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回顾一刻读经典字字珠玑 针灸歌賦时光承经典取其精华 补泻雪心歌 1 (原文) 行针补泻分寒热,泻寒补热须分别, 泻左须当大指前,泻右大指当后拽, 补左次指向前搓,补右大指往上拽。 如何补泻有两般?盖是经从两边发。 (白话文) 行针时根据病症的寒热虚实应采用补泻手法,用泻法泻实证、热证,用补法补虚证、寒证,必须分别开。 一般捻针向外为泻,捻针向内为补,但因为经脉分布在人身左右两侧,故此左右穴位的捻转补泻法不同。 泻左侧穴,大拇指向前为泻;泻右侧穴,则大拇指向后捻针为泻。补左侧穴,次指向前搓针柄为补;补右侧穴位,则大拇指向前捻针为补。 2 (原文) 补泻又要识迎随,随则为补迎为泻。 古人补泻左右分,今人乃为男女别。 男女经脉一般生,昼夜循环无暂歇, 两手阳经上走头,阴经胸走手指辍, 两足阳经头走足,阴经上走腹中结。 随则针头随经行,迎则针头迎经夺。 (白话文) 迎随补泻法:针刺时针尖斜向顺经脉走行的方向为补,针尖斜向逆经脉走行的方向称为迎,是泻法。 古时针灸师迎随补泻也按身之左右有分别,按男女性别手法不同。但是男女经脉是一样的,都是昼夜循环不止,手三阳经从手走头,手三阴经从胸走手,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的,因此不应不同。 总之,随顺着经脉走行进针的即为补法,逆着经脉走行进针的即为泻法。 3 (原文) 更为补泻定吸呼,吸泻呼补真奇绝,补则呼出却入针。 (白话文) 呼吸补泻法首先定患者的呼吸,吸气进针,呼气出针为泻法;呼气进针,吸气出针为补法。 4 (原文) 要知针用三飞法,气至出针吸气入, 疾而一退急扪穴。泻则吸气方入针, 要知阻气通身达,气至出针呼气出, 徐而三退穴开禁。 (白话文) 要知道进针和出针也分补泻,名三飞法。吸气时进针,得气后即出针,快速出针并急扪穴孔是补。吸气人针,得气后在呼气时出针,针慢慢地分三次退出,不扪针孔是泻。 5 (原文) 此诀出自梓桑君,我今授汝心已雪, 正是补泻玄中玄,莫向人前轻易说。 (白话文) 这个补泻歌诀出于梓桑君,我现在传授给你们,使你们心中明白如雪。补泻的方法玄妙极了,一般不要轻易说出去。 针法歌 1 (原文) 行针补泻分寒热,泻寒补热须分别, 泻左须当大指前,泻右大指当后拽, 补左次指向前搓,补右大指往上拽。 如何补泻有两般?盖是经从两边发。 (白话文) 首先用押手(左手)按揉穴位,使局部放松,然后以指重按进针部位,这样进针容易深而且不痛。可随病人咳嗽将针刺人浅部(天部),稍停再进较深的肉内(人部),再稍停刺入深部筋骨之间(地部)。针下有沉紧感即是得气,若针下未得气可以停针候气,或用指切循穴位所在之经,使催气至,得气为佳。得气后可以将针再退至天部,针尖刺向病灶部位,有针感,或至病处为最佳。 2 (原文) 补必随经刺,令他吹气频, 随吹随左转,逐归天地人, 待气停针久,三弹更熨温, 出针口吸气,急急闭其门。 (白话文) 针刺补法包括针尖顺向经脉循行的方向刺,呼气时进针,以及拇指向前针向左转,逐渐刺人深部得气为佳。若候气催气,还可以用手指轻弹针柄,或是配合艾灸、温针等。补法出针应在患者吸气时,拔针后用棉球按压针孔。 3 (原文) 泻欲迎经取,吸则内其针, 吸时须右转,依次进天人, 转针仍复吸,依法要停针, 出针吸口气,摇动大其门。 (白话文) 针刺泻法包括针尖逆着经脉循行的方向进针法;在患者吸气时向穴位内进针;食指向前使针右转,逐渐进深部;注意捻转针时要在吸气过程中;当患者吸气时拔出针,并摇大针孔,这些都是泻法。 |
|
来自: 昵称34812915 > 《针灸歌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