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舌尖上的北宋

 海上遥远 2016-06-18

舌尖上的北宋

2016-06-17 廉克飞 时拾史事

今天我们来聊一部与众不同的历史文献——《东京梦华录》,为什么说它与众不同的呢?因为这部书与我们平时读的史书完全不同,比如二十四史中记录的内容无非是帝王将相的兴亡交替,作者所用笔法也是严谨慎重,春秋笔法。但是《东京梦华录》却完全相反,它内容上不是记载宫廷帝王权利争斗,远离了波谲云诡的朝廷,而是把眼光投放到民间,关注了黔首百姓,关注了贩夫走卒,关注了吃喝拉撒衣食住行,而且文笔轻松,语言朴实。这确实在中国的史书志乘当中不可多见,可以说它开创了以笔记描述城市风土人情、掌故名物的新体裁,画有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文便是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

孟元老这个作者身世我们现在不得而知,因为历史上没有留下这个人的任何蛛丝马迹。当然我们对他也不是一无所知,幸亏这位老先生在此书序言里写了一段话,才让我们能窥得一二。

仆从先人宦游南北.崇宁癸未到京师.”这个孟元老父亲是个官员,他跟着父亲早年走南闯北,在“崇宁”期间,他才来到京师----开封。“崇宁”即宋徽宗赵佶的年号。他在京师这十几年应该说生活悠闲,足迹踏遍开封大街小巷,正如他自己说:“仆数十年烂赏叠游,莫知厌足。”可是“一旦兵火.靖康丙午之明年.出京南来.避地江左”,经过靖康之变之后,他也跟随百姓流亡的江南,偏安一隅,为了追忆北宋都城当年的繁荣,他于是以“语言鄙俚.不以文饰”的手法如实记叙了昔日的熙熙攘攘。

《东京梦华录》一共有十卷,每一卷都涉及到不同的名俗风情,但是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吃货,我仅仅把眼光聚集在和“吃”有关的文字描述中。

此书共提到的一百多家店铺,其中酒楼和各种饮食店就占有半数以上。比如有“白矾楼”、“潘家楼”、“欣乐楼”、“遇仙正店”、“中山正店”、“高阳正店”、“清风楼”、“长庆楼”、“八仙楼”等大型高级酒楼。

另外在卷二中记载的饮食就有:乳炊羊、羊角腰子、烧臆子,莲花鸭签、酒炙肚胘,入炉羊头签、鸡签、盘兔、炒兔、葱泼兔、假野狐、金丝肚羹、石肚羹、假炙獐等食物不下五、六十种。

如此品种繁多的食物,让我们这篇文章如何做选择,一篇短小的文章肯定容纳不下这么多琳琅满目的美食。我把这本书翻来翻去,翻来翻去,翻来翻去(重要的事翻三遍),终于找到一篇很应景的文章。

中国人在炎热的夏季晚上最爱干什么?看看现在满大街的小龙虾、羊肉串,我们就知道了------夜市正在中国各大城市和乡村上演的如火如荼。

夜市是兴起于什么时候,我不知道。但是在当时的北宋肯定是有了,而且规模还挺大,因为此书第二卷就有一个章节叫做-----州桥夜市。

那就让我们看看北宋的夜市都有些什么吃食?但是先提醒一下各位读者,如果你此时正在深夜读这篇文章,请自动退出,因为下面文字可能引起的你的食欲,会让你性情狂躁,去冰箱翻箱倒柜。如果你坚持要把以下文字看完,“胖”果自负,我概不负责。

大家很熟悉现在我们的夜市被哪些食物“霸占”了,无非就是以“羊肉串”为代表的“烧烤类食物”,还有一类是“麻辣小龙虾”为代表的“麻辣食物”。我可以很负责的告诉大家,北宋夜市上的食物绝对比现在丰富多了,而且样样精致美味。

孟元老在这个章节中介绍了五十多种种食物,当然我不能在此一一介绍,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为了大家方便浏览,我先给大家呈上一份夜市的菜单。然后咱们再从里面选出几样特色菜给大家尝一尝。

“当街水饭、熝肉、干脯。王楼前獾儿、野狐、肉脯、鸡。梅家鹿家鹅鸭鸡兔肚肺鳝鱼包子、鸡皮、腰肾、鸡碎,每个不过十五文。曹家从食。至朱雀门,旋煎羊白肠、鲊脯、冻鱼头、姜豉子、抹脏、红丝、批切羊头、辣脚子、姜辣萝卜。夏月麻腐鸡皮、麻饮细粉、素签沙糖、冰雪冷元子、水晶角儿、生淹水木瓜、药木瓜、鸡头穰沙糖、绿豆、甘草冰雪凉水、荔枝膏、广芥瓜儿、咸菜、杏片、梅子姜、莴苣笋、芥辣瓜儿、细料馉饳儿、香糖果子、间道糖荔枝、越梅、刀紫苏膏、金丝党梅、香枨元,皆用梅红匣儿盛贮。冬月盘兔旋炙、猪皮肉、野鸭肉、滴酥水晶脍、煎角子、猪脏之类,”

这样一份菜单放在现在任何一座星级饭店是不是都毫不逊色,别的不说,单就这个菜名就起得高雅有品位,就足以让人胃口大开。

皓月当空,清风徐来,熙熙攘攘的北宋首都灯火通明,虽是入夜,可是依然“火树银花不夜天”“宝马雕车香满路”,距离州桥很远,各种美食的香味交杂逶迤飘然而来,深吸一口气,每一寸毛孔都是舒服的。

老板!来一份“水饭”

“水饭”这个名字起的通俗易懂,十分直白,水里面的饭。

水里面的饭是什么?流传到现在有两种说法,先说第一种。

水饭的做法,先把米煮好,但不要煮过了,如果煮的太烂就粉了。然后,摇上一桶乍凉乍凉的井水(比自来水好喝多了),在簸筐里,反反复复地淘,直冰得两手通红,再兑上适量的井水,水饭便成了。说白了,就是稀饭。

还流传一种说法,所谓的水饭就是水煮刀削面或者面条。

吃完清淡的“水饭”, 来点一份荤菜吧----------熝肉。

我估计,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不认识这个“熝”字,如果我不是写这篇文章,我也不认识。

熝:āo  古同“熬”,煮

所以“熝肉”就是“熬肉”。在宋话本对“熬肉”的吃法曾有描写:“解开熬肉裹儿,擘开一个蒸饼,把四五块肥底熬肉多蘸些椒盐,卷做一卷,嚼得两口。”(《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

这种“熬肉”是一种无盐熟肉,可合蒸卷饼吃,随处可买得。

在南宋,熬肉各处均有卖,宋四公就是在旅途中的谟县买的。这种专为旅行、有急事的人而制作的方便快食,正如《梦粱录》所概括的那样,“可以应仓卒之需”

 

咱们为了消化消化“熝肉”。顺着大街散散步,走到朱雀门,哇塞!有小吃“旋煎羊白肠”,还等什么,快来一份。

“旋煎羊白肠”这个名字比较长我们拆开来分析一下。先说这个“旋”字,有个成语叫做“旋吃旋做”,这个旋是“临时”的意思,而这道菜中的旋和此成语中的意思完全相同,也就说这道菜临时做就可以,不用准备很久,这一个字就把这道菜制作的时间点出来了。

再说这个“煎”字,很多人看到煎,一定以为制作此美食要用油,非也,其实从古汉语到现代汉语,“煎”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用水熬煮,把食物放在水里煮,使所含成分进入水中,这样才能使汤水鲜美无比。

最后说美食的材料“羊白肠”,其实它们就是指的羊白色的大肠和小肠,还有一种说法叫做说霜肠(把肠外白油恰当地喻之为白霜)。开封人称为羊双肠。

现今的羊双肠吃法仍是沿袭北宋先人之法,将羊肠等放入笊篱中在滚汤中稍微煮一煮(旋煎),也称之为“氽”。吃法并不复杂,但是味道鲜美无比。

吃了这么多油腻的荤菜,咱们再从这菜单里挑一份清凉可口,消夏祛暑的美食尝一尝,仔细一看,这份菜单里还真有不少消暑的美食,至少看名字是挺清凉的,比如:冰雪冷元子、生淹水木瓜、甘草冰雪凉水。食物名字虽然听起来很清凉,但是在宋代真有用“冰水”制作而成的食物吗?炎炎夏日,古代又无冰箱,去何处刨冰?

 

各位,先给你们看一张图片,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物件?

对了,这就是古代的冰箱,古人叫做冰鉴。

在《周礼·天官·凌人》中有记载:“祭祀供冰鉴(hàn)。”可见周代当时已有原始的冰箱,只是冰并不是一年里时时都有,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冰可谓弥足珍贵。传世有不少清代晚期的木胎冰箱,多用红木、花梨、柏木等较为细腻的木料制成。

周朝时当然只能是王公贵族才能使用冰鉴,但是到了宋代,冷饮开始大量进入市场,享用者由官宦贵族扩展到平民百姓。

宋朝人他们不制冰,只藏冰。换句话说,他们做冷饮时用的不是人造冰,而是天然冰。每年寒冬腊月,河水里结了厚厚的冰块,宋朝人把冰块凿下来,运到专门存放冰块的地下冰窖里,密封严实,等到来年夏天再一块一块运出来,如此便可以制作多种清爽可口的“冷饮”了。

比如冰雪冷元子的制作材料其实并不复杂,需要用到黄豆和砂糖两种食材,先把黄豆炒熟,然后去壳,其次磨成豆粉,最后用砂糖(也可以用蜂蜜)拌匀,加水团成小团子,也叫做“元子”,加工完成之后把“元子”浸到冰块里面,这种美食就大功告成了。

 

南宋诗人杨万里还曾经对一种名为“冰酪”美食赞不绝口,他在诗里面称“似腻还成爽,才凝又欲飘。玉米盘底碎,雪到口边消”。可见,这种冷饮食物在宋朝已经是普遍流行了。

给大家介绍了宋朝夜市中的四种美食,就先介绍到这里吧,因为不能再码字了,我现在打字打的饥肠辘辘,再写下去就要舔屏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