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年记忆

 youbam0619 2016-06-21
小时候最盼望的事就是过年,现在感觉好像无所谓了,因为不想看到自己岁数的增长,更不想看到奶奶变衰老。


 记忆里的除夕都是跟奶奶在一起过的,可能爸爸妈妈认为我可以帮奶奶做些事儿,就总鼓励我跟奶奶在一起过年。先开始,我自然是不愿意的。除夕晚上整个村子里灯火通明,几乎家家都挂大红灯笼,在这充满节日的气氛里跟弟弟一起玩儿多好。可是架不住爸妈的劝说,想到亲爱的奶奶一个人在另一个家里忙忙碌碌就不舍得了。

   奶奶很能干,做什么都好吃。为了准备过年的食物,她早就开始忙活了。炸带鱼、炸小黄鱼、萝卜丸子、山药丸子、小块小块的炸肉……基本上除夕的前一天,奶奶已经把不同种类的油炸食品一盆盆地准备好摆在厨房的桌子上了。家乡过年还有一种特殊的食物——“冻”,这是用猪脚或猪皮加上花生米熬汤后冷冻而成的。吃的时候只要用刀割一些,再切成小块儿装在盘里就行了,既美味又方便。小时候对这种食物很感兴趣,地冻天寒时餐桌上一上此菜,就有种要吃冷饮的兴奋感,虽然它是咸的不是甜的。只是不知何时开始,在家乡过年的餐桌上“冻”已几乎不见了。

一般来说,年三十的上午家家户户都要大扫除,贴春联,奶奶更是每年都要买喜庆的年画来贴。刚开始的年画都是纸质的,奶奶买的那些画面上大都是胖娃娃骑鲤鱼之类。后来年画变成了塑料质地的,塑料质地的似乎比纸画颜色鲜艳,且贴在墙上明晃晃的更引人注目。每次贴年画奶奶都郑重其事地问:歪没歪?好不好看?我就极其认真地答:不歪,好看。于是,奶奶就开开心心地一再抚摸画上的胖娃娃,并欣喜地一再打量这年年都会换新的年画。奶奶还特别喜欢挂历,每年都要挂一本新的出来。一本挂历一般有十二张,每月占一张。有的主题是美女,有的主题是山水风光、吉祥花鸟等。可惜的是,现在年画和挂历已经极少见了。

年三十下午人们一般都会洗发、理发,这样的安排是很有道理的。北方的冬天家家都用煤炉取暖,室内灰尘特别多。人们整个上午都在做卫生,自然会把身上、头上弄得很脏,所以下午就该搞个人卫生了。家乡有句谚语:三十洗洗头,一年到头都不愁。至于理发,可能人们都习惯这时候的洗头了,所以顺带也就理发了。于是,每个年三十都是理发店生意最忙的时候。小时候奶奶每次都先给我洗头发,然后再自己洗,她洗好之后还会让我拿剪刀帮她把头发修剪一下。我剪得很差劲,常常是拿起剪刀就不知该如何下手,可她每次照照镜子之后都会对我说:不错,比你姑姑那时候给我剪得好。慢慢地,我也就放松了,手法熟练起来,一般给奶奶剪过之后,还会帮妈妈也剪剪。

洗过头、理过发以后,一般就快到傍晚了。人们要开始忙着包饺子了,这次包饺子可跟平时不一样,因为过年要包至少两种馅才行:荤的素的都得包。奶奶的解释是,我们过年吃饺子,也要用饺子供养天上地上各路神仙,他们是不吃荤的。所以,包饺子要准备两种不同的馅料,虔诚的奶奶严格按照顺序来,必须先把献给神仙的饺子包好,才可以包自己吃的。包到最后还剩一点儿面和馅的时候,就要主动停止了,因为要想年年有余,就必须把什么东西都余一点儿。一开始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妈妈告诉我原因后,也就不再无聊地问“为什么要剩了”。

吃过饺子,鞭炮声就开始响起来了,此起彼伏,断断续续却从不停止。我和奶奶看着春晚,计划着第二天早上要几点起床。我要出去拜年,奶奶则要在家等候来拜年的人们。那时候还没有手机、网络等拜年利器,看了一会儿春晚,我们互相说说对新年的期待,就在阵阵鞭炮声中入睡了。

如今的我似乎已经习惯在异地过年。只是除夕夜的鞭炮声不断勾起我的思乡情绪,根本无法入睡。怀念枕着家乡的鞭炮声入睡的日子,因为它再响也不打扰我的睡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