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面镜子:巴菲特投资上犯过的错|兆民读书

 狗山 2016-06-18

文/程兆民

微信号:zhaomindushu

读者,您好。本周你有没有以积极的心态生活、工作和学习?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让我们把空闲时间用在锻炼身体、学习和思考上,用在认识自我上,这样,你迟早会发现人生的意义。

本周我读了一本书《沃伦.巴菲特传》,虽然我自认为对巴菲特的投资思维有一些了解,读完这本剖析巴菲特的管理方式和领导风格的书,我还是感叹不已:巴菲特的投资思维,已经从大猩猩进化到了人类,而我们大多数人的投资思维,还停留在大猩猩状态。

英国投资经理人詹姆斯.奥洛克林,在这本书里首次揭示了作为经理人和领导人的巴菲特如何将伯克希尔.哈撒韦这家公司保持长盛不衰的秘密,他追踪了巴菲特从股票经纪人转变为烟蒂投资者,再到资本经理人和公司领导者的过程。他信手引用巴菲特和芒格的原话,把巴菲特投资思维框架的进化过程,清晰地展现出来,令我赞叹,更令我深思。

一面镜子:巴菲特投资上犯过的错|兆民读书

巴菲特投资之路上犯下的最大错误,是买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并在纺织行业上投入了太多的精力和资金。

1962年巴菲特开始收购伯克希尔.哈撒韦这家纺织厂,后来无论是追加投资,还是收购同行公司,试图加强协作,巴菲特发现,自己始终痛苦不堪。刚刚解决老问题,新问题又冒出来。20世纪70年代中期,巴菲特开始考虑关闭纺织行业,但还是拖了很久,无法脱身。

《巴菲特传》的作者写道,巴菲特的问题在于他已经为纺织品行业做出了承诺,正是这种先入为主的结论使他陷入了陷阱。正是企业里无处不在又无法回避的强制力量,让巴菲特犯下了错误。

无法回避的强制性力量,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无处不在。比如一家公司,无论是扩大规模还是获取利润、还是薪酬等问题,其行为都趋向于模仿同行,这种力量如此强大,以至于巴菲特都无法克服。

这种隐形的力量,是由人性主导的,巴菲特很晚才认识到这一点。

他写道,在大学商学院读书的时候,没有人向我指点过存在强制性力量这个问题,而当我踏进商界时,我对此也没有直觉的了解。那时我认为为人正直、才华横溢和经验丰富的管理者在商业决策时,自然而然地就会做出理性的决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才明白事实并非如此。相反,当无法回避的强制力量发挥作用时,理性往往退避三舍。

1985年,巴菲特被迫向股东承认自己作为经营者,犯下了大错。把生命中三分之一的时间浪费在了纺织行业,他承认自己一直在自欺欺人。

巴菲特在致股东的信中写道:最终公司在纺织品经营方面一事无成,而我没有尽早让公司从纺织品领域脱身本身就是错误。自从1980年后美国已经关闭了250家纺织品工厂,而这些工厂老板并没有对我隐瞒任何我所不知道的消息。我忽视了19世纪法国哲学家孔德的名言:思维应该是心灵的仆人,而我只相信我愿意相信的事。

回顾这段经历时,巴菲特总是希望自己早点学到这方面的教训。在致股东的信中,他反思道:我用20年的时间才能认识到向一个前景光明的领域投资是多么地重要。在此期间,我一直寻求有利可图的交易,不幸地是,我没有找到,我因此而受到的惩罚是接受了一堂短线农具生产商、三流商店和英格兰纺织品生产商的经济学教育课。

巴菲特犯下的第二个错误,是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股市处于熊市期间,大量拥有特许经营权的公司股票,价格低迷,但巴菲特并没有选择买进和持有这些股票,而是继续按照格雷厄姆的理论,买进价格低廉的便宜股票。

可口可乐、吉列公司、富国银行等公司,如果巴菲特能够早点弄懂并理解这些公司的特许经营权,他就会早点买进这些公司的股票,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巴菲特还没有弄懂这一点。

巴菲特这样定义拥有特许经营权的公司:它提供的产品服务是人们需要或者渴望的,并且被它的消费者认为没有接近的的替代品,同时这种产品和服务不受价格调节的影响。特许经营权可以允许管理失误,不适当的管理者可能会减少特许权企业的利润,但是他们不会造成致命的破坏。

巴菲特后来意识到自己在70年代美国熊市期间犯下的错误,错失了很多好企业价格低廉的机会。巴菲特认识到,人性的规律,自己无法改变。而管理方式要改变,却又像婚姻改变一样痛苦、耗时和危险。如果你能选择一家拥有特许经营权、前景光明的好企业,你的麻烦就会少很多。

让巴菲特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产生认识飞跃的人,正是查理.芒格。

一面镜子:巴菲特投资上犯过的错|兆民读书

查理.芒格

巴菲特这样评价芒格:芒格绝对是独一无二的,他用思想的力量,拓展了我的视野,让我以非同寻常的速度从大猩猩进化到人类。

芒格对于无法回避的强制力量的认知,来自心理学。他曾这样说道,人类的大脑中没有电路,正因为如此,大脑才会在思考时走捷径,因此当环境与某些促使人脑产生认知障碍的思维方式发生作用时,人就会容易受骗。

人类的天性,包含着对于以前所作出的承诺发生矛盾的担心;包含着背离以前所作出的自我定义的担心;包含着对于承认错误从而引起争论的担心。在人类本能的大脑模式中,不存在如何配置资金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需要后天学习和磨练。

1986年,巴菲特一时脑热,买了一架喷气式飞机,这遭到了芒格的嘲笑,无奈之下,巴菲特自嘲道:我会努力实现一些商业成就并把它们归因于这架飞机,我想本.富兰克林在这一点上最了解我,他说过,作为逻辑思维的动物,最方便的一点在于,我们可以为我们想要做的任何事情找到或者编造一个理由。

2001年11月9日,巴菲特在给股东的信中,坦诚自己又犯了当年在伯克希尔纺织业务上的同样错误。对于德克斯特鞋业公司,他放弃的如此之晚。

“在德克斯特公司问题上,我们遗憾而无可奈何地结束了德克斯特在美国和波多黎各的鞋业生产,我们不明智地拖了太长时间。由于我在事实刚刚呈现的时候不愿意面对现实,导致你们的大量金钱被浪费了。”

通过反复从错误中学习,巴菲特调整了自己的认知能力,他和芒格选择呆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巴菲特说,我们的任务确实集中在我们所能够知道的很重要的事情方面。如果某件事情不很重要,或者如果我们不可能了解它的话,我们就将这件事情一笔勾销。这是一种排除一切其他事情,将精力集中在重要的和可知的事情上面去的模式。

在重要和可认知的范围内,巴菲特和芒格习惯逆向思考,通过逆向思维,来检查自己的认知是否准确。

读者朋友,你是否经常对自己谈谈曾经犯下的错误?大多数人几乎做不到这一点,巴菲特做到了。巴菲特总是将他自己的表现非常诚实地纪录在他的内部记分卡上。在这个记分卡中,他没有让他的心智有任何隐藏之地。他随时在内部记分卡上登记自己的错误,而投资世界中的大多数人,不仅避而不谈自己犯下的错误,更经常隐藏自己的错误。

巴菲特的错误,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投资世界中我们自己的形象。

程兆民:财经记者、价值投资者、多学科思维模式倡导者。喜欢阅读,执着于传播科学精神,探究投资真谛。

微信号:zhaomindushu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