?你看所有的目的是,补法是为了使这个气啊留在这个地方,留在这个经络上,这个经络不旺盛,你要单纯阳明经虚,那我不管怎么着,是调动天地之气也好,调动人体之气也好,让他气啊都留在阳明经上,那么阳明经不就旺起来了吗?所以留针的时候要留在这,若行若按,慢慢地引,先让神气归之,扎针之后,首先不要让他分神,因为你要一扎针一透皮要疼的话,这个气就散了,所以先要按,揉,按,揉,按,保证他进针的时候不疼,然后侯呼进针,把这针打进去,打进去他不疼吧?那么慢慢慢慢往下扎,我就具体讲操作过程啊,我就这么操作,呼气的时候把针攮进去,你一攮进去肯定刚透皮啊,没攮到穴位里头啊,然后等,捻捻等等,内经上还有这样:“一刺阳邪出,再刺阴邪出,三刺则谷气至而止。(灵枢终始)”一刺绝皮,先把皮给扎透了嘛,然后等一等,等着他第二个呼吸的时候,不用等他配合,你看他胸廓就行,看他腹部运动也行,等他呼气的时候再往深了捻一捻,他再吸气,再等他呼气的时候再往深捻一捻。

    捻到什么地步呢?内经上专门有,在《八正神明论》上有,侯气乃可,怎么样侯气啊?其气来也,如波涛之起,你捻捻捻,捻着感觉针下啊有一个跟波涛之起一样,一个东西鼓起来了,你先把针顶一下,轻轻地点一下,就是类似于那个如鱼吞勾(标幽赋)但是不是很明显,我一直在想什么叫如鱼吞勾,我一直没想明白,后来我想明白了,这个针哪,钓鱼的时候你就发现,钓鱼有个鱼饵在那啊,大家不知道有没有钓过鱼,我自己以前非常喜欢钓鱼啊,我家在海边住,现在不大爱钓了,与佛教吓唬有关,现在我不大爱钓了,咱说着玩的哈,其实还是钓鱼不大好,杀生太多,这有个鱼漂啊,当这个鱼来的时候,你就发现这个鱼漂啊,本来这个水面漂漂的很正常,当有鱼碰着这个食的时候,嘣嘣,当你钓鱼钓出经验来的时候,通过这个漂的上下活动我现在在海边就知道底下是个什么鱼在逗它,不同的鱼逗得不一样啊,你能感觉出来的,所以针底下这个感觉就跟鱼漂一样,“噔噔”,这种感觉的时候,你扎扎扎扎,“噔”鼓一下,得气了啊,这回就行了,补的话到这就停了。

    这时候再怎么行手法呢?如蚊虻止,如留如还,我这时候捻转幅度连半圈都不到,慢慢地捻,一般情况下,我都是侯他呼气的时候,因为补啊必须得要在气虚的时候补,月满勿补,月空勿泻对吧,所以人的也是这样,人吸进去的时候要泻,为什么要吸进针啊?吸的时候人体多呀,呼的时候少,所以必须要吸进针,为什么补法要呼进去针?你呼到尽的时候,你的气是最少的时候,所以这个时候进行扎针的时候这是补,一定这样,所以我就在他呼气呼到一半的时候开始稍微捻一捻,再稍微放放,捻一捻,往往这时候他就会在远端啊或是什么地方出现相应的感觉,一般这样,捻几个呼吸再摸摸脉,然后一会脉相就会变化,很容易的,如果你扎上是手经的话,你这么捻捻,原先脉比较弱的话,就会变得非常滑利,往来流利如盘走珠,如果他扎的足经的话,你仔细摸他的人迎气口脉,他就会很快很快就变化,原先气口脉呼呼大,补上足阳明,随着扎,你一会看他的脉就小下来了,再留一会,等,留半个小时或是多长时间,就这个方法,如留如还,如蚊虻止。

    我原先很长时间之后我就会补了,可泻法我老是不会,泻法怎么半天不好使呢我怎么试着?也是同样道理啊,我当时用泻法的时候,后溪进针,啪,扎进去,然后啊,后溪转针,发现有的时候当时会见点效,泻法头一开始也是跟补法一样,扎进去之后慢慢捻捻捻,不过就是后溪的时候往里捻,他一吸气,往里捻点,早晚感觉针尖“呼”有那种感觉了哈,一般情况下都会有的,身体啊会有些奇怪的感觉,你慢慢感觉哈,能感觉到,我原先到这种感觉的时候,开始用泻法,后溪转针,发现疗效不是很好用,有一定疗效,往往这种泻法你取了针之后疗效立马就反复了,刚才扎上针的时候,立马腰好了,不疼了,起了针怎么又疼了。我就想,怎么搞的,泻法泻的不对吗?后来我这么想,是不是古人扎针的时候他没想到你会来回转,古人转针是不是往一个方向转?我就在想到这个问题了哈,后来我就临床试,哎,再往一个方向转就对了。效力就非常强,基本上当时就能止住而且拔了针也不会再反复,当然啦一般情况下你按一按阳明经,阳明经气血快,有时候半天就反复了,你要是不补的话,扎不对有时候也会反复,但是不会那么快,最起码他出了门不反复了,有时候回家待一两天才会反复,那不该咱事了啊,一般情况下反复的还是少,我就发现他有可能是往一个方向转,所以我就故意试试,扎上针之后,得气了,吸气的时候转针,呼气的时候不转,很快就滞针了,再吸气转不动了吧?但是转不动了你还转,等他呼气的时候,一松手,针自动会回来,然后再吸气的时候再转,转到转不动,再一呼气的时候再一松,针又回来了,在这么来回转,来回捻几下,他立马就。用这个手法,有时候会出现针下热,有时候会出现针下寒,很奇怪,我就想不通为什么,为什么我用泻法的时候会出现针下热,确实有很多时候出现针下热,而且往往针下捻到极限的时候会感觉非常强,如果你往一个方向用泻法的话。你要扎阳明有时候传到胃里,疗效确实比较好,然后呢,我要用泻法的时候我不留针。

    咱讲补泻的原理是什么呢?还是这样,补法很简单,让这个气血都聚集到这个地方,想任何办法让气血聚到你扎的这条经上,扎的这个穴位上,所以你一定要慢慢捻,让气在地下别走了,在这呆着,越聚越多,所以针灸的补法呢应该是静以久留,多呆一会,不怕多,而泻法的目的是什么呢?你使这个地方本来盛的血,你使他散开,当然出针的时候你要退半圈,要不然针出不来的,使这个气血散到外边,散完之后已经散开了,泻法应该是不留针的,你把这个针啊捻回来拔出来,你(要是)留底下气血慢慢又聚回来了,所以泻掉了就不要再留针了,给他拔出来就行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