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哮喘发作受到患者和环境两大因素的影响,主要有遗传因素、空气污染、室内通风不良和接触变应原等。哮喘多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重,是儿童时期最为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不仅影响儿童身心健康,还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20余年来,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以每10年大于50%的速度增长。哮喘的防治,应当引起广大家长朋友的重视。 目前,我国儿童哮喘的总体控制水平不佳,这与哮喘儿童家长对疾病认识不足等因素有关。2016年世界哮喘日的主题是:哮喘是可以控制的。对哮喘儿童的控制治疗应尽早开始,并且要坚持长期、持续、规范、个体化(根据每个哮喘儿童的不同情况而给予最为优化的治疗方案)的治疗原则,这样有助于控制疾病,改善疾病的结局。 雾化吸入治疗是将药物的水溶液或混悬液经雾化器分散成悬浮于气体中的液滴或固体微粒,通过吸入的方式沉积于呼吸道和(或)肺部,雾化吸入治疗具有药物直达病变处、病变处局部药物浓度高、起效快、疗效高、不良反应小、无创伤、无痛苦以及使用方便等优点,目前广泛用于治疗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特别适用于哮喘儿童。 儿童哮喘的治疗药物主要有:糖皮质激素、白三烯调节剂、β2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能药物等。其中吸入糖皮质激素是哮喘长期治疗的首选药物。有研究证实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幼儿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方法,尤其适合婴幼儿哮喘的长期治疗。 影响雾化治疗的因素有气溶胶大小和物理特性、患者的气道结构因素等,其中气溶胶大小是决定雾化治疗作用的主要因素之一,只有粒径在1-5μm范围的气溶胶才能够沉积在下气道及肺泡,其中3-5μm的气溶胶易沉积于支气管。 目前儿科用雾化器主要有两类:压缩式雾化器和网式雾化器。《雾化治疗专家共识(草案)》建议:选择雾化器时,应了解雾化装置产生的气溶胶大小。在雾化吸入治疗中,影响疗效的关键因素是雾化粒子的大小。粒子越小越能达到肺部深处,只有当药物被雾化至小于5μm的粒子时,才能达到支气管,并直接、迅速地起作用。压缩式雾化器产生的气溶胶直径变化较大,常因品牌和批号不同所产生的气溶胶微粒的大小存在较大差异,此外气溶胶直径还受到多种因素如驱动气流等的影响。网式雾化器利用超声将药液挤出,通过一个布满 ( 数千个 )直径约3 μm微孔的不锈钢筛网,所产生的气溶胶在3μm左右,小且均匀,能有效沉积在下气道和肺泡。 网式雾化器的原理图如下: 两种雾化器所产生的雾化颗粒在肺内的沉积率和在气道的总沉积率,网式雾化器均显著高于压缩式雾化器。对于两种雾化器的雾化效率,网式雾化器雾化输出的药液比例明显高于压缩式雾化器,残留下来的药液比例更少,雾化所需的时间更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