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有人走的路》读书笔记

 易良义 2016-06-20

这本书主要讲述什么

直面问题,我们的心智就会逐渐成熟;逃避问题,心灵就会永远停滞不前。

本书细节上是如何安排的

本书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自律,第二部分讲述爱,第三部分讲述成长与宗教。律是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工具,爱是自律的原动力,通过自律使得心智更成熟,促进了我们的成长和思想的转变。

自律

问题与痛苦

大多数人对于伟大的真理“人生苦难重重”不愿正视。

问题带来了痛苦,我们又不愿意承受痛苦,所以大多数人遇到问题就逃避,似乎这样问题就解决了,但我们都明白问题还在哪,只是我们视而不见罢了。

如果我们一直逃避问题,那么人生将止步不前。所以,正确的做法是:我们要让我们自己,也要让我们的孩子认识到,人生的问题和痛苦具有非凡的价值。勇于承担责任,敢于面对困难,才能够使心灵变得健康。

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的重要手段。

通过自律,我们就知道在面对问题时,如何以坚毅、果敢的态度,从学习与成长中获得益处。我们教育自己和孩子自律,也是在教育我们双方如何忍受痛苦,获得成长。

自律的四个技巧

自律,是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实践这些原则,关键在于你的态度,你要敢于面对痛苦而非逃避。

推迟满足感

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惟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例如,在工作时,首先解决困难的工作,然后再做简单的工作。在生活中,推迟享受,先做应该做的事。

承担责任

人生一世,正确评估自己的角色,判定该为何人、何事负责,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无法逃避的问题。

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但也不要承担强加给自己的责任。例如,作为子女,需要关心父母,要在他们年老时尽到赡养义务;作为学生,需要认真学习,尊敬师长;作为父母,要关爱孩子;作为职工,要完成自己的工作。我认为,逃避属于自己的责任,就是逃避成长,也就是懒惰。

尊重事实

尊重事实,意味着如实看待现实,杜绝虚假,因为虚假与事实完全对立。

我们越是了解事实,处理问题就越是得心应手;对现实了解得越少。思维就越是混乱。
我们必须尊重事实,尽管这会带来痛苦,但远比我们的个人利益和暂时的舒适更为重要。要让心灵获得成长,让心智走向成熟,就要竭尽全力,永远尊重事实,乃至献身真理。

抱残守缺,与现实脱节,这是不少人的通病。坚守过时的观念,对现实漠然置之,是构成诸多心理疾病的根源,这种情形,心理学家称之为“移情”。

与现实的脱节,只想待在原地不动,是不愿走出舒适区的懒惰,这种行为就没有尊重事实。

献身真理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我们要自我反省。

反省内心世界的痛苦,往往大于观察外在世界的痛苦,所以,很多人逃避前者而选择后者。实际上,愿意献身真理对于我们的非凡价值,将使痛苦显得微不足道。自我反省的快乐,甚至远远大于痛苦。

献身真理,意味着敢于接受其他制图者——外界的质疑和挑战,由此确定地图是否与事实符合。

不然,我们就将生活在封闭的系统里——就像是单间牢房,我们“反复呼吸自己释放的恶臭空气”——如同塞尔维亚·普拉斯(美国女诗人)的比喻,沉湎在个人幻想里。

保持平衡

自律,是艰苦而复杂的工作,你需要拥有足够的勇气和判断力。你以追求诚实为己任,也需要保留部分事实和真相。你既要承担责任,也要拒绝不该承担的责任。为使人生规范、高效、务实,必须学会推迟满足感,要把眼光放远。还要尽可能过好眼下的生活,要通过适当的努力,让人生的快乐多于痛苦。

换句话说,自律本身仍需要特殊的“约束”,我称之为“保持平衡”,这也是自律的第四种原则。

保持平衡。意味着确立富有弹性的约束机制。

以生气为例,我们不但要有生气的能力,还要具备即便生气、也可抑止其爆发的能力。我们还要善于以不同的方式,恰当表达生气的情绪:有时需要委婉,有时需要直接;有时需要心平气和,有时不妨火冒三丈。表达生气,还要注意时机和场合。我们必须建立一整套灵活的情绪系统,提高我们的“情商”。相当多的人直到青年、中年以后,才掌握了如何生气的本领,这实在不足为奇。终生不知如何生气者,想必也是为数众多。

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就是放弃

要使心智成熟,就须在彼此冲突的需要、目标、责任之间。取得微妙的平衡,这就要求我们利用机遇,不断自我调整。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就是“放弃”。

放弃人生的某些东西,一定会给心灵带来痛苦。相当多的人都没有选择放弃,他们不想经受放弃的痛苦。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在人生旅途上不断迈进,或早或晚,都要经历需要放弃的重大时刻。

保持平衡的心理技巧——“兼容并包”

放弃自我,是耗时长久、逐步适应的过程,我们需要经历各种各样的痛苦。为了减少痛苦,我们需要学习一种极为重要的保持平衡的心理技巧,我称之为“兼容并包”。

兼容并包,意味着既要肯定自我,以保持稳定,又要放弃自我,以腾出空间,接纳新的想法和观念,实现自我平衡。

兼容并包的前提,在于你获得的永远比放弃的多。自律,就是一种自我完善的过程,其中必然经历放弃的痛苦,其剧烈的程度,甚至如同面对死亡。但是,如同死亡的本质一样,旧有的事物消失,新的事物才会诞生。

自律的原动力——爱

爱,是一种极为神秘的现象,我们很难给出确切的定义,也很难接触到其本质。
本书对于爱的定义是: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

真正的爱

首先,爱与不爱最显著的区别之一,在于当事人的意识思维和潜意识思维的目标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就不是真正的爱。

其次,爱是长期的和渐进的过程。爱是自我完善,意味着心智不断成熟。爱,能够帮助他人进步,也会使自我更加成熟。

第三,真正意义上的爱,既是爱自己,也是爱他人。爱,可以使自我和他人感觉到进步。不爱自己的人,绝不可能去爱他人。父母缺少自律,就不可能让孩子懂得什么是自我完善。

第四,爱是自我完善,也是帮助他人完善。它意味着持续努力,超越自我界限。爱,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付诸行动。

不是真正的爱

1.陷入情网
古往今来,关于“爱”,有过各种荒谬的认识。最常见的误解,就是把男女恋爱,尤其是把坠人情网当成是爱,或者说,坠入情网起码是爱的体现。

首先,坠人情网,通常涉及与性有关的欲望。其次,坠入情网的“爱”不会持续太久。不管爱的对象是谁,早晚我们都会从情网的羁绊中“爬出”。

心理学上的“自我界限”

对于神经衰弱者”而言,世界充满险恶,自我界限是保护伞,而孤独和寂寞反而能带来安全感。但大部分人还是渴望摆脱寂寞,冲出自我界限的牢笼。

坠人情网,似乎能够使之实现“逃亡”,摆脱孤独和寂寞(尽管这种摆脱是暂时性的)。坠入情网意味着自我界限的某一部分突然崩溃,使我们的“自我”与他人的“自我”合而为一。我们突然冲出自我界限,情感就像决堤的洪流。声势浩大地涌向所爱的人。于是寂寞消失了,代之以难以言喻的狂喜之感,我们跟爱人结合在了一起坠入情网,是情感和心灵的退化现象。但我们没有意识到,这样的感觉是虚幻的,常常与现实脱节。这种感觉就和一个两岁大的幼儿,自认为能称霸世界一样不可理喻。

2.依赖性

没有别人的关心和照顾,就认为人生不够完整,以致无法正常生活,这就构成了心理学上的“依赖性”。

3.自我牺牲

不合理的给予以及破坏性的滋养,都有一个共同特征:给予者以“爱”做幌子,只是想满足自己的需要,却从不把对方心智的成熟当一回事。

爱的本质

爱是为培养自我和他人心智的成熟,持续努力而表现出的一种勇气。爱最重要的体现形式,就是关注。体现关注,一种最常见、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倾听”。

精神贯注不等于真正的爱,但贯注毕竟是爱的起点。给予某种事物以精神贯注,可能面临拒绝或遭受损失;接近某个人,就可能经受失去对方的危险,让你再次回到寂寞、孤独的状态。

做出承诺,是真正的爱的基石之一。

具体而深刻的承诺,即便不能保证情感关系一帆风顺,也会起到很大作用。

爱的最大风险之一,是以谦逊的态度行使权利,这种行为最普遍的结果就是爱的冲突。

勤于自省,才能走出这种境地。自我反省的基本前提之一,就是诚实和谦逊的态度,正如世纪一个英国僧侣所说:“诚实和谦虚,意味着有自知之明。

成长与宗教

随着自律的不断加强,爱和人生经验一并增长,我们会越来越了解自身成长的世界,以及我们在世界中的位置。

通常,我们对宗教的定义过于狭隘。我们认为,拥有某种宗教信仰,就意味着要相信某些神灵加入某个信徒组织.举行某种宗教仪式。我们的宗教和世界观,常常取决于童年经历的影响,这就构成宗教与现实的对立,也就是小宇宙和大宇宙的对立。

要建立与现实相适应的宗教与世界观,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增进对世界的认识。我们必须突破自我界限,涉足更广阔的领域,修正我们的地图。

心智的成熟,其实就是从小宇宙进入到大宇宙的历程。

科学的宗教,旨在帮助我们从实际出发,采用现实的经验、历史的教训去认识
世界.更新人生观、世界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