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博物光影】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黄金时代的城市遗产

 花小鼠 2016-06-21

地处五大湖区的克利夫兰,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美国内陆重要的制造业中心。狭长的城市一头是高楼挺拔、靠近港口的商业区,另一头是文化设施集中的文化区。

然而时过境迁,今天的克利夫兰虽不至于像盛极而衰的汽车城底特律那样破败、破落、破产,但也早已告别了昔日繁荣。商业区和大学区之间,当年人声鼎沸、欣欣向荣的工厂区人去楼空,只有当年种植在楼旁的树木依旧枝繁叶茂、参天凌云。草木枯荣、人事代谢,即是只是匆匆过客,恐怕也会为城市的兴衰而感慨万端。

与商业区的清冷和工厂区的死寂相比,在远离商业区和工厂区的一片高地上,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自然史博物馆、植物园、历史学会……这些文化机构簇拥而成的文化区,宛若世外桃源。

与旧馆的中规中矩不同,黑白两色石材与玻璃幕墙构成的新翼,也成为折射周围景色的镜廊。

2011年,新翼已经完成的部分,包括博物馆的位于北侧的主入口和陈列西方艺术以及埃及近东艺术的东翼。陈列中国日本等东方艺术的西翼,则迟至去年年底方才落成开放。

一层大厅

2011年,地下一层来自南京的傅抱石特展,也可视为对东方艺术部分闭展的一种弥补。尽管收费,参观者却远比常设展更多

扩建完成状态的博物馆馆舍模型

博物馆开放部分与扩建施工部分的隔断上,不但有按照时间轴进行图片展示的工程进展,还别具匠心的设置三个圆形的窗洞,代表过去、现在、和未来。除了“过去”和“未来”是以图片示意的灯箱,中间的“现在”则是一道可以看到博物馆中庭施工实况的玻璃窗。尽管尚未完工导致不能尽览馆藏尤其是中国藏品的遗憾,但这样别具匠心的展示,相对于藏品、展览虽微不足道,却未尝不是一种对到访者的尊重和补偿,值得国内博物馆乃至公共服务机构好好借鉴。

透过圆窗,建筑之中的宏伟中庭尽在眼底(2011年时的状态)

展厅中沉醉于艺术的观众

埃及与近东艺术展厅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不只是让中国人念念不忘的“八代遗珍”书画宝库,更是一座现在多少有些落魄的城市在飞速发展的昨天,留给今天的宝藏,或许同时,也是让人能够看到未来希望的一扇窗。

近于萧瑟的城市,也不缺少博物馆的公共教育

文化区的几大公共文化机构,正是以博物馆外的巨大草坪为中心排列

而这黄金时代的城市遗产,难免会让人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联想。黄金时代也会有褪色的一天。鲜花着锦的今日中国,用民众几十年的辛劳所得,改善着当下的生活,变幻着城市的面貌。而未来将会怎样?今天的我们,又会如何让我们的子孙和未来的城市记得当年的辉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