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审计报告是审计的最终产品,也是审计人员与报告使用者传递信息的主要渠道。审计质量的高低,最重要的体现是审计报告中所传递的信息质量的高低。审计风险的大小,也主要取决于审计报告中的意见类型是否恰当。因此,对于审计工作而言,审计报告极为重要。
那么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审计报告的定义
一、审计报告的含义
审计报告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审计准则的规定,在执行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具有以下特征:
注册会计师应当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审计工作。 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才能出具审计报告。 注册会计师通过对财务报表发表意见履行业务约定书约定的责任。 注册会计师应当以书面形式出具审计报告。
注册会计师应当将已审计的财务报表附于审计报告之后,以便于财务报表使用者正确理懈和使用审计报告,并防止被审计单位替换、更改已审计的财务报表。
二、审计报告的作用
(一)鉴证作用 注册会计师签发的审计报告,以超然独立的第三者身份,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合法性、公允性发表意见。这种意见具有鉴证作用。
(二)保护作用 通过不同类型的审计报告,提高或降低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对被审计单位的财产、债权人和股东的权益及企业利害关系人的利益起到保护作用。
(三)证明作用 审计报告是对注册会计师审计任务完成情况及其结果所作的总结,它可以表明审计工作的质量并明确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
三、审计报告的要素
1.标题 包括内容:被审计单位名称;审计事项(类别);审计期间;其他。
2.收件人 内部审计报告的收件人应当是与审计项目有管理和监督责任的机构或个人。 包括: (1)被审计单位适当管理层; (2)董事会或其下设的审计委员会或者组织中的主要负责人; (3)组织最高管理当局; (4)上级主管部门的机构或人员; (5)其他相关人员。
3.正文 审计概况;审计依据;审计发现;审计结论;审计建议;其他方面。
4.附件 内部审计报告的附件——是对审计报告正文进行补充说明的文字和数字材料。 包括: (1)相关问题的计算及分析性复核审计过程; (2)审计发现问题的详细说明; (3)被审计单位及被审计责任人的反馈意见; (4)记录审计人员修改意见、明确审计责任、体现审计报告版本的审计清单; (5)需要提供解释和说明的其他内容。
5.签章 内部审计报告应当由主管的内部审计机构盖章,并由以下人员签字: (1)审计机构负责人; (2)审计项目负责人; (3)其他经授权的人员。
6.报告日期 审计报告日期一般采用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批准送出日作为报告日期。 以下情况下使用相关的日期: (1)因采纳组织主管负责人的某些修改意见时; (2)内部审计人员在本机构负责人审批之后又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新的重大问题时; (3)内部审计报告存在重要疏忽时; (4)其他情况。
7.其他
四、审计报告的基本类型
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共有4种基本类型,但也有时也会根据情况附带强调段和其他事项段,它们分别适用的情形如下:

1.无保留意见。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并实现公允反映。这类审计报告在形式上并没有附加保留意见段,作用是证明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都是公允的。
2.保留意见。错报单独或汇总起来对财务报表影响重大,但不具有广泛性。或者,注册会计师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作为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但认为未发现的错报(如存在)对财务报表可能产生的影响重大,但不具有广泛性。这类审计报告在正文中附加保留意见段,作用是证明财务报表除保留意见所涉内容之外的所有重大方面都是公允的。
3.否定意见。在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后,如果认为错报单独或汇总起来对财务报表的影响重大且具有广泛性。这类审计报告在正文中附加否定意见段,作用是证明财务报表受否定意见段提及内容的影响,无法公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
4.无法表示意见。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作为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但认为未发现的错报(如存在)对财务报表可能产生的影响重大且具有广泛性。这类审计报告在正文中附加说明段,作用是证明注册会计师受说明段提及内容的影响,无法对财务报表的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
带强调事项段。是指审计报告中含有的一个段落,该段落提及已在财务报表中恰当列报或披露的事项,根据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该事项对财务报表使用者理解财务报表至关重要。
带其他事项段。是指审计报告中含有的一个段落,该段落提及未在财务报表中列报或披露的事项,根据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该事项与财务报表使用者理解审计工作、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或审计报告相关。
五、撰写审计报告的整体原则
1.条理要清晰 撰写内审报告中主要一点是重要事项优先。以此类推,直到报告完毕,因为高层不会关注一些小问题,或者说是风险不大的问题。
2.表达要简明 内审报告写作时尽可能多用图表,图形或表格能把复杂的数据及文档一目了然地展示给报告的使用者,实际工作中也恰好证实了这一点。
3.分析要详尽 审计就是以事实与数据说话,通过对发现问题的汇总与分析揭示问题,以寻找原因、界定事实。 收集数据要具体; 分析思路要开阔; 了解原因要深入。
4.归类要合理 同类问题统一归纳,撰写时按工作流程顺序书写。
5.建议要可行 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措施。通过上述步骤,内审报告已初具雏形,现在只剩下管理建议这一部分了。这一部份也很重要,如果说审计是为了发现问题,那么管理建议就是为解决问题而出谋划策,建议方案水平的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管理层对问题的解决速度与决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