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载于《建筑知识 · 医养环境设计》 2016年第05期 前两期微信,我们和大家分享了养老设施辅助服务空间配置状况的调研数据研究(传送门1:调研数据看板),并对服务流线的设计进行了学术探讨(传送门2:学术研究探讨)。 这一次,我们选择了周燕珉工作室正在进行的一个养老设施设计实践项目作为研究案例,通过还原真实的方案优化过程,向大家展示如何根据养老设施的运营需求进行辅助服务空间优化设计。 注:文中所使用的项目平面图、效果图和经济技术指标全部来自阶段性设计成果,仅供参考 。
设计优化点评 养老设施辅助服务空间 设计优秀案例 Part 1:项目概况 图1 项目鸟瞰效果图 Part 2:公共浴室优化设计分析 该养老设施设置了两种形式的公共浴室:位于居住层的小型助浴间和位于地下一层的集中公共浴室。(图2)本次优化案例是针对后者。除洗浴空间外,还附设按摩室和美发室。 图2 公共浴室在地下一层平面中的位置 优化前方案的主要问题:(图3) ① 浴室入口过于开敞,更衣室私密性不足; ② 浴室面积配比考虑了女性老人数量较多的特点,但面积分配过于悬殊,男浴室面积过小; ③ 浴室内设置桑拿和泡池,建设运行成本较高,而实际使用频率较低,且护理型老人洗浴的安全性难以得到保证; ④ 公共浴室外未设置接待台,难以控制公共浴室的人员进出,不便于工作人员及时为老人提供服务。 图3 公共浴室优化前平面图 优化后方案的主要变化:(图4) ① 改变浴室入口开设方式,设置前室,适当遮挡视线; ② 调整男女浴室面积配比,使男、女浴室比例相对均衡; ③ 取消了桑拿和泡池,增设浴缸和洗浴车,节约成本的同时为护理型老人提供了多种洗浴方式,且安全更有保障; ④ 增设接待台,利于实现工作人员对浴室人员出入的有效控制,并能兼顾周边其他公共活动空间的管理需求; 图4 公共浴室优化后平面图 Part 3:居住组团辅助服务空间 优化设计分析 该养老设施的居住层由2个居住组团构成,每个居住组团内都需设置相应的辅助服务空间,包括卫生间、助浴间、清洁间、洗衣间、储藏间、办公室等功能用房。下面以位于居住层东北角位置的辅助服务空间为例进行具体的优化讲解。(图5) 图5 居住组团内辅助服务空间的位置
1 优化前方案的主要问题:(图6) ① 公共起居厅朝向东北,无南向阳光; ② 辅助空间设置得较为分散,服务流线易与其他流线交叉; ③ 更衣室、卫生间、清洁间等服务用房直接面向主要的公共走廊开门,位置过于暴露,且容易影响老人的通行活动。 图6 居住组团辅助服务空间优化前平面图 优化后方案的主要变化:(图7) ① 将公共起居厅改在南向,老人活动时可享受到阳光; ② 将辅助空间整合在平面的东北角,形成完整的后勤服务区; ③ 后勤服务区形成独立的内部流线,使用时既保证了更衣室、卫生间的私密性,又不影响主要公共走廊的正常通行。 图7 居住组团辅助服务空间优化后平面图
2 图8 居住组团辅助服务空间 优化细节设计分析图
① 护理站附近设置管理室和治疗室作为后台,便于值班和及时处理突发情况 ② 护理站的位置能够兼顾走廊、公共起居厅和后勤服务空间的情况 ③ 设置备品间,用于储藏公共活动和后勤服务所需的耗材,备用家具、部品等 ④ 洗衣房附设阳台,便于就近晾晒衣物 ⑤ 清洁间洁污分区,划分污物处理空间和洗涤空间 ⑥ 卫生间、助浴间的入口相对隐蔽,确保私密性 ⑦ 卫生间同时面向浴室内外部开门,便于内外兼用 ⑧ 更衣间、助浴间直线对位开门,方便轮椅进出
注:文中所有图片均为 周燕珉工作室拍摄和绘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