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章
发文工具
撰写
网文摘手
文档
视频
思维导图
随笔
相册
原创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图片转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明儒学案
[清] 黄宗羲
卷五十八 东林学案一
前言
端文顾泾阳先生宪成
小心斋劄记
商语
论学书
当下绎
忠宪高景逸先生攀龙
语
劄记
说
辨
来自: DonaldKing2589 > 《四库全书类古籍》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明儒学案·江右王门学案·贞襄聂双江先生豹
未发无动静,而主乎动静者,未发也。问:“闲思杂虑,祛除不得,如何?”曰:“习心滑熟故也。习心滑熟,客虑只从滑熟路上往还,非一朝一夕之故也。若欲逐之而使去,禁之而使不生,隳突冲决反为本体之...
《明儒学案》卷十一 浙中王门学案一(四)
良知天理原非三义,以心之灵虚昭察而言谓之知,以心之文理条析而言谓之理。而磨之之功又於何所乎?註《中庸》者,谓“未发之中,人皆有之,至发时而后有不中节“。曰:“此未知未发之中也。未发之中,...
知行录之二 传习录中
抑在于吾心之良知欤?" 良知不由见闻而有,而见闻莫非良知之用,故良知不滞于见闻,而亦不离于见闻。若是从兄的良知不能致其真诚恻怛,即是事亲的良知不能致其真诚恻怛矣,事君的良知不能致其...
王守仁之《传习录》(上)11
同样的,经常砍伐(放任良知失去),良知就消亡了。“孟子良知”有存有亡,存时当然不必再说,但是,亡的时候,只有在“阳明良知”具有监察能力的觉知前提下,才有可能回归到“孟子良知”,此时唯一的...
传习录摘录(中)
因为事物天理不在我心之外,在我心之外去寻求事物天理,也就是没有事物天理了。先生说:《大学》的工夫就是“明明德”,“明明德”说的...
王阳明思想中的“独知”概念 ——兼论王阳明与朱子工夫论之异同
二人之异同在于:阳明将在朱子那里本只是心之已发的“独知”工夫、一节工夫提升为全体工夫,独知工夫不仅与朱子未发前之“涵养工夫”(即“偏言”之“戒惧工夫”)合并,而且也与朱子“格物穷理”工夫...
《明儒学案》卷十六
觅心失心,求物理失物理,求良知失良知,知静非静,知动非动。自知瞒良知,又是良知;(《与谢高泉》) 来谕“凡应酬未尽,是良知本然条理,故於精神足时,太涉周旋,似有所加;到困惫后,便生厌心...
《传习录》笔记
未发就是良知,外因诱导情绪,发了只要在良知的范围内,皆中节,就是和,就是良知的行。人只需要致良知就可以解决所有社会问题,否定外部环境对于所谓良知的客观影响,否定致良知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客观...
阳明辑要
持志如心痛。问曰:“好色、好利、好名等心。固是私欲。如闲思杂虑,如何亦谓之私欲?”先生曰:“毕竟从好色、好利、好名等根上起,自寻其根便见。如汝心中,决知是无有做劫盗的思虑,何也?以汝元无...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