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

 大海的胸怀123 2016-06-20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一、回顾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第25课的第一课时,来,齐读一下课题(),注意一下上节课提醒过的这里(.),来,再读一遍,()真好!

回顾一下上节课,谁来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不错,很全面。

那再想一想,作者又是怎么样评价德国的呢?()对,就是这句话,(指生)来,带上你自己的感觉读一读,(师板书:奇丽、奇特)来齐读。

本节课,我们将沿着条主线,走进课文,走进德国。

请看阅读提示:()谁来读一读,()听明白了吗?那好,带上我们的学习方法,开始吧。

二、学文

师:好了吗?先到这,那就坐好吧,谁先来汇报,

句子1:“家家户户~~~~的脊梁”(指名说,)(点击,)让我们共同来关注这个句子。

师:看,这句是描写哪的景色?板书(屋里)好,这句话,谁还继续谈谈。()(脊梁这处谁还有补充)

师:脊梁这个词看起来很重要,我们把它写下来吧,脊梁的脊字,是上节课的生字,写起来很特别,还记得吗?来,伸出手指,边说边写。

(点提撇点在两边,一个人字穿中间,月字站在人下边,挺起脊梁来承担)你的脊梁在哪?用手摸摸,花的脊梁在哪?理解的可真好。

继续汇报,还有发现吗?

有一个字,连续用了三次,发现了吗?是哪个字?对,就是它(都),(点击变红),作者为什么连续使用三个都字呢?什么感觉,先自己读一读,也许读着读着感觉就出来了?()有感觉了吗?()看,是这个感觉吗?(点击放大的都,越来越多,全都是的)来,让我们带上这个感觉,挺起我们的脊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吧,注意一下红色的字。读的真好,作者正是通过这一处又一处的描写,让我们清清楚楚的看到,在德国,(指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是多么~~~多么~~

好,继续汇报,你还勾画了哪些句子?()

句子2:“走过~~~应接不暇”

来,我们一起来看,这句是描写哪的?(板书:街上)

好,继续谈。()

看,你发现了多么美的两个词啊!(变红: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这两个词谁还想谈谈?()

同学们说的这么好,那这么美的花想不想亲眼见一见啊?(放图)

师:像这样,一朵挨着一朵,一簇拥着一簇,这便是()

而像这样,当所有形状,所有颜色的花都组合在一起,这便是(),美吗?()那像这样描写花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

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啊,看来,你也是个爱花之人啊,那就让我们带上这份浓浓的爱再来读一读这句话吧,(点击)先自己练一练。

师:练好了?那坐好,请跟我来。

引读:当我和你,走过这一条街,抬头向上看~~~(指一生接读)

当我和你,走过那一条街,抬头向上看~~()

当我们所有的人,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

是啊,多美啊!

(点击)来,这句话中,你还有其他的理解吗?()

师:是啊,正是这花团锦簇,正是这姹紫嫣红,一齐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时,那便汇成了(点击花的海洋,同时板书:花海,)也正是这一个又一个花的海洋,才让我们看的人如入(点击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传说:师:关于这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还有一段传说呢,(点击图)

师:相传,在千年以前的南朝,宋时,刘义庆在《世说新语》中曾经记载,东晋著名的书法家王献之在游走山阴道上时曾说(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而当作者置身于这花海之中时,又怎么可能不有感而发呢?

想象:接下来,让我们陪同作者一起,来一次千年的穿越吧!(点击音乐)

师:轻轻的闭上眼睛,放飞你的思想,让我们一起来到德国的大街,看一看,听一听,也可以闻一闻,“走过任何~~~~~应接不暇”

好,睁开眼睛,快告诉我,刚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你们知道吗,真正的德国大街也许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美,想不想亲自去走一走,()那好,睁大你的眼睛,带上我们的好心情,让我们来一次德国之旅吧(点击,音乐图片)

美吗?让我们为这美景再配上一段美美的文字,(点击)看,太完美了,谁想来读读,你也当一把导游,也领着咱们同学到德国的大街上走一走,逛一逛,谁来,试试,好,就你了,老师为你配上音乐()

怎么样,各位游客们,听了导游的介绍,想对他说点什么?()(师对导游说:“接受吗?老师相信,你一定会越来越棒)

示范:师:看,要想做好一个导游,其实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不仅要声音洪亮,感情投入,还要特别注意那些关键词的强调,你看啊,像老师这样,(师示范)对,试试,都试试,这回谁愿意再来读一读?好,就你了,老师也为你配上音乐(),

看,多奇妙啊,这就是我们中国语言的魅力,让我们试着把它记在心里吧(背)怎么样?那好,让我们一齐来到德国的大街,(点击填空)老师相信,这么美的景,这么美的语言,一定已经深深的印在了你的脑海里,那就让我们美美的,再来一遍(点击,填空)

师:这样的美景只是一条街吗?()而是(),这样的美景,只是一户人家吗?()而是(),是啊,正因如此,才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是(多么~~多么~~

好了,还有其他地方的批注吗?

是的,无论屋里也好,街上也罢,这一切,在作者眼中,那更是一种境界,那便是(点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来,往前看,谁能试着透过这板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瞧!你多了不起啊!轻轻松松地就明白了一个如此深刻的哲理(同时板书哲理)来,给他点掌声。

写法:其实,这也正是本文的绝妙之处,作者恰恰是通过这娓娓道来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德国这一奇丽的景色,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德国这一民族的奇特,(板书大括号)作者也正是通过这样的描写,完美的向我们诠释了这样一个意味深长的哲理,(板书大括号),因此作者才会发出这样的感慨(点击:我觉得~~~~)是啊,这是一种怎样的耐人寻味啊?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生活中,是不是也有这样耐人寻味的事情呢?来,说一说()

同学们都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想法,真好,(指着板书)不难看出,正是有了我为人人的前提,才会换来人人为我的结果,也难怪作者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啊,(指着大屏齐读)

师:正是这一种境界,一直深深地吸引着作者,以致四五十年之后,季老已满头白发(点击),当他坐着火车再一次来到德国的这片土地上时,真的是感慨万千,(点击)让我们快速地默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看一看,你都读懂了 什么?(汇报)

文中有一个美丽有点与众不同,你发现了吗?(带双引号)是啊,你真有眼力,那能谈谈你的理解吗?()

师:同学们可真会读书,正因为德国这四五十年都不曾改变的美丽,才使作者深深的感到(点击,多么~~多么~~

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已接近尾声了,整理一下我们的思绪吧,看一看,这节课,你都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不仅收获了美景,也收获了哲理,真了不起。

 

三、总结拓展

作者在德国整整生活了十年,德国早已成了他的第二故乡,他与德国有着无法割舍的情怀,如果说,这篇短小的课文还不足以让你充分的了解季老,了解德国,那么老师给你推荐两本书,一本是《重返哥廷根》,一本是《留德十年》,这里记录了德国的山山水水,大街小巷,同时也记录下了季老的酸甜苦辣,希望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找来读一读。

好了,最后,让我们带上今天所有的收获,再一次与季老一起,意味深长的,耐人寻味的发出这样的赞叹吧(多么~~多么~~)好下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