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下乡轶事(三)~酱黄瓜

 汉沽老潘 2016-06-18


                                                                   酱  黄  瓜

    酱黄瓜,在我们这儿就是把买来黄瓜洗净、晾干用盐腌渍。腌好后用酱油浸泡一段时间就可以食用了。还有省事的,就是到超市买现成的,有散装的,也有品牌的袋装的,像六必居,锦州百合等等,品种丰富,不一而足,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当然要吃着放心还是自己动手腌好。
       我这里说的酱黄瓜与前面说过的酱黄瓜是有很大区别的。是我下乡时才知道当地社员这种腌渍黄瓜的方法。
       每到秋季各家都要煳黄豆,做酱坯子,将做好的酱坯有的用纸包好,有的不包。在屋里对面炕上方的蓬杆子上搭一块长板,把做好的酱坯子放在上面,让其发酵。一直到来年春天,天气暖和了,适宜做大酱的日子到了的时候,从供销社买来大盐,把酱坯子掰碎一同放入酱缸加适量的水,还要不时的用酱耙搅拌,使它们充分溶合。白天要晒,到晚上还要盖严缸盖,以避免进入雨水或其他脏东西。这样精心呵护一两个月,美味的黄酱就做成了。东北农家的房前屋后大多都有一个小菜园,时常种一些应季的生菜,豆角,黄瓜,茄子,辣椒和西红柿等家常食用的蔬菜。随摘随吃,即方便又健康。新鲜蔬菜蘸着酿熟的黄豆酱味美醇厚是很好的下饭菜。饭店点击率很高的蘸酱菜就是由此演变而来的。当黄瓜长的差不多了的时候摘下来,有的人家洗一洗晾干后放入酱缸里腌渍。有的人家不洗,直接把摘下来黄瓜放入酱缸。放入黄瓜的数量不能太多,与酱的比例要适当。东北各家种的都是那种短粗,浅绿色的旱黄瓜。他们都用这种黄瓜做酱黄瓜。
       时间到了七四年秋冬季节的时候,知青从七二年开始招生起,陆续走了一部分,接班和招工也走了一些。剩下来的知青已经不是很多了。拿我们队来说,刚去时共十五个人,到了七四年底只剩下五个人了。其他的队也大同小异。那时我能经常去的地方只有王顺那里了。一是他那时在东胜小学当老师,他所在的学校就在公社附近,公交车站也在那,我无论是去公社还是去市里开会或办事都可以顺便去他那。二就是我们能说到一块,愿意去。几天不去,心里就像有点事似的。
       那年初冬的一天,我去市里开会回来,下车快五点了,天已经黑了,我想已经几天没有去王顺那了,我回青年点还得走一个多小时,再说青年点儿上也没有人了,早都回家了。冰房冷屋的。先去王顺那凑合一宿,有啥事儿明天早上再说。主意一定,就向东胜小学进发。走到学校门口,远远看见他的宿舍亮着灯,说是宿舍,其实就是在一间大办公室的里边的一头间隔了一小间。有十来平米,进屋就是一个大床铺,床铺占了屋子的大部分,空地几乎就没有什么了。有一个小课桌,上边放着暖瓶和一个小马蹄表。平时吃饭时当饭桌,备课,判作业又是办公桌,真可谓一桌多用。门旁边就是用砖砌的炉子,上边是火墙。屋子很暖和,做饭也很方便。他见我进屋就说:来了。我答应一声,他就拿出他的小铁锅和平屉开始淘米做饭,不一会饭菜就都做好了,准备吃饭的时候,他拿出一棵酱黄瓜在菜板上切了切,放在小盘子里,对我说:吃吧。我望着精莹剔透,散发着清香和酱香的黄瓜问他:哪来的。他答:中午学生的。那你中午吃饭咋没吃呢?你好几天没来了,我估计你该来了,等你来了咱俩一块吃。简单对话,朴素的语言,没有丝毫的掩饰和作做,一颗对同学,对朋友火热的心跃然纸上。那顿饭怎么吃的,当时炒的白菜还是土豆不记得了。但酱黄瓜的清香和他待人的诚心确牢牢记在我的心里。
       多年以后,我们两个人陆续回到汉沽。我曾问过他这件事情。他的答复是:我不记得了。
        自那以后,我也吃过多种小菜,特别是:我特别留意腌黄瓜的味道。包括在饭店吃过的有名没名的一些菜,都没有那次的酱黄瓜记忆深刻。
                          

                                                                                                 田长贵 写于 2016年6月18日

                                                                                                               汉沽老潘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