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之声第99期 愿您每每聆听,屡屡获益! Listen more, gain more! 微信公号Wechat:voiceofcm 微信私号:1811670699 【中医在你我身边】之 经典随行(二):桂枝芍药知母汤 作者:陕西基层中医赵崇武 编校:刚子医生 二、桂枝芍药知母汤 接着说说桂枝芍药知母汤,正是因为这首方子,三婶成为了我的铁杆粉丝,母亲告别了失眠,名医乏术的患者亦收到良效。 1、古方赢得开门红 2010年冬寒假回家,三婶听闻我两味药治好了母亲的烦热病,自己浑身疼痛数月,辗转就诊,收效甚微,遂求诊于我,诉浑身关节疼痛,屈伸不利,恶寒喜暖,夜间口干,大便干。察舌红,脉浮紧,诊断为历节病。显然风寒湿邪闭阻经络,久郁化热,当寒热并用,故予桂枝芍药知母汤原方,药进一剂即收显效,三婶关节痛骤减,后以此方加减,三婶病情得以平复。 2、失眠得愈为哪般? 家母因扭伤后,逐渐出现右臂至右肩部冷痛,恶风避寒,屈伸不利,上肢欲举不能,欲放不宁,夜不得寐。察舌质嫩红,脉微细。予桂枝芍药知母汤,连进8剂,屈伸灵活,疼痛明显缓解,诉睡眠明显好转,卧榻即眠。有心治关节痛,却无意中治好了母亲的失眠,我既是喜悦,又是疑惑,这是为什么呢? 当我读过清代大医叶天士之《临证指南医案·不寐》后,方有所悟(这里得感谢另一同道小兰,因为当初是他鼓励我看这本书的)。书中指出“不寐之故,虽非一种,总是阳不交阴所致”。细想家母之证,系扭伤后,阴寒循经内侵,盘踞阴位,阳不入阴,发为不寐。故以麻黄、桂枝、附片、白术、防风、生姜之属助阳以逐阴,白芍、知母、甘草化阴以和营。全方可收到调阴阳、和营卫之功。阴平阳秘,营卫畅行,自然安寐! 附:节选清代名医、四大溫病學家之一之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不寐》内容。不寐之故,虽非一种,总是阳不交阴所致。若因外邪而不寐者,如伤寒疟疾等暴发,营卫必然窒塞,升降必然失常,愁楚呻吟,日夜难安,当速去其邪,攘外即所以安内也。若因里病而不寐者,或焦烦过度,而离宫内燃,从补心丹,及枣仁汤法,或忧劳愤郁,而耗损心脾。宗养心汤,及归脾汤法,或精不凝神,而龙雷震荡,当壮水之主,合静以制动法,或肝血无藏,而魂摇神漾,有咸补甘缓法,胃病则阳跷穴满,有灵枢半夏秫米汤法,胆热则口苦心烦,前有温胆汤,先生又用桑叶丹皮山栀等,轻清少阳法,营气伤极,人参人乳并行,阳浮不摄,七味八味可选,余如因惊宜镇,因怒宜疏,饮食痰火为实,新产病后为虚也。(宗叶氏医论之清代名医—邵新甫评) 3、经方一剂压名医! 曾经病区有一患者下肢疼痛日久,其弟因服过我开的中药,遂邀吾诊治。患者见我满脸稚气,故对我嗤之以鼻,自云在市区及本县辗转治疗,觅尽名医、未见寸功,看我有啥本事。自诉下肢冷痛、疼痛部位循下肢外侧前缘(足阳明经所过之处),平素怕冷、咽干。察舌质嫩红少苔、脉微细,辨以寒热错杂,邪阻阳明之痹证,遂处桂枝芍药知母汤,加白芷、牛膝以引经,白芷通行阳明,牛膝引药下行。处方三剂,每日一剂,水煎400mL,分2次温服。服药一次即收良效,患者甚是满意。第二天早晨命其老伴邀我前去,既是道歉,又是感谢。很自然的,那个病室的病人都成了我的中医粉丝。名医乏术的病人,能收到良效,吾当然高兴,更认识到经方的价值。 通过对桂枝芍药知母汤的学习与应用,我深深的体会到,经方效专力宏,若能从多角度认识运用、得其全旨,则诸病面前常能游刃有余,确得良效!!! (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