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与中医(九)

 为什么73 2016-06-19


      《内经》最耳熟能详的一句话: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心在五脏六腑中居重要地位,好像一个国家的领导一样重要,没有了心也就没有了人。

       俗话说,心病还须心药医。

       病起于风,“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生他病也”,病也起于气,“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何病之生?”

       起于风,因于饮食起居,起于气,因于七情六欲,千变万化,根源都在一个。

       治疗的方式有很多种:

      “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三曰知毒药为真,四曰制砭石小大,五曰知府藏血气之诊。”

       中国人的灵魂,精气神,把精理解为形的话,下工治形,中工治气,上工治神。

       调神最难,“若夫法天则地,随应而动,和之者若响,随之者若影,道无鬼神,独来独往。”

       我们经常把“道无鬼神”和“不拘于鬼神”挂在嘴边,人贵有自知之明,问题在我们能否“法天则地,随应而动”,我们是否有道,“无行无患 不生不化与道合真唯真人”。

       我们习惯把自己放到傲慢这个位置,高高在上审判我们的文化,然后搜肠刮肚找到自以为是的句子来证明自己的愚蠢无知。

       经典读多了,慢慢会发现,中医讲究参天地而应阴阳,我们的文化讲究法天则地返璞归真。

       中医不仅仅是技术,中医是在法天则地文化里的一个小应用,就好像手机安卓系统里的app,没有系统,中医仅仅是我们了解的中医,文化仅仅是我们理解的文化。

      《伤寒论》称为论,是对经典的诠解,如果不是用割裂的眼光看,《伤寒论》的辩证系统来自我们的文化,来自《内经》法天则地的印证。

       不通五运六气,遍读方书何济。

       五运六气可能是《内经》法天则地完善的系统,超越了我们的所见所闻所识。

       文中问,五运六气为何不合阴阳。

       常人有常人的理,超出常理不一定是歪理,超出常理可能是至理。

       回答说,这是天地之阴阳,到了“侯之所始,道之所生,不可不通,”,到了“天地之气,胜复之作,不形于诊也,天地之变,无以脉诊”,站在非常不一般的高度来看生命。

       我们的生命来自天地,我们看待生命也有更开阔的视野:

      “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