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常心电图】③

 山东九日游 2016-06-22

J

J点是QRS波群终点与ST段起点的结合点,称为J点。一般J点位于基线上。J点可随ST段移位而发生上下移位。提早复极综合征时常见明显J波,J波还与低温有关。出现明显J波者,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

J点的机制尚未彻底阐明,有认为它是肺动脉圆锥部的除极波,而U波是它的复极波。J点在胸壁导联较明显。

PJ间期

从P波起点至QRS波群终点的时间称为PJ间期(或PJ时限)。PJ间期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除极结束的时间。测量PJ间期的方法是自P波最早开始的导联测量至QRS最晚结束的导联。正常PJ间期≤260ms。在典型预激综合征是QRS延长的时间恰好代偿了PR间期缩短的时间,故PJ间期正常。但在束支传导阻滞、弥漫性室内传导阻滞者,PJ间期延长。

ST

QRS波群终点至T波起点的一段基线称为ST段。ST段时间在50?150ms之间。

正常情况下ST段位于基线上。在肢体导联ST段抬高﹤0.1mV,胸壁导联抬高﹤0.25mV仍属正常。ST段移位的程度还与QRS振幅有关,S波越深,ST段抬高越明显。ST段异常抬高见于心肌梗死超急性损伤期、急性心肌梗死、变异型心绞痛、急性心包炎、心脏手术以后、冠脉造影术、PCI术、早期复极综合征、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等。

ST段下降不超过0.l0mV。ST段呈水平型、下斜型及低垂型下降≥0.l0mV者有意义,见于急性与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室肥大、束支传导阻滞、心肌炎、心肌病、药物影响电解质紊乱等。

T

T波可以呈现多种形态,以R波为主的导联T波应保持直立,T波与同导联R波的比例不应小于1/10。在胸壁导联V1、V2、V5、V6的T波直立,V3、V4的T波不应出现低平,切迹或倒置。V4是反映T波变化最敏感的导联。心肌缺血引起的T波改变最早出现在V4导联上。V1、V2的T波﹥V5、V6的T波;在40岁以上,可见于左室负荷增重及冠心病等,在青少年属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或正常变异。

T波时限在50?250ms之间。T波振幅愈大,T波时限愈长,反之亦然。

QT间期

自QRS起点至T波终点的时间为QT间期,测量方法是,自QRS最早出现的导联测量至T波最晚结束的导联。心率在60?lOObpm时,QT间期360?460ms,多在400ms左右。

QT间期代表心室开始除极到心室复极结束的时间。QT间期随心率增快而缩短,又随心率减慢而相应延长,QT间期的变化可以反应在每一次心动周期上。

QT间期缩短见于高钙血症;QT间期延长见于低钙血症、低钾血症、心肌缺血、QT间期延长综合征、心室肥大、束支传导传导阻滞、脑血管意外、高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等。

QT间期离散度

在同步记录的12导心电图上,最长QT间期减去最短QT间期的差,称为QT间期离散度(QTd)。正常人QTd﹤50ms。QTd延长见于冠心病、糖尿病、心肌病等,易于发生恶性心律失常。

U

U波在胸壁导联较肢体导联明显,特别是以V3或V2导联最明显,正常U波﹤0.1mV,不应高于T波。U波时限160?250ms,平均200ms。U波方向与同导联T波一致。U波增大及倒置,其临床意义往往比T波改变更重要。

临床上只有正常窦性心律、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者具有上述特点的心电图,才能诊断为正常心电图。

健康人总是正常心电图。但是正常心电图不全都是见于正常人。有些心脏病,甚至是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也总是正常心电图,因此,常规12导心电图正常,不是健康的代名词。要彻底排除冠状动脉病变,需作进一步检查,如运动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