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道》录音整理(二)

 雪地情缘 2016-06-20

   烧山火透天凉,名虽见于后世《金针赋》,但其理论基础在《素问  针解》上,指力做好了之后,往下走的时候,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素问  宝命全形论》上说:故针有悬布天下者五,一曰治神。为什么把治神提高到如此高的境界呢?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标本已得邪气乃服。岐黄针灸,贵在治神。怎么治神?要分两个境界,第一个,明白什么叫做神,《灵 小针解》:神者,正气也。什么叫做治,天下大治。稳定之义。而不是治理调节之义。治神即为稳定正气,而不是调节正气。历代医家没有不重视治神的,比如《素 宝命全形论》里:今末世之刺也虚则实之满则泄之此皆众工之所知也若夫法天择地随英而动和之者若响随之者若影道无鬼神独来独往。这才是针道的高级境界。

   凡刺之真必先治神,治神要分两种境界:第一种,医者治神;第二种,患者治神。所谓医者治神,也分两层一要在平时,二要在治疗。
   第一层,医者治神,安徽中医学院教授周楣声有本书《金针梅花诗抄》,这本书非常好,其中他提到治神:治神之要,在养身。平时身体壮,正气足,自然以不病之身治有病之人,方能使邪气得服事半而功倍。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第一篇为什么讲摄生?因为我们医者平时可能只顾钻研医术而并不重视养身,并不重视摄生,如果你自身有病何谈让病人信服?所以必须要把自己调养好。当然关于养身摄生谈起来就更多了,比如少林内功、八段锦之类的,这只是在术的层次上。
   在神的层次上,《内经》里谈到:必一其神,令志在针。当然这更多强调的是在治疗上,但是,我们知道在治疗时要做到“必一其神,令志在针”,那么在平时怎么就不知道做到“必一其神,令志在针”呢?我们在平时练针的时候就要做到“必一其神,令志在针”。“必一其神,令志在针”在治疗的时候应用的比较多一些,比如在进针时要做到凝其神。针刺的疼痛是病人比较畏惧的,所以要尽量提高自己的指力,减轻病人的痛苦,病人疼痛时要一其神,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怎样一其神?在治疗时,要告诉病人想着哪根针的针尖,病人不一定明白什么意思、不一定照做,但你在起针的时候就知道他有没有想那根针,如果“必一其神,令志在针”了,那起针的时候辨气就很好,“必一其神,令志在针”以一其神以住痛,当然进针的时候做到不痛也各有技巧,要做到进针不痛,一有指力二有灵巧,当年承淡安先生曾托名紫云上人出版过一本书《紫云上人运针不痛心法》,这本书非常好。推荐给大家。
   这是医者治神,还有患者治神,我们经常强调医者治神,很少强调患者治神,但内经里提到不但医者要治神患者也要治神,患者怎么治神呢?一要在平时,二也要在治疗。患者必须遵医嘱,病为本工为标标本已得邪气乃服。所以患者平时必须遵医嘱进行养身,举一个例子,颈椎病患者扎大椎行烧山火寒气透出来之后一定得告诉他把衣服穿好,等汗毛孔闭住再走,平时要注意保暖,我们现在的“白骨精”们(白领、骨干、精英)喜欢漂亮,而且现在的衣服都是短小精悍型的,一弯腰腰露了,所以扎完针后一诊脉挺好,等下次再来一诊又成了一个浮紧脉,这个时候要问问他平时是不是注意保暖,所以患者平时必须自己注意。否则医者再用力,也达不到好的效果。
   再一个治疗时治神,《灵枢  九针十二原》:方刺之时必在悬阳及与两衡神属勿去知病存亡。如果我们看到病人有风象,大概就眉宇之间有青色,要注意可能有晕针的可能,这个时候治疗时手法一定要轻柔细腻和缓。病人治神就是告诉你想哪个针就想那个针,让你想那根针必然这条经上就有问题,必然阴阳不调和。这是治神。做好了治神之后方能进入高级补泻境界。
   烧山火透天凉其理论基础在《素 针解篇》,我向来认为《灵枢》被称为针经,这没有错,但《素问》中有大量关于针灸的东西我们并没有看,比如关于补泻《灵 九针十二原》《小针解》《素 宝命全形论》都有不同的解释,最好结合起来看,所以我们不得不佩服张景岳,他穷二十年之功纂成类经,类经中有经络类、针刺类、会通类,所以我们的前辈们肯定通读过《内经》。这也就是大医的源头。

《素 针解篇》里:刺虚使其实者针下热也气使乃热,满而泻之者针下寒也气虚乃寒也。但我们现在谈烧山火透天凉时都是从徐凤《针灸大成 金针指要赋》上找,这里的烧山火透天凉强调的是术,并没有上升到《内经》的层次,如果溯本从源,源就是《内经》。理论基础掌握了,要做出来就要谈到补泻,我们的教材以及一些其他的书谈到补泻非常难,为什么呢,因为补泻有很多种,有徐疾补泻迎随补泻,但烧山火透天凉是多种手法的复合补泻,不管用迎随用徐疾,在烧山火透天凉上完全可以综合起来,而且必须综合起来,当然你要进入高级境界之后,扎上去之后也热也凉,这是后话。
   补泻在《内经》中提到含义也有多种,比如《灵枢 五乱》:黄帝曰补泻奈何岐伯曰徐入徐出谓之导气补泻无形谓之同精是非有余不足也乱气之相逆也。这时候讲到的导气就不单单指补泻,补泻的目的是要达到保全精气,但我们理解导气时往往产生偏差,认为导气是不补也不泻扎上针后留在那里,这是我们对《内经》产生的一个大的偏差,补泻要分目的,“补泻之方必在阴阳,补阴泻阳阴气易彰和形于气使神内藏,”补泻的方法,“补虚易方实泻虚易方虚”,我们谈补泻往往是比较好的结果,但不要忘了,“补泻反则病易笃”。在补泻反则病易笃之前呢,有原则,即《内经》里:当补则补当泻则泻。有法则,如果农历十五的时候实行大量的补法,就会造成乱经,如果实行大量的泻法,壮者绝灭劳者不复,内经原话。在进入了补泻的境界后必须了解这些。
   我们现在有些人讲到烧山火透天凉时都会说首先我只是讲讲而已,并不一定能做出来。为什么会这样呢?首先,没有自信。如果你从事的学科没有自信没有前途,有谁会去做?如果你从事的学科没有前途,谁会有自信?古人能做出来的我们为什么做不出来,是我们比古人笨么?不是,是基本功锻炼不好。也是我们对这种手法没有掌握,高级补泻手法其中必须有一个豆许,在金针赋上,提插豆许,提示我们什么呢?提示我们非常精微,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粗守形上守神,神者正气也,粗守关上守机,机之动不离其空,空中之机,这个机就是非常精微的时候,就是豆许。这个时候你如果把握住,引阳气补内是为补,引阴气外出是为泻,很简单。但条件是你针尖这地方必须有气。关于这个九六之数,当年我的老师陈主任问文老(经过文革的老一辈针灸大家):“你做烧山火用六阴数吗?”文老说:“用。”可见所谓九六补泻是在术上,是在形式上,我们不重其内容而重其形式,所谓知其一而万事毕。所以做补泻不在于形式上而在于神上,当然《内经》太博大精深了,我们并不一定完全做到。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