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小楼巧拒赏赐再得赏赐

 杏坛归客 2016-06-21

(54)

杨小楼巧拒赏赐再得赏赐

人物简介:杨小楼(1878-1938)名三元,京剧武生演员,杨派艺术的创始人。杨月楼之子,安徽怀宁人。在当时和梅兰芳、余叔岩并称为“三贤”,成为京剧界的代表人物,享有“武生宗师”的盛誉。

得赏赐,特别是得贵人赏赐,是人们求之不得的事情。可当你发现赏赐之物受之不妥,甚至有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时,你应该如何去拒绝而又不让赏赐人不悦哪?京剧名家杨小楼做的恰到好处。

清末同治、光绪两朝的实际掌权者慈禧,爱看戏,也懂戏,看戏成癖。当年清宫演戏有三处地方:一处是故宫的畅音阁,一处是中南海的怀仁堂,还有一处是颐和园的德和园。演戏的戏班,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宫内固定的戏班,称为“南府”(即后来的“升平署”,掌管宫廷演剧事务的机构)。另一种是由请进宫内演戏的名伶,也叫“内廷供奉”。当时的大角杨隆寿、谭鑫培、陈德霖、孙菊仙、汪桂芬、杨月楼、杨小楼、龚云甫等,都曾经被召唤进宫,担任“内廷供奉”。作为“内廷供奉”,常会受到重赏,待遇自然不低。当时西太后最欣赏的伶人就是谭鑫培与杨小楼。慈禧看过杨小楼的戏,说道:“这猴儿真不赖!并赐名“小杨猴子”。梨园界老辈儿陈德霖说:“老佛爷之喜欢小楼确是从心里喜欢。人家杨小楼到宫里来演戏,如同小儿住姥姥家来一个样。”杨小楼在宫里很吃香。有次演戏,把檀香架子撞到了。慈僖问他怎么回事,他回说一天连演了四出《挑滑车》,累的,慈僖听了没怪罪他,反而赏银二十两让他将养身子。

还有一次,慈禧太后去看著名京剧演员杨小楼的戏。散场后,她将杨小楼叫到面前说:“桌子上的这些糕点赐给你了,你可以带回去。”

杨小楼得到慈禧太后的赏赐后,跪在地上叩头谢恩,可是,他想要的并不是这些糕点,于是便壮着胆子说:“多谢老佛爷的大恩,这些尊贵这物,奴才不敢领,敢请老佛爷赏赐奴才点儿其他东西。”

慈禧太后并没有因杨小楼的请求而发怒,而是温和地说:“要什么?”

杨小楼又叩头说:“老佛爷洪福齐天,可不可以赐个字给奴才呢?”

慈禧听了,一时高兴,命人拿来笔墨纸砚,当即挥笔写了一个“福”字。

谁知慈禧太后一时疏忽把“福”多加了一点将“示”字旁写成了“衣”字旁。杨小楼一看,这字写错了,拿回去一定会遭他人议论,不拿回去吧,又有欺君之罪。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急得他冷汗直冒。

慈禧太后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过失,对此也感到有些不好意思,既不想让杨小楼拿走错字,又不好意思再要过来,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

聪明的杨小楼脑子灵活,连忙圆场说:“老佛爷之福,比世上任何人都要多出一点呀!一听,紧接着应和李莲英的说法,道:“老佛爷福多,这万人之上的福,此等大的神气奴才怎敢领呢!”慈禧太后正为不好下台而发愁,经他这么一说,就顺水推舟,笑着说:“你会说话,朕高兴,那就另赐一张吧。”随即又写了一张“福”给杨小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