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节】今日夏至:赏荷听蝉夜读书

 静雅轩345 2016-06-21

每日一节


今日

2016年6月21日


夏 至


  夏至是传统中国最重要的节气之一,现在一般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夏至是一年中夜最短、昼最长的一天,在我国最北端漠河附近,接近夏至日时,还会发生白夜现象。从夏至开始,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故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7世纪,智慧的先人已采用土圭测日影之法,确定了夏至。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为大,至为极,万物到此壮大繁茂到极点、阳气也达到极致,由芒种而起、上乾下巽的天风姤卦到此时也达到极点。但盛极必衰,易经中乾卦的卦辞“上九,亢龙,有悔”,对应的就是夏至。


夏至诗词


  夏至也是一年中最有诗意的一天。盛夏烈日炎炎,人们也文思泉涌。有关“夏至”的节气联造语自然,精巧别致,如“夏至有雷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清明高粱小满谷;芒种芝麻夏至豆”。还有谜语,谜面是“夏至——打一成语”,谜底:“地久天长”。夏至还与成语“杯弓蛇影”有关。汉朝应劭在《风俗通》中记载:“杜宣夏至日赴饮,见酒杯中似有蛇,然不敢不饮。酒后胸腹痛切,多方医治不愈。后得知壁上赤弩照于杯中,影如蛇,病即愈。”后因以“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夏至是诗人们争相咏吟的对象。值农历五月中,绿树荫浓,瓜果繁盛。诗人白居易就有首夏至诗写此时吃食,读来令人食指大动。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唐·白居易

忆在苏州日,
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
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
吴风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
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
褰帷我在前。
此乡俱老矣,
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
江南梅雨天。
齐云楼上事,
已上十三年。



  盛夏暑重。韦应物避暑仍不忘写诗,而且诗句中还颇有些社会关切:

夏至避暑北池

昼晷已云极,
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
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
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
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
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
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
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
可以对华觞。


  
  夏至时节,天气多变。所谓“六月天,孩儿脸”,雷阵雨成了最常见的天候。诗豪刘禹锡有一首《竹枝词》正是描写这时天气: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诗句写出了夏日雷雨时的奇妙景象,也借音义双关写出了青年男女陷入爱情时的微妙情怀,生动有趣。



  除去小儿女情态,也有诗人感此时阳极而阴生,写下富含哲理的诗句,比如宋代张耒的《夏至》:

长养功已极,
大运忽云迁。
人间漫未知,
微阴生九原。
杀生忽更柄,
寒暑将成年。
崔巍干云树,
安得保芳鲜。
几微物所忽,
渐进理必然。
韪哉观化子,
默坐付忘言。



  “宵漏自此长”“微阴生九原”夏至时,阳气到达极致,阳气的极致下阴气开始产生,也因此有了夏至三候。

夏至三候




  一候鹿角解。夏至之日“鹿角解”,鹿是山兽,属阳,角向前;麋,形大,属阴,角向后。夏至一阴生,感阴气而鹿角退;冬至一阳生,麋感阳气而麋角退。



  二候蜩始鸣。后五日“蜩始鸣”。古时楚称蜩,秦晋称蝉。蜩螗沸羹,叫声沸稠为黏羹,多美的形容!蜩,即夏蝉,黑大,叫声清亮,俗称“知了”。螗小而绿,叫声尖锐而急促,立秋后才鸣,也称寒蜩、寒蝉、夏蝉,为区别“知了”,俗称“都了”。它一叫,秋色厉,万物都该了了。



  三候半夏生。再五日,半夏生。意味着夏天已过半,后半夏骄阳似火,浓荫难求;夜晚虫鸣如织,花香四溢。半夏是一种白色块茎,生于阴阳半开半阖时,作为一种药材,主治半开半阖之病,协调中枢。如治疗伤寒寒热,是少阳之枢半开之病;治喉咙肿痛,是少阴之枢半开之病。



  自此,阴气在地底每天生长,阳气被逼而火躁,随阴气逐渐上升而小暑、大暑。待阴气彻底钻出地面,天气凉爽,便是秋天了。阴阳之间,就是这样此消彼长,彼此作用。

  所谓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所以夏至这个节气,养生要点在于潜阳归根,滋阴养肾。

夏至养生


  在中医养生理论中,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这一时节的养生保健,一方面要顺应夏季阳盛于阴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另一方面,夏至也是所谓“阴阳争死生分”的时节,也就是说,尽管天气炎热,可阴气已开始生长。在时人体的阳气都浮在体表,五脏六腑是寒凉的,切勿贪口快吃冰吃雪糕,尤其本身寒气就重的人,此时再吃就更寒到骨髓了。


  夏至时节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吃过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

>>>>吃苦酸咸

  夏天容易心火过旺,吃些味苦的食物有助于削减心火。而且这段时期出汗较多,人体出汗多,则盐分损失也多,若心肌缺盐,心脏搏动就会出现失常,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咸味以补心,多食酸味以固表。伏阴在内,饮食不可过寒,因为人体实际处于外热内寒的状态,所以冷食不宜多吃,多食则伤脾胃,会引起吐泻。



>>>>

吃面


  俗话说:“冬至饺子,夏至面。夏至吃面虽是一种风俗,却也是应季而生。炎热的夏季到来,需要开始注重饮食的调节,热量低、便于制作又含有如维生素B1、B2、B3等大量人体必须营养物质的面食因而成了首选。



>>>>
吃瓜

  夏至时节,多吃西瓜不但能清热解毒、除烦止渴,还能利尿、帮助消化,尤其是从事露天作业或在室内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可以经常吃。当然,好处虽多,也不能一次性吃太多,否则会冲淡胃液,造成消化不良。同时也应注意不要把西瓜放在冰箱里太长时间,否则容易伤及脾胃。



>>>>
乌梅

  盛夏时还可多吃一些乌梅,它有解热、除烦、止泻、镇咳、驱虫等功效,能够增加抗菌力,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伤寒、结核等都有抑制作用。


>>>>
“三叶茶”


  夏至养心清暑,首先推荐夏至三叶茶,分别是荷叶、竹叶、薄荷叶。夏至的时候可以三叶合泡或者任选其中的一种泡茶喝,有非常好的清心火、养心和消暑的作用。难以接受苦味茶的人,可以用绿豆西瓜饮代替,即在煮好的绿豆汤里加入小块的鲜西瓜。



>>>>
芹菜萝卜汤

  夏至时人体的气血往头部升发,很多人会出现头晕脑涨,对于脑血管脆弱的人,夏至前后出现脑血管破裂的危险也比较大,所以就需要适当地进行降气,一个简单的方法是用芹菜和萝卜煮汤喝。

  为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夏至时节宜晚睡早起。正午应避开炽热烈日,合理安排午休来弥补夜晚睡眠的不足。


  孙思邈在《孙真人卫生歌》中提到夏至的养生方法之一是:“夏至呵心火自闲”。意思是夏季经常练习“呵”字吐纳功,可以使人心平气静,对于老年人和久病者因气虚、气郁等引起的夏季烦躁不安,咽喉红肿热痛,汗多,手足发热等症状,有缓解和预防作用。

  夏至后将要入伏,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将要到来,因此,吟咏诗歌、品鉴文化之余,阅读公社也要提醒大家注意避暑、养生。身体健康始终是我们对大家最大的祝愿。


夏至习俗


  在我国不同地区,夏至有不同习俗。

北京

  “冬至饺子夏至面”。按照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每年一到夏至节气就可以大啖生菜、凉面了,因为这个时候气候炎热,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开胃,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健康。夏至这天,北京各家面馆人气很旺。无论面馆的四川凉面、担担面、红烧肉面还是炸酱面等等,各种面条都很“畅销”。



绍兴

  旧时,在浙江绍兴地区,人们不分贫富,夏至日皆祭其祖,俗称“做夏至”,除常规供品外,特加一盘蒲丝饼。而绍兴地区龙舟竞渡因气候故,明、清以来多不在端午节,而在夏至,是日,观者云集,热闹非凡。此风俗至今尚存。



无锡


  夏至这天,无锡人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谚语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


山东

  夏至这天山东各地普遍要吃凉面条,俗称过水面。莱阳一带夏至日荐新麦,黄县(今龙口市)一带则煮新麦粒吃,儿童们用麦秸编一个精致的小笊篱,在汤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里捞,既吃了麦粒,又是一种游戏,很有农家生活的情趣。平阴一带,夏至日祭祀祖先。  




  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至第四个庚日的十天为初伏,第四个庚日至立秋后初庚的十天为中伏,立秋后初庚起的十天为末伏。说起“三伏”,很容易想起相对的“数九”,想起“一九二九不出手”的冬至九九歌。其实,夏至也有九九歌: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脱冠首罗纱;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四九三十六,浑身汗湿透;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八九七十二,半夜寻被子;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这首歌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入伏后从炎炎酷暑到逐渐秋凉的天气变化。 

夏至风物


  “芒种玉秧放庭前,夏至稻花如白练”,夏至已经朝我们走来了。此时风物,纷纷呈现出最鲜明的盛夏特征。

  庭院中,不见石榴笑,但见榴花红,更有合欢枝上香浓,艳艳绒球在翠绿荫中团团簇簇。若是想起“莫愁帘中许合欢,清弦五十为君弹。弹声咽春弄君骨,骨兴牵人马上鞍”,未免感伤,倒不如“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来的畅快。



  此时杨梅也好。古人云:“夏至杨梅满山红,小暑杨梅要出虫”。苏州人干脆骄傲地说:“东山枇杷西山杨梅”,夏天的两种好水果在他们的地盘上都齐了,吃完枇杷吃杨梅。



  夏至亦是赏荷时节,“何故幽叹无缘见,夏风十里一潭碧”“含笑调薰风,两情著意尤浓,水精栏槛四玲珑,照见妆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夏至宜听蝉。“蝉”音“禅”,又名“知了”,凡世间事,知了便好。应时而生、应时而鸣,蝉在高高树上歌过一夏后,静待秋至生命终了,实在是最朴素的智慧。



  夏至更宜夜读书。“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夏夜漫漫,星河灿烂,偶尔外出宵夜尚可,多则未免伤身,不如读书,清雅而自得,乐可久矣。




来源/阅读公社综合整理
主编、监制/振华
副主编/晓洁
责编/张燕
制作/兰宇、跃升

版权声明:【阅读公社所使用的文章、图片及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