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藏书印与版本鉴定

 老刘tdrhg 2016-06-21

藏书印与版本鉴定,古籍工作所需

藏书印与版本鉴定

玺印和符节一样,最早是用做取信的标识。从何时起,把玺印钤盖在书籍上,作为收藏、校读、鉴赏等等的印记,不可确知。唐王建《宫词百首》中有:“集贤殿里图书满,点勘头边御印同,真迹进来依数字,别出锁在玉函中。”王建是唐代宗大历十年(775年)进士,初为渭南尉,历秘书丞、侍御史,太和中出为陕州司马。其《宫词》当成于元和长庆年间①。可见藏书用印,早在雕版印书之前。 在书籍上钤盖印章的习尚,以明清两代为最盛。当时的一些比较知名的藏书家,差不多都有几方,甚至几十方,各种形制,不同印文的印章。这些藏书家,很多人又是当时的知名学者。他们学有专长,精于鉴别。因此,他们的印章被后人认为是认定、鉴别版本的重要根据之一,很受目录学家、版本学家和藏书家的重视。过去编制的许多藏书目录,都把印章作比较详细的著录。

印章和版式、行格、字体、纸张、墨色、讳字、刻工、序跋、牌记等等一样,都是鉴定版本的根据,但是又有不同。版式、行格等条件是先天的,是在成书过程中产生的,是鉴定版本的主要根据。印章则是后天的,是在图书流传过程中钤盖上去的,对于鉴定版本只能起辅助作用。但是印章却有一个独到之处,即凭藉它可以考查出一本书的流传源流。这一点,对于确定一本书的版本,也是很重要的。书商射利,伪造版本,也往往是在这一点上露出马脚。就印章本身来说,也自有其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印文作为史料,可用以考查一个人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