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人的最爱~葱包桧 有着江南的精致 混着北方的气息 说起杭州人童年记忆里的美食,杭州人一般会念成“葱包桧儿”,葱包桧儿(“儿”字轻声念)是杭州民间最常见的一种食品,一般随意在杭州城的早点摊上见得特别多。 好吃的葱包桧儿:春卷皮要厚薄均匀,包裹好食材后,需能透出油条的黄葱段的绿,压烤时,臂力必须要足,烤地透透的才算到位。 待压到面皮吃起来脆中略带焦香,葱段已熟软微出汁,此时油条压出的油又浸润着面皮和葱段,再一手拿着葱包桧儿,一手执木条,从这头到那头,依次抹上两道自制甜面酱,一道辣酱,那个滋味儿,就是地道的杭州味儿! 葱包桧用春饼包卷油条、葱、甜面酱烤制而成。桧儿即油条,浙江的方言,全称为油炸桧儿。 制作要领: 1.制油炸桧儿。 2.制春饼。面粉加少许盐。和水调匀,揉韧,放入盆内,按平按实。再注入清水浸泡5~6小时,用时滗去水,将面再揉匀。小平锅置火上烧热,取揉好的面一小块,轻贴锅面,按扇形转动一圈,塌成1.5毫米厚的圆形薄饼,3~5秒钟后,薄饼呈白色时,揭起在反面略烘一下,即成春饼。 3.制葱包桧儿。平锅置火上,将油条放上,按扁,烤至略脆。小葱切寸段,在锅上烤至微黄。取春饼3张,接连铺成椭圆形,抹上甜面酱,放上烤好的葱段,再放烤好的油条一根,对折折起,将春饼卷成筒状,再放入平锅内,揿压烤至呈金黄色即成。喜吃辣味可涂上辣酱,其味更佳。 杭州葱包桧可是有来历的! 公元1142年,民族英雄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害于临安(今杭州)大理寺,杭州百姓十分痛恨秦桧夫妇。相传有一天,杭州化仙桥有一家卖油炸食品的店主王二店主,捏了两个人形的面块比作秦桧夫妇,将他们揿到一块,用棒一压,投入油锅里炸,嘴里还念道:"油炸桧"吃。这就是油条的来历。后来在此基础上发展为杭州风味小吃――葱包桧。烹调时,选用上白粉制成春卷皮(或叫薄饼)再裹上油条、葱段,在平底锅上反复压扁,直至烘烤到金黄色,再抹上辣酱或甜酱即成。 油炸桧店的王二有时炸多了,一下子卖不出去,而油炸桧(油条)冷了以后又软又韧,味道不佳,更无人买。他对秦桧夫妇的心头之恨,还愤愤难平,就将冷油炸桧在热锅一烤,把烤熟的油炸桧同葱段卷入拌着甜面酱的春饼里,再用铁板压烤,烤到表皮呈金黄色,油炸桧“吱吱”发叫,王二方才解恨。烤完后王二拿起来一吃,觉葱香可口,便取名叫“葱包桧儿”,一直流传至今。得知这样小吃的名字后,一时,市民争相购买,恨不得一口吞下“油炸烩儿”。这一方式很快被各地仿效。“油炸烩儿”也因此而流传全国各地,成为著名的早点食品。 ![]() 说完了葱包桧儿的典故 去哪儿可以吃到这杭州骨子美食呢? 要说这杭州骨子美食,老杭州人最喜欢去的便是分布在杭城里的一些小摊贩,可别小瞧这些摊贩,他们可是专注做葱包桧儿几十年嘞~ ![]() 【南宋御街旁高银巷里的葱包桧儿】 高银街边上的后市街,短短的一条路,有两家相聚不远的摊子,两家各由一位大姐在利索地张罗着生意,两家的味道都不错,价格也一致,可以各买一副葱包桧儿做个对比性品尝哦! ![]() ![]() ![]() ![]() ![]() 【莫干山路的葱包桧儿】 在莫干山路的浙江电视台边上,一个很不起眼的小摊,只要不下雨,每天下午3点左右就会在那卖,下午的时候去买来当点心吃,抹点甜面酱那个好吃啊,每次都能吃两副,经常遇到有人30副、40副的团购。 ![]() ![]() 【中山北路上的牛肉粉丝葱包桧儿】 传说中的耶稣堂弄葱包桧儿加牛肉粉丝,味道超级好,小摊占地不大,但小区附近的居民经常光顾,同时也是很多上班一族的最爱。 ![]() ![]() 【东坡路上的葱包桧儿】 东坡路背街老房子边上还有几家卖葱包桧的,工具都是老革命了,大爷也相当热情!甜酱辣料都很香,压的真的好扁。 ![]() ![]() 【德胜新村里的葱包桧儿】 坐车在德胜新村站下,从小区第一个门进去,数过来第二家就是姜奶奶的摊子了。前两年的浙江新闻里早就有报道,这里卖全杭州最地道的葱包桧儿。干净清爽的台面上摆着一个圆圆的铁板,整齐地放着鸡蛋、榨菜、面酱等材料,远远就有一股香味飘来。 ![]() ![]() ![]() ![]() 外地朋友一时找不到以上地方也不要紧,杭州的菜馆、酒楼、食堂也是能找到葱包桧身影的。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