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政坛之外的武则天

 唯二之选 2016-06-21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女人。她不是只与政治斗争紧密相关,她的生活状态就好比一幅画卷,时而鸟语花香,时而疾风骤雨。随着这幅画卷的展开,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政坛以外,更加真实鲜活的武则天。

相貌之谜

武则天是一位美女这是毫无疑问的,要不然她也不会被唐太宗看中,封为才人。但是武则天究竟长什么样子呢?据说太平公主最像武则天,史书对太平公主的相貌是有记载的,“公主丰硕,方额广颐”(《旧唐书》)。她体态丰腴,脸蛋饱满,额头也比较宽,这符合唐代的审美标准。史书说“则天以为类己”,所以武则天可能差不多也是这个样子。

另外,武则天个头可能不低。由于遗传基因的缘故,武家人普遍个子都不高。史书有记载的武懿宗、静乐县主,都是小个子,但是武则天是个例外,有唐代文献说“武氏最长,时号‘大哥’ ” (《朝野佥载》),这里“长”念chang,不是zhang,武则天绝不是他们家族里辈分最高的,那就是说,她的个子是家族里最高的。那是不是矮子里拔将军?因为武家人都矮嘛。这不好说,但起码可以说武则天个子不低。

虽然史料里有各种线索,但都是文字记载,并没有一张可信的武则天的画像流传下来,尤其是与她同时代的人给她画的像。大家见到的流传比较广的一幅画像出自《历代古人像赞》。这是明弘治年间画的,服饰有很多和唐朝不符合的地方,只可以看做明朝人的想象,可信度很低。而且此图中的武则天被画得阴阳怪气的,图中还有文字:“屠虐宗支,毒害忠良,攘窃神器,淫秽纲常。”据此可知,这幅图的作者是站在传统的封建价值观基础上对武则天大加指责的,自然有所偏见。

历史上还有几幅画,人们推测里面有武则天,但都缺乏过硬的证据。比如,《唐后行从图》被认为是唐代著名大画家张萱的作品。张萱与武则天基本同时代,这如果真是他创作的,那图中“唐后”是武则天的可能性就很大了。那么,究竟是不是?由于原画已经比较模糊了,我们来看一下今人临摹的《唐后行从图》:这幅临摹的画里“皇后”的形象比较清晰,的确符合史书中记载的武则天的体态特征,所以有现代学者据此认为这幅画像就是描绘武则天的。可问题在于,这幅画是不是唐代的还有疑问。有人根据其中出现的太湖石以及竹子的画法,认为恐怕是宋以后的作品,而且这幅画也没有题记文字,所以很难断定画的就是武则天。

还有一些雕像也被认为有可能是按照武则天的真容塑造的,最著名的就是洛阳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

大佛净高17米以上,是龙门石窟第一大佛,十分雄伟壮观。有一种说法是,这尊大佛的脸是按照武则天的相貌雕刻的,理由是修建这尊大佛的是高宗皇帝,武则天当时把脂粉钱捐出来赞助。按照古人的传统,捐钱的“供养人”会通过某些方式,比如壁画、雕像等,把自己的形象留在佛祖身边。但一般来讲,将自己的脸直接“安”到佛祖身上的并不多见,尤其此时武则天还只是皇后,她敢不敢如此大胆还是个疑问,起码没有史料做直接的依据。有关大佛建造的历史记载,主要是刻在这里石壁上的《河洛上都龙门山之阳大卢舍那像龛记》,里面说大佛是咸亨三年(672)唐高宗下令修建的,“皇后武氏助脂粉钱二万贯”。至于佛像的面部形象依据了什么,没有提及。武则天要是真的敢把自己的脸留在这里,也就敢在文字里提这事儿,但没有任何文字资料记载此事。只是因为这尊大佛的形象很接近《旧唐书》里“方额广颐”的记载,所以人们就产生了很多美好的遐想。那到底是不是?谨慎地说,我们无法肯定,也无法完全否定这种说法。

武则天小时候在四川广元生活过,广元的皇泽寺里也有她的塑像,可能是有所依据的。但原件已经损坏,现存的是后世翻修的,所以也很难说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武则天的真容。

养生达人 

《新唐书》记载:“太后虽春秋高,善自涂泽,虽左右不悟其衰。”武则天退位时已经年过八十,但身边的人也不觉得她像个八十岁的人,因为武则天很善于保养,据说她有秘方。

唐代医学家王焘写的《外台秘要》里记载过一则“近效则天大圣皇后炼益母草留颜方”,只是,制作也是非常麻烦的。主要材料是五月五日采集的益母草,采的时候根上不能带土。之后,晒干,用一个泥炉子将其烧成灰,用水搅合,然后让它发酵,捏成鸡蛋大小的团子,再晒干,再用炉子烤,烤的时候还要注意不能烤得发黄发硬,要烤出白色。最后用玉锤研碎,再筛,连续研三天,这才是成品。用它洗脸洗手,据说可以使皮肤白嫩。

她的女儿太平公主受她的影响,也善于保养。据说太平公主也有一个美容方,是唐代一本叫做《韦氏月录》的书记载的。方法比较简单:七月七日取乌鸡血,和上三月三日收采的桃花末,用来涂脸。据说三日就有效,可使皮肤白皙。

武则天相貌与年龄的视觉误差曾导致她的儿子唐中宗产生了强烈的心理震荡。神龙政变发生,武则天被推翻了,心情很差,再加上病痛折磨,所以也没心情保养化妆了,结果一下子老态龙钟,完全成了八十多岁人的样子。唐中宗去看望母亲,他已经习惯了母亲那副年轻的面孔,一进门却大吃一惊:母亲如此苍老,和以前简直是判若两人。唐中宗大为伤心,他觉得正是自己使得母亲变成了这个样子,所以非常内疚。

后来武则天去世,唐中宗亲自护送母亲的灵柩回长安,想把武则天埋到乾陵。但大臣反对,理由是卑不动尊。武则天去世前特地留下遗嘱,去帝号,号“则天大圣皇后”。既然是皇后,那就不应该打开乾陵地宫。乾陵地宫的墓道是用石头填塞的,石头之间用铁连接,要想打开必须费很大劲儿,大臣们认为这样会惊动高宗皇帝的灵魂。但中宗还是力排众议,将武则天葬入乾陵。    

为了维护母亲的形象,唐中宗很反感大家称他为“中兴之主”。“中兴”本是朝廷内外许多人共同的期待,希望他成为带领大唐复国并且中兴的领袖。但唐中宗自己不认可。他刚刚复位时,天下很多寺庙、道观都改名“中兴寺”或者“中兴观”,表达对李唐复国的欣喜。可后来唐中宗却下令,所有叫“中兴”的寺庙或道观一律改名“龙兴”,不许任何人说“中兴”。唐中宗这样做无非是表示不愿意与自己的母亲划清界限,所以他也很亲近武家子弟,这也就为后来一系列的宫廷政变埋下了伏笔。唐中宗之所以这样做,还是武则天容貌的变化对他的心理冲击力所致。

除了皮肤保养,女皇的餐桌也很另类。武则天爱吃什么,平时都吃什么,这方面的史料实在是太稀缺了,民间倒是有一些传说。洛阳是武则天最爱的城市,她当皇帝后大部分时间是在这里度过的。洛阳有个著名的“水席” (洛阳的特色宴席),头道菜叫做“燕菜”,据说就和武则天有关系。说是有一年洛阳郊外菜农种出一个重三十多斤的大萝卜,菜农视其为祥瑞,便将其进献给武则天。武则天让御厨把它做成菜,御厨们把萝卜切成花形,配上山珍海味烹制成一道汤菜。武则天吃了赞不绝口,因为那萝卜切得酷似燕窝丝,当即赐名为“假燕菜”。从此,这道菜风靡开了。

作为书法家、书法迷的武则天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书法史上第一高峰期,隋唐时也涌现过一大批优秀的书法家,其中就包括武则天。

唐代窦臮(ji)写过一篇回顾书法历史的文章叫《述书赋》,其中上篇里说:“今记前后所亲见者,并今朝自武德以来迄于乾元之始,翰墨之妙可入品流者,咸亦书之。……唐四十五人:神尧皇帝、文武圣皇帝、则天武后……”窦臮是唐中期人,他认为从唐朝建国到唐肃宗时期能称得上书法精妙的一共四十五人,其中包括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等,还包括唐高祖,唐太宗和武则天。

这还真不是窦臮拍马屁,这几个皇帝包括武则天的确是书法家。武则天善于写飞白书和行草,其他字体也不差。至今我们还可以看到武则天亲自书丹的《升仙太子碑》,原碑在河南偃师县。碑文是用行草书写的,据说这是中国第一块以行草书写的碑,反映了武则天突破常规、大胆试探的做事风格。她的行草被历代书法家奉为精品。

武则天当了皇帝之后,更有条件精练书法了,因为唐代宫廷内书法精品实在是太多了,这全要归功于唐太宗。唐太宗是个收藏家,尤其热爱魏晋时期的书法,比如“二王”的作品,常以重金四处求购,还组织褚遂良等人做鉴定,所以唐朝宫廷内有大量的书法精品,包括著名的《兰亭集序》。这样,武则天就有很多的书法经典可做字帖。武则天自己也曾经搜集“二王”书法。《法书要录》记载,武则天手下有个大臣叫王方庆,是东晋著名宰相王导的第十世孙,家中有历代先祖的作品,这里面包括王羲之的,当时只剩一卷了,加上其他王氏先祖的作品一起献给了武则天。武则天要,王方庆敢不给吗?这是无奈献出。但是没想到,武则天下令调集书法高手,将这些书法作品临摹了一遍,然后把临摹品留在宫内,不仅把原件还给了王方庆,而且还用各种宝物织锦将这些书卷重新加以包裹。人们都称赞武则天这事做得有分寸,仁义。

唐代有个学者叫武平一,他是武家子弟,小时候在宫廷里生活过,所以他说的宫内的事情应该有较高的可信度。武平一写过一篇文章叫《徐氏法书记》,描述了宫内各种书法藏品,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洎大圣天后御极也,尤为宝啬。”就是说武则天登基后,对宫里这些书法藏品特别爱护,甚至已经到了抠门的地步。唐代《法书要录》记载,有一次,武则天当着群臣的面品评朝中大臣们的书法,其中品评到狄仁杰,她夸赞狄仁杰“能书”,也就是说字写得好,这对狄仁杰来说是莫大的荣誉啊。狄仁杰很谦虚,说:“我那是凭着天性瞎写的,算不上写得好。关键是我自幼没见过古人书法精品,所以写字全靠感觉。”于是,武则天下令从大内库房里拿出“二王”真迹二十卷,然后派一个五品的宦官带着给诸位宰相看。大家欣赏完,心里想着:能不能留给我们临摹一下啊?没想到那宦官一看:都看完了是吗?就把那些书法一卷,拿回去了。敢情就是给宰相们扫一眼啊。武则天为什么这么小气?恐怕是因为爱惜这些文物精品。

摘自《她世纪:隋唐的那些女性》 文 / 于赓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