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美国M·斯科特·派克的《THE ROAD LESS TRAVELED》,《少有人走的路之心智成熟的旅程》,是一本读起来很踏实舒服的书籍,在想这本书的时候总会想起上学期读过的一本名字叫做《幸福请柬》的书,都是心理学方面的书籍,那本书读起来果然会让人觉得幸福,人们往往能从中探知自我,找到自信,会觉得生活中充满了活泼的闪烁的希望,即使到现在回想起来还是会让人心里产生暖暖的感觉,关于那本书当时也做了一些笔记,有很多是做了测试之后对个人的建议,本子还保留着,日后会做出整理,或者会借来再次翻阅,形成这样一篇阅读笔记。呵呵,这样想的时候对自己也充满期待,一则是能再次重温幸福抑或在那个阶段做出新的发现或者感受,一则是真心希望自己能养成这样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如果可以一直坚持,真是再好不过呢。我很愿意一直一直坚持。 这本书是一本以帮助人走向心理成熟为主题的心理学书籍,作者说,心智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艰苦的旅程。 这本书有四个部分依次入题进行深入人心的心灵探访与抚慰。分别是:自律、爱、成长与宗教和神奇的力量。而我要在这里敲击的,正是我从书里取出来的个人觉得有益的东西,稍稍加上一些自己的感受体会。写读书笔记的一个目的也是为了和更多的人进行交流,产生共鸣或者碰撞,由此,使大家交流思想、一起成长、共同进步。! 一、自律 【所谓自律,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这是一种自我完善的过程。 自律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首先,要大胆面对问题和困难,如果问题没有消失,那它就会一直存在,成为妨碍心灵成长的永远的障碍。【为避免解决问题而忽略问题的存在,并指望问题自行消失,是人生中的一个大问题】,对,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 推迟满足感:一个钟头痛苦+六钟头幸福,不是更好么?将满足感推迟,幸福感不就更大了么?策略就是:首先,面对问题,感受痛苦,再,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欢乐。即,先吃苦后享乐。 最好的决策者,愿意承其决定所带来的痛苦,却毫不影响其做出决策的能力。一个人是否杰出与伟大,视其承受痛苦的程度而定,杰出和伟大本身也会给人来痛苦与幸福(虔诚的佛教徒,常常忘记释迦牟尼历经劫难的痛苦,基督教徒也每每忽略耶稣济世的幸福。耶稣在十字架上舍生取义的痛苦,和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涅槃的幸福,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同样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自尊自爱的感觉,是自律的基础。】【 学会自我照顾,承认自我价值的重要性,并采取一切措施照顾自己,这是走向自立的关键。】 对安全感产生信任。勇敢承担责任,才能真正自立自强,才能克服内心恐惧走向成熟。永远尊重事实,不逃避不拒绝,大胆的去看、听、思考。同时要使心智成熟,就需在彼此冲突的需要、目标、责任之间,取得微妙的平衡,利用机遇,不断调整。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就是“放弃”。这里的放弃比如:放弃一时的快感、放弃速度、放弃发怒、放弃某些快乐、放弃写演说辞似的感谢信,类似的放弃不会带来太大的痛苦,放弃固有的人格、放弃根深蒂固的行为模式或意识形态甚至整个人生理念,其痛苦之大就可想而知。然而如果不放弃便要遭受更大的痛苦。而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在人生的旅途上不断迈进,或早或晚,都要经历需要放弃的重大时刻。【放弃某种心爱的事物——至少是自身熟悉的事物,肯定让人痛苦,但适当放弃过去的自我,才能使心智成熟。因放弃而感到抑郁,是自然而健康的现象。、放弃的过程无法进行,抑郁的心态就会延续,直到心灵找到出路。】而为了减少痛苦,就要学会“兼容并包”,既要肯定自我,以保持稳定又要放弃自我,以腾出空间,接纳新的想法和观念,实现自我平衡。【兼容并包的前提,在于你获得的永远比放弃的多。】【如同死亡的本质一样,旧的事物消失,新的事物才会诞生。死亡的痛苦是诞生的痛苦,而诞生的痛苦也是死亡的痛苦。、要建立更新的观念与理论,旧有的观念和理论就必须死去。】 为了放弃,首先必须拥有某种事物,你不可能放弃从来没有的事物。同样,首先确立自我,才能够放弃自我,为了实现某种目标,就必然要为此经受痛苦,而忍受了痛苦,生命才能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自律,包含的积极意义的四原则,目标都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回避痛苦。在此的四项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使用它们的力量和动力,完全取决于一个人心中蕴藏的爱。 二、爱 婴儿的自我意识能否健康发展,取决于同母亲的关系是否融洽。 真爱,是自由的选择,包括了自由、独立,在于体察彼此的真正需要,并非是简单的堕入情网,它是自我完善的特殊体验,与自我界限密切相关,是“精神贯注”的对象,真爱,稳定而持久,满足和惬意,而依赖性也并不是真正的爱(过于强烈的依赖感,多源于童年时期父母缺乏爱的能力;减少依赖,偶尔的角色互换是一条不错的途径)。真正的爱,能够使人发生改变,它在本质上是一种自我扩充,而非纯粹的自我牺牲。真正的爱,能使自我更加完善。 爱,永远追求心智的成熟。心中蕴藏的爱,才是真正的爱。 学会自我约束,及时调整心态,发挥特长,从事有价值的事业。 【 想要别人真正爱你,只有让自己成为值得爱的人。】 【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与,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有效的敦促,父母应该成为值得尊敬的领导者、指挥官,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要依据理性的判断,而不能仅凭直觉,必须经过认真思考和周密计划,甚至是做出令人痛苦的决定】要让人获得健康,就必须容许他们自尊自爱,学会自我照顾。摆正角色,不能对家人唯命是从,要适当表达愤怒、不满和期望,这对家人的健康有好处。 【有时我们自称为别人着想,可能只是为了逃避责任,满足一己的愿望。我们所做的一切是出于个人意愿,核心动机却是满足自我需求,不管为别人做什么事,也许都是为赢得私利。】 真正的爱,来自双方心灵的意愿,而不是一时冲动,它是自我决定和选择,不是忘乎所以,而是深思熟虑,是始终如一的行动,真正的爱与不爱之间,有时也与“善”、“恶”一般有区别。爱,是行动,不是空想,在爱的世界里,爱的意愿的本质,是一种关注,一种默默无闻持之以恒各种形式不计成本不求报酬的关注。 倾听,也是一种关注,真正的倾听者能够暂时把个人想法和欲望放在一边,尽可能体会说话者的感受,而用心倾听,也是一种爱的行为。其他形式的关注也同样重要。持久的耐心,排除其他杂念,真正的爱。 爱的实质,是心智的成熟。 【人生唯一的安全感来自于充分体验人生的不安全感。】 自尊自爱+安全感。尊重自我的个性和愿望,敢于冒险进入未知领域,才能够活的自由自在,迫使心智不断成熟,体验到爱的至高境界。 真心爱别人,就会承认对方是与自己不同的完全独立的个体。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就不会轻易的对心爱的人说:我是对的,你是错的。除此之外,人们也应常常进行诚实和谦逊态度上的自我反省,由此获得对自己生命和心灵的充分认知,发现并正视自身缺陷,放弃并获得全新的生活体验。 健康的婚姻和健康的治疗一样,双方都得做出适当的牺牲,把个人好恶暂且放在一边,给与对方更多的关怀和照顾。同时婚姻也是爱的最佳表达场所。在友谊的世界里,好的友谊也必须以爱为出发点,适当的职责和批评,是必不可少的润滑剂,这样,才能成功构建持久的人际关系,而夫妻双方要成就美满的婚姻,也要敢于直面冲突和矛盾,彼此成为最好的批评者和建议者。 真正的活力与热情,离不开深刻而真挚的情感。古谚语说:“浅水喧闹,深潭无波。”真正掌握和控制情感的人,不仅不会缺少激情和活力,而且能使情感更为深刻和成熟。 冲突或者批评,是人际关系中特殊的控制权,如果恰当地运用,就可以改进人际关系的进程,继而改变所爱的人的一生。假如他遭到滥用,就会产生消极的结果。适当的提出质疑,果断的予以拒绝,这些都可以有效的中和冲突或批评的副作用。更重要的是,只有以爱为出发点,投入全部的情感,做出真挚的承诺,才能更好的滋养对方的心灵。 许多人把心灵藏在厚厚的盔甲里,你想以实际行动去滋养他们的心灵,并为此付出不懈努力,却无济于事,(这种人应该及早放弃) 你选择的爱的对象,应该能够通过你的帮助,迅速促进个人心智的成熟。;爱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于爱者与被爱者都不是对方的附属品,付出真爱的人,应该永远把爱的对象视为独立的个体,永远尊重对方的独立与成长。在恋爱与婚姻里,最好的境界就是,两个人相互独立,共同努力,实现各自的人生价值,当然建立在 真爱、自律的基础上,帮助对方成长和心智的成熟。此外,真正的爱,也是让心理治疗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三、成长与宗教 【经由质疑、挑战检验的宗教,才是属于我们的宗教。】 【 对于别人教给我们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观念以及一切陈规旧习,采取冷静和怀疑的态度,才是使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因素。】 与懒惰的对抗是永恒的战争,奋战到底,永远不要放弃。 【也许出于被动、依赖、恐惧和懒惰心理,你希望看清前方每一寸路面,确保旅途的每一步都是安全的,你的每一步都具有价值,可是很遗憾,这是不可能实现的愿望。】 四、神奇的力量 本书在这一章里,描述了很多关于潜意识、人类本能、梦境等等协助人们走向心灵成熟的故事,此处不做详细的记录,但实际上,这些神奇的力量是极为有效良药,它们敲打着我们的意识,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与完善。 心智的成熟之旅艰苦卓绝,无论思考还是行动,你都离不开勇敢、进取和独立的精神,即使有先知的告诫,你仍需独自前行,任何训诫,都不能免除心灵旅行者必经的痛苦,你只能自行选择人生道路,忍受生活的艰辛与磨难,最终才能达到人生新的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