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仲冬纪 仲冬 冬季第二个月的问题
【原文】仲冬之月,日在斗1,昏东壁2中,旦轸3中。其日壬癸,其帝颛顼,其神玄冥。其虫介,其音羽,律中黄钟,其数六。其味咸,其臭朽,其祀行,祭先肾。冰益壮,地始坼4,鹖鴠5不鸣,虎始交。天子居玄堂太庙,乘玄辂,驾铁骊,载玄旂,衣黑衣,服玄玉,食黍与彘,其器宏以弇。 命有司曰:“土事无作,无发盖藏,无起大众,以固而闭。”发盖藏,起大众,地气且泄,是谓发天地之房。诸蛰则死,民多疾疫,又随以丧,命之曰畅月。 是月也,命阉尹6,申宫令,审门闾,谨房室,必重闭。省妇事,毋得淫,虽有贵戚近习,无有不禁。乃命大酋7,秫8稻必齐,曲糵9必时,湛10饎11必洁,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兼用六物,大酋监之,无有差忒。天子乃命有司祈祀四海、大川、名原、渊泽、井泉。 是月也,农有不收藏积聚者,牛马畜兽有放佚者,取之不诘。山林薮泽,有能取疏食田猎禽兽者,野虞教导之。其有侵夺者,罪之不赦。 是月也,日短至,阴阳争,诸生荡。君子斋戒,处必弇12,身欲宁,去声色,禁嗜欲,安形性,事欲静,以待阴阳之所定。芸始生,荔挺出,蚯蚓结,麋角解,水泉动。日短至,则伐林木,取竹箭。 是月也,可以罢官之无事者,去器之无用者,涂阙庭门闾,筑囹圄,此所以助天地之闭藏也。 仲冬行夏令,则其国乃旱,气雾冥冥,雷乃发声。行秋令,则天时雨汁,瓜瓠不成,国有大兵。行春令,则虫螟为败,水泉减竭,民多疾疠。 【译文】仲冬这个月,太阳运行在北方玄武七宿的斗宿中,黄昏时在北方玄武七宿的壁宿中,早晨在南方朱雀七宿的轸宿中。这个月以壬癸日为主,天帝是颛顼,神仙是玄冥。动物以介虫为主,音以羽音为主,律吕中黄钟为主,数目为六。味道以咸味为主,含臭味朽味,祭祀以行动为主,祭品以肾脏为主。这个月冰开始结厚,土地开始裂开,寒号鸟不再鸣叫,老虎开始交配。天子在玄堂太庙处理政务,乘坐黑色车辆,坐驾是黑色骏马,车辆要载黑色龙旗,要穿黑色衣裳,佩戴黑色玉饰,吃黍米与猪肉,使用的器皿要宏大而有盖。 要命令有关部门说:“不要大兴土木,不要发掘掩盖储藏的物品,不要兴起大众,以确保天地之气封固闭藏。”发掘掩盖储藏的物品,兴起大众,地气就会泄漏,就称之为打开了天地之气的房屋。各种蛰伏的虫类都会死去,民众多有疾病瘟疫,又会跟随着丧命,所以这个月称之为畅月。 这个月,要命令太监总管,重申宫室禁令,要审视宫室门户,谨慎房屋安全,必须重重关闭。要省察妇人事宜,不要淫乱,虽然是贵戚亲戚,也没有不禁止的。还要命令管酒的女官,齐备高粱糯米,酒曲必然要适时,浸渍的酒粮必然要清洁,水泉必须甘美,陶器必然优良,火候必然要适中,这六件事都要做到,女官要监察,不能有差错。天子还要命令有关部门祈祷祭祀四海、大川、名原、渊泽、井泉。 这个月,农民中如果有不收藏积蓄的,牛马禽兽有散放出去的,被别人获取可以不追究。山林沼泽中,有能够获取野菜野果又能捕捉禽兽的,山野官吏要引导他们。如果有侵犯抢夺的,要加罪而不赦免。 这个月,冬至日白昼最短,阴阳之气相争,众多生命动荡。君子要斋戒,斋戒之处要遮盖,身体要宁静,要去掉声色,禁止嗜欲,安定形体性情,凡事要静,以等待阴阳之气确定。芸草开始生出,荔草挺出地面,蚯蚓扭结,麋鹿角脱落,水泉涌动。冬至来后,可以砍伐树木,获取竹子作箭。 这个月,可以罢免碌碌无为的官员,去掉无用的器物,可以涂刷庭院门闾,修筑监狱,这是帮助天地的闭藏。 仲冬施行夏季的政令,那么国家就会出现干旱,雾气弥漫,雷声轰鸣。施行秋季的政令,那么天空就会有浓雨,瓜果不能成熟,国家就会有大的战争。施行春季的政令,那么虫螟就会败坏庄稼,水泉就会减少干涸,民众就会多有疾病瘟疫。 【说明】本节《仲冬》,主要探讨的是冬季第二个月的天象情况,以及统治者的行为规范。首先说明了季节特征,希望统治者要命令太监总管,重申宫室禁令,要审视宫室门户,谨慎房屋安全,必须重重关闭。要省察妇人事宜,不要淫乱,虽然是贵戚亲戚,也没有不禁止的。还要命令管酒的女官,齐备高粱糯米,酒曲必然要适时,浸渍的酒粮必然要清洁,水泉必须甘美,陶器必然优良,火候必然要适中,这六件事都要做到,女官要监察,不能有差错。天子还要命令有关部门祈祷祭祀四海、大川、名原、渊泽、井泉。不要实行其它季节的政令。 —————————————————— 【注释】1.斗:(dǒu陡)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北方玄武七宿的第一宿,又称“南斗”,有星六颗。《易·丰·六二》:“丰,其蔀日中,见斗,往得疑,疾有孚,发若,吉。”《诗·小雅·大东》:“维北有斗。”《鹖冠子·天则》:“用不缦缦,此天之所柄以临斗者也。” 2.壁:(bì毕)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北方玄武七宿的第七宿。 3.轸:(zhěn枕)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南方朱雀七宿的最末一宿。有星四颗。《吕氏春秋·季春纪·圜道》:“月躔二十八宿,轸与角属,圜道也。” 4.坼:(chè彻)《周礼·占人》:“卜人占坼。”《管子·四时》:“补缺塞坼。”《管子·地员》:“以葆泽,不离不坼。”《说文·土部》:“坼,裂也。”《广雅·释诂三》:“坼,开也。”这里用为裂缝之意。 5.鴠:(dàn旦)鸟名。寒号鸟。亦作“鹖鴠”。 6.阉:(yān烟)被阉割的人。古代常用来看守宫门。阉尹:太监头头。《吕氏春秋·仲冬纪·仲冬:“是月也,命阉尹,申宫令,审门闾,谨房室,必重闭。”《后汉书》:“宦官悉用阉人。”方苞《左忠毅公逸事》:“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 7.酋:(qiú囚)掌酒的女奴。《墨子·天志下》:“丈夫以为仆圉胥靡,妇人以为舂酋。” 8.秫:(shú束)谷物之有粘性者,也指不粘者。《管子·地员》:“黄唐,无宜也,唯宜黍秫也。”《考工记·钟氏》:“染羽以朱湛丹秫。”《急就篇》:“稻黍秫稷粟麻秔。”《说文》:“秫,稷之黏者也。” 9.蘖:(nie聂)酿酒的曲。《管子·禁藏》:“以蘖为酒。”《楚辞·大招》:“吴醴白蘖,和楚沥只。” 10.湛:(zhàn占)浸渍。《晏子春秋卷五·内篇杂上》:“今夫兰本,三年而成,湛之苦酒,则君子不近。”《文子·道原》:“原人之性无邪秽,久湛于物即易。”《墨子·非命下》:“内湛于酒乐,而不顾其国家百姓之政。” 11.饎:(chi翅)《诗·小雅·天保》:“吉蠲为饎,是用孝享。”《诗·大雅·泂酌》:“可以餴饎,岂弟君子,民之父母。”《说文》:“饎,酒食也。糦,饎或从米。”这里用为酒食之意。 12.弇:(yǎn掩)《管子·八观》:“塞其途,弇其迹,使民毋由接于淫非之地。”《管子·君臣下》:“以德弇劳,不以年伤。”《尔雅·释天》:“弇日为蔽云。”《墨子·耕法》:“是犹弇其目而祝于丛社也。”《穆天子传》:“升于弇山。”《说文》:“弇,盖也。”这里用为覆盖、遮蔽之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