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穿越千年,古人过夏至,美得过分!

 方远图书馆 2016-06-22

  夏至,意味着高温天气的到来,即民间所说的“数伏”正式开始,21世纪的我们,有空调吹风,有冷饮解暑,还有手机电脑能上网打发燥热时间,可在千年前的古人,他们是怎么度过这炎炎夏日的呢?让我们从古人留下的画作诗词中寻找答案吧——



  室内

  ●

  纳凉

  古代虽然物质条件不如现在,但也有各种实用的纳凉避暑方式。


  《水殿招凉图》


  宋 《纳凉观瀑图》

  夏夜追凉

  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在微凉不是风。

  如上图中这些凉屋建筑,隐于山水间,藏于树荫下,室内以石头为床,用玉晶盘装冰块,还有仆人站在一旁对着扇扇子,好不惬意!



  西瓜

  顾逢

  多处淮乡得,天然碧玉团。

  破来肌体莹,嚼处齿牙寒。

  清敌炎威退,凉生酒量宽。

  东门无此种,雪片簇冰盘。

  没有西瓜的夏天就不是完整的夏天,这从古代就有了。古代各式冷饮也种类不少,据说,元世祖忽必烈最爱喝牛奶,夏天命人在牛奶中加入冰块,延长了保存期而且“奶冰”口感很好,再加入了蜜饯和果酱,这就成了最早的冰激凌原型,自古就是舌尖上的民族啊!



  七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夏天最最原始的纳凉工具莫过于扇子了,古代用的扇子种类繁多,有折扇、竹扇、绢扇、羽扇、葵扇等,在酷热的夏季,几乎人手一扇,富贵人家的扇面往往装饰精美,有各种名家山水书法作品,比我们现在用的更精致哦。



  浮生六记

  沈复(清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古人夏天对可恶的蚊虫采用避驱的方式,设纱橱隔绝,也就是我们现在也在用的蚊帐。另外,在焚香中加上菖蒲、野菊等具有浓郁芳香气味的植物或药材来熏蚊蝇。


  元 刘贯道 《消夏图》


  宋 王齐翰《槐荫消夏图》

  夏日金陵制幕即事

  王同祖(宋代)

  荷花池畔竹凉床,一枕闲消夏日长。燎过水沉天正午,旋移小艇采莲房。

  现在我们夏天睡凉席,而古代人天热了就换一张竹子制成的凉床,夏天有凉风了就搬到宽敞庭院或四面透风的亭榭,披风听泉而眠,“堂中无长物,独置湘竹床”。或者凉榻移至芭蕉下,更有情调。


  消暑

  白居易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在古代有限的生活条件下,想真正的消暑,还是学习下白居易大师的精神消暑法,“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就是我们常说的“心静自然凉”。


  外出

  ●

  游玩

  “智者乐山,仁者乐水。”炎热的夏天也挡不住文人墨客们外出游山玩水的热情,所以才有了那么多描绘夏日山水的佳作和诗篇。


  明 刘珏 夏云欲雨图

  法尔不尔

  释重顯(宋代)

  夏云多奇峰,干城冷相映。

  借问诸禅僧,那箇堪凭定。

  干城高锁月,夏云欲为雨。

  若谓非全功,子细看规矩。

  古代的青山绿水,无添加无污染,绝对是旅游的好去处。


  清 王鉴 九夏松风图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唐代)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度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烦夏莫如赏夏,约上三两好友相伴出游赏景,古人的心胸真不是我们现代人能比。


  明 陆治 竹林长夏图

  首夏

  释善珍(宋代)

  首夏山中风物和,不妨老子小婆娑。

  竹亭晴坐燕泥少,花迳晓行蛛网多。

  云表危峰干北斗,道傍古树识东坡。

  匡庐深处堪归隐,岁月澜翻奈老何。

  结语:

  现在大家会不会觉得古人的夏天美的如此诗情画意,都想穿越过去了?

  不管你想不想穿,反正墨菲此刻只想做个空调房里的码字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