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到7岁儿童的发展

 魚悦的图书馆 2016-06-19

第一个七年是人生当中最重要的阶段,正是通过第一个七年,我们形成自己,为今后的人生打下基础。对这个重要性的认识还有待提高,因此父母、幼儿看护者、幼儿教师必须深刻地了解怎样给每个孩子提供最好的可能性去开始生活。


意志-意识

意志体的孩子

七岁以前的孩子是一个意志体。也就是说,孩子的意识(即孩子认识生活的方式,吸收环境的方式,所做一切事情的方式)是完全的意志体和意志活动。

这就是说孩子经历感受一切,不像成人那样有自己的理智。


意志存在于感觉


幼儿本能地信任他周围的一切,认为一切都是正确的、适当的,没有能力像我们那样说:这个我不要,我不喜欢,我不打算成为那样。


七岁前的孩子具有非常活跃的感觉,幼儿会把他周围发生的一切都吸收进去,环境中无论发生什么,他都敏锐地感觉到,并充分地、深深地吸收进来,用于形成他自己。


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在身体的层面还是心灵的层面都呈现着这个事实:


观察孩子如何把环境中的一切吸入身体,我们可以看到环境对于身体器官成型和功能的发育都有很大的影响。


幼儿环境中发生的一切都会对他的物质身体,整个机体,肺、胃、肝、等等留下痕迹。所以我们的行为会影响到孩子一生的身体状况,健康或疾病。2


例如:如果一个孩子的母亲脾气很坏,一旦什么事情不对劲,就对孩子大吼,每次妈妈大声吼叫的时候,孩子就处于一个处于惊吓的状态——影响呼吸和心跳。如果这样的情况继续下去,这个孩子长大以后就有可能产生心脏或者肺部疾病,惊吓使心肺器官将变得衰弱。同样的,一个闹市中心居住的孩子,周围恶劣的环境就会使他的身体器官工作得紧张。


再比如,施泰纳3也曾描述了一个孩子的父亲总是用充满怒气的声音说话,孩子身上的腺体就要分泌更多的物质,久而久之,这样的比例失衡就影响了孩子今后的健康。


作为成年人,我们可以意识到感觉是彼此分离的。我们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等等。但是在幼小的孩子来说,虽然他们也是用眼睛去看,但是他们以整个身体去体验眼睛所看到的事物,整个身体都对眼睛看到的作出反应。同样的,他们也是用整个的身体去感受耳朵所听到的各种声音,不论是轻柔的语音、自然的声音,还是嘈杂的噪音。


小婴儿在饥饿的时候,他的整个身体都感觉到饥饿,一旦开始吃到东西,他的整个身体都放松,要是吃饱了,他的全身都逐渐得到深深的满足。


幼小的孩子用它的全身来感受,施泰纳观察到这一点,并说:七岁以前的孩子是一个感受体,好像他的全身就是一个大的感觉器官。


不要忘记,在人生的第一个七年里,尤其是儿童的最初阶段(从出生到两岁半),当然也包括直到换牙期(七岁左右),孩子的整个身体是一个感觉器官,这使孩子对周围环境的一切保持开放的、接受的态度。4


渐渐的,随着幼儿的长大,用整个身体去感受世界的状态渐渐减弱,这是因为感官开始分化(感觉分离,孩子们开始以分离的方式分别体验触觉、听觉、视觉),导致各种感觉的分化5,逐渐地会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闻、用舌头去尝。


在幼儿所生活的环境中,他吸入环境中的一切,不分好坏,毫无选择。小家伙是完全暴露在他的环境之中的,不仅包括物理环境,还包括他父母,兄弟姐妹、和更大社区范围人们的态度、习惯、行为、举止、生活方式。


所有这些都表明,在孩子的第一个七年里,孩子所处的环境对于他的成长是多么重要。还有,提供一个保护性的环境、保护孩子免受那些可能对他们的成长造成伤害的东西,是多么重要!


模仿


孩子出生的时候,它仅仅具有成为一个人的可能性。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它需要一个有人生活的环境,这些人们才是他们学习什么是人唯一的知识来源。小婴儿、学步儿和小孩子完全地模仿周围的人,模仿人们所创造的这个环境,因为孩子出生时就携带着要模仿的内在动力。但这(即孩子对周围的一切保持开放的事实)也导致孩子把环境进行再创造,内化到自己这里。例如,当看见父母或者母亲抬起一只手或者胳膊,孩子立即就产生做出同样动作的冲动。因此,通过模仿其他人的活动,孩子自己的活动也逐渐变得有目的性,孩子也是这样逐渐学会走路的。


模仿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些不同的阶段:起初是完全无意识的模仿,这时的孩子从环境中吸收所有东西,然后内化到孩子自己的身体感官的发育之中(见上面)。孩子也是这样去模仿父母走路、说话、思考的。一直到五岁以前,模仿都保持着无意识的状态,再往后,孩子的模仿逐渐变得更加有意识。6


大约五岁的时候,可以看到一个清晰的有意识模仿是如何进行的:孩子会说,我们假装演戏,你演某某人,我演某某人。这就是在有意识地扮演他们所经历过或他们所知道的。有时候,他们想要带着自己的理解去试验一些经验,或者使这个经验成为自己的创造。这些都是由于意志的活动。


在第一个七年,我们根据生活的环境来塑造自己。我们从那些照料我们的人,我们周围的人,周围的环境,所经历的生活中学习一切。


我们通过模仿而塑造自己。所经历的每件事,都想要自己去做。作为婴儿,我们听别人说话,也想以同样的方式说话。当看到别人直着坐,或者走路,我们也想以完全相同的方式这样做。当逐渐长大,看到别人洗东西,就也想去洗,看到别的孩子在玩,我也想玩一样的。这一切都没有目的,要做就是要做……


周围所发生的一切,我们都认为那是正确的、是好的,即使并非如此。这就是说,如果环境中充斥着暴力,我们就变得很暴力,如果环境中充满蔑视,我们就变得不恭,如果环境中充盈着紧张的气氛,我们也成为无法放开的人,穷其一生都在到处寻找安全、安全笔对这个世界的信任。然而,如果环境是充满关爱的,就也学得善于关心别人,如果环境充满快乐,也就学得轻松愉悦,如果生活在一个有浓浓爱意、安全和充满安全感的环境里,我们也就相信生活会把美好的东西带给自己。


[做模仿的练习(镜子):两人一组,面对面;A做不同的动作,B要尽量准确地模仿;包括有表现力的肢体动作比如:工作、舞蹈、狂野地大笑,还有表示爱、愤怒、挫败、害怕、信任、开心、喜悦等等]


在这七年里,通过模仿会学习到以下方面:

o成为什么:我们从周围的人中学习怎样成为人,尤其是从那些关系亲密的人那里学习。他们所做的、所想的、所感受到的,都去模仿。也模仿他们所做、所想、所感受的方式。而模仿到的方式,就会逐渐成为终生的行为习惯和惯常的态度!

o 怎样思考: 我们从父母、照料者以及其他孩子和成人那里学习。父母或者照顾孩子的人是否对生命充满兴趣?他们喜欢读书吗?他们在成年的时候仍旧喜欢不断学习新事物吗?他们看待事物的方式是正面的和建设性的吗?一个接受过良好训练的老师或者照料者能够以恰当的方式大大帮助孩子发展思考的能力,而这是给予孩子一生的一份礼物。

o 怎样看待自己:如果父母或者照料者对自己感觉良好,对有正面的评价,小孩子也会模仿到这一点,并将成为他终生受用的礼物。

o 怎样鼓励婴儿和孩子:完全地接纳他们,当他们发展到了新的阶段的时候,我们回应以喜悦和赞美。这样才能给他们带来自信和自我价值感。

o 情感:我们模仿周围的人的情绪稳定或波动,把它变成自己处理情绪的方式;如果幼年时的环境充满情绪的冲突,那么我们也这样塑造自己就不奇怪了,在今后的生活中就总有许多的情绪的爆发。如果父母或者照料者很容易放弃,那么孩子长大以后也有这样的习惯。

o 健康:日常生活习惯比如吃饭、睡觉、活跃、有创造力、快乐,所有这些都在早年的时候形成,我们吸收和模仿一切!

o 和其他人的关系:周围的人是如何与别人交往的,我们就模仿他们,也学习这样与人交往。如果周围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充满恐惧、失信、凌辱、侵犯、仇恨,那么长大以后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就困难重重,难以对这个世界产生信任。如果周围的人们关系友好,则将来也能够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七岁以前的模仿是无意识的。当长大成年的时候,通常没有意识到我们在很小的时候曾经怎样去学习周围的一切并塑造成了现在的自己。那些好的品质,是我们在人生的早期无意识地学到的,同样,那些负面的品质,也是在很小的时候不知不觉地学到的。


我们常看到一个成年人的性情、行为和他的父母是多么地相似!他们走路、说话、做事的方式也几乎一样。他们的行为倾向于和父亲或母亲相似。


当然,作为成年人,我们能够主动意识到,自己曾经从父母或者看护人那里无意识地学到的许多东西。如果我们发现曾经从他们那里学到了一些消极的东西,那么我们就有可能改变,只要愿意改变自己。另外,也有可能经由自己建立的属于自我的独特性去克服那些曾经无意识地学到的消极,只要那作为自我的独特的性质足够强大,就有可能做到这一点。


[观察自己的练习:找到自己第一个七岁时与父母、看护人相似的东西,消极和积极方面;找到至少一个消极面,想象你怎样克服它;然后如果有时间可以在小组里分享]


模仿的过程本身是我们内在的意志-意识在工作。这些都是关于。我们所经历的一切都把它们出来,并内化于自己。这依赖意志的巨大的力量!在七岁以前的人生当中,意志的力量是最强大的。这就是为什么在这些年能够学到这么多的东西:所有的身体活动,语言、思考、想象、专注、合群、以及发展自己的意志,以使自己最大程度地收获生命!


在人生最早几年里,幼儿生活在自己的意志中,他基本上只知道现在,并且活在当下,不浪费当下的每一分钟时间。成人则很大程度上通过思考而生活,对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有意识。


意志的发展


一生的意志发育都是在这几年奠定的基础。为此,孩子需要整天地自由活动和玩耍。每时每刻都需要活动身体,探索生活的环境,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他们需要体验生活是充满快乐、自由和幸福的,这有助于他们发展自己的意志,使未来整个人生都充满能量。


身体发展


第三章已经谈到,在生命的头七年,身体的发展主要是头部和神经系统。

这些年里,头部变得更大了,脑组织发育得更大,而且随着孩子发展他的运动技能,语言、思考、以及其他许多能力的时候,脑及神经组织也变得更为复杂精细。


请看以下图片(图4-1)7


每个脑细胞(即神经元)长出小的连接纤维,但在出生的时候,神经元之间还没有建立连接 ,神经元之间的空隙有被称作突触的东西,那里有一些化学物质(叫作神经介质)为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孩子在不断的重复新的活动,主管那方面运动的突触就变得活跃起来,使得那方面的活动成为习得的活动,无需再去学习。随着孩子学到更加多种多样的活动,脑和神经系统就会形成更多的突触。


突触还是思考所需要的基础,由此,当更多的活动被习得,孩子将来就会具有更加强有力的、清晰的思考潜能。思考是人内部的活动,除非外部的活动曾经充分地发展,否则内部的活动不能成为可能。因此,早期儿童阶段进行自由活动和玩耍(每天全天候都这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谐并有节律的日常起居习惯,即什么时间吃饭、什么时间睡觉都基本固定,可以为孩子带来良好的习惯和秩序感,而这就是意志活动本身,这样建立了强有力的突触连接。




2 Albert Steffen: Lectures to Teachers. A report of lectures by Steiner in 1923

3 Rudolf Steiner: The Childs Changing Consciousness, page 44

4 Rudolf Steiner: The Childs Changing Consciousness, page 44

5 分化的意思是:感官开始独立出来,孩子体验到的触觉、听觉、视觉等感官区分开来。

6 Rudolf Steiner: The Childs Changing Consciousness, page 44

7 7 from Dr. Michaela Gl?ckler (2006). Pictur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ology, in Education - Health for Life. Michaela Gl?ckler, Stefan Langhammer & Christof Wiechert (editors). Dornach, Switzerland: Medical and Pedagogical Sections, Goetheanum. Page 32, reference to source missin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