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 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作者 / [唐] 白居易 白居易写这首诗的时候一定是嘴馋得不行了。在洛阳酷热难耐的夏至天里,怀念起十三年前做苏州刺史的日子,那苏州的美食,必使他口水涟涟。 前八句写尽苏州夏至前后的水国吴风,“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好似一场永不散场的筵席,让人恨不得马上买张高铁票直接杀奔苏州去。这就是回忆的美妙,尽管老白在苏州任上只不过一年多的时间,却足够他回忆起来没完没了。 白居易和刘禹锡两个人与苏州的渊源都很深。白居易十四五岁的时候就跟着家人在苏杭两地居住过,而关于刘禹锡的身世,有一种说法是出生在苏州嘉兴县。在老白离任苏州五年后,刘禹锡也到苏州做过刺史,所以说“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后来两人又都在东都洛阳任职,一起过着半退休的生活,住的也近,常常诗酒往还,对于苏州无疑是有许多共同语言的,所以说“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白居易和刘禹锡的第一次相遇,和苏州也有关系。那时老白离任苏州,老刘离任和州,两人返京途中在扬州遇上了。喝得兴起,老白写了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开头两句便是:“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可见两人喝得很嗨。刘禹锡也不甘示弱,和了一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老白为老刘外放二十三年大为不平,而老刘则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答之。 老刘天性大条,喜欢给自己灌鸡汤,是个天生的“乐天派”,而白居易自号“乐天”,所以这两人不臭味相投,那简直是天理难容。相遇之前两人便有神交,多有唱和,此次相遇,更是结下诗歌的梁子,一言不合就斗诗,一斗就斗了几十年。白居易后来把这些诗编成《刘白唱和集》,竟达五卷之多,而最初的两卷就有138首,还只是个精选,没把两人酒后瞎喷的篇什算进去。白居易将这套《刘白唱和集》抄录两本,分送两家子孙收藏,可见基友情深。 荐诗 / 流马(wechat:he-liuma) 2016/06/21
回复 朗读 ,可至喜马拉雅的读睡首页收听慧子、彭艳戎、小米的朗读,其中彭艳戎版配乐是袁田:短歌两则,小米版配乐是管平湖 - 阳关三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