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眼睛健康的15个传言A与事实(上篇)

 xhqy 2016-06-22

  

  昏暗灯光下阅读对眼睛有害?

  对于健康人群,在昏暗光线下用眼(例如看书、看手机)没有多大坏处。几个世纪以来,所有的夜间阅读和针线活儿都在蜡烛照明或煤油灯下进行的。但是,充足的照明可以使阅读的视觉感受更好、更舒适,也能预防视疲劳。

  老梁解读

  对于闭角型青光眼的中老年患者或易感人群(有家族史、短四肢、短手指的矮小人群),夜间读书看报、看电视一定要开灯,确保室内光线明亮。因为瞳孔在昏暗的灯光下会散大,容易诱发闭角型青光眼的发作。近视人群发生闭角型青光眼的风险很小,睡前看手机也可以,唯一弊端就是干眼症。

  

  用电脑对眼睛不好?

  看电脑显示屏的行为不会导致眼睛视力下降。这在生活中很常见,当长时间使用电脑,就像长时间看书或者其它近距离用眼活动一样,我们眨眼的次数就会减少。而眨眼次数的减少使得眼睛干涩,导致眼睛酸胀或视疲劳。

  试着规律休息,向上看或扫视四周(转动眼球,在角膜表面涂抹泪液)。往远处看也可以缓解眼睛的酸胀。调整电脑显示屏的距离,离面部45-60厘米,角度略向上。可以使用人工泪液。如果您经常出现视物模糊或者眼睛疲劳,说明您需要看眼科医生,检查是否存在干眼症。

  老梁解读

  我们的角膜并不接触空气,而是表面覆盖泪膜,泪膜给角膜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保持视物清晰。可惜泪膜不是持久的,正常人睁大眼睛10秒钟就会破裂,每次眨眼相当于在角膜表面涂一次泪膜。正常人无意识的眨眼率,在安静时17次/分,看电脑时14.9次/分,阅读时1.4-14.4次/分。由于泪膜无法频繁和均匀涂抹在角膜上,泪膜的厚度因此很薄,容易挥发和破裂,角膜干燥、缺氧,出现眼干、视物模糊等视疲劳症状。这种视物模糊是一过性的,滴一滴人工泪液就可以缓解。老梁鼓励办公族常备人工泪液!

  

  戴度数不当的眼镜会伤害眼睛?

  眼镜是用来矫正视力的。正确的框架眼镜或隐形眼镜帮助人们视物清晰,但是戴一副屈光度数不当的眼镜,或者不戴眼镜,都不会给成年人的眼睛带来实质性损害,而是会引起眼睛酸胀或视疲劳。必须注意,8岁以下的儿童,如果视力需要矫正,必须配戴他们自己的眼镜,预防弱视的发生。

  老梁解读

  近视无法治愈,一旦发生就再也回不去了,可以通过框架眼镜、隐形眼镜、LASIK、植入ICL来矫正视力,也就是改善视觉质量。近视以后,特别是高度近视人群,眼睛会发生一系列的病理改变,无法逆转。因此每年需要散瞳检查眼底。别再被那些《民间食疗偏方防治近视眼》、《XX天摘掉眼镜》、《恢复视力法(500度以下)》、《飞行员提高视力的办法》的虚假信息误导了。

  戴眼镜可以引起依赖?

  我们用眼镜来矫正模糊的视力。相比不矫正的视力,戴眼镜带来更好的清晰视觉,而且您会发现戴眼镜后,反而希望经常戴着眼镜。看似依赖眼镜,事实上您是习惯了清晰的视觉。

  老梁解读

  近视人群应该深有体会,摘下眼镜后,看着模糊的世界很不习惯,影响表现力,可能会有不自信和不安全感。这是大脑的警惕表现。不是成瘾现象。近视的眼睛本来就需要矫正,看远处模糊会给生活带来不方便,驾驶时不戴眼镜存在隐患,也容易视疲劳。白天可以全天都戴眼睛,也可以间歇戴眼镜,取决于大家的用眼习惯。

  

  儿童的内斜视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消失?

  内斜视不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消失,内眦赘皮导致的斗鸡眼会,家长们要注意区别(看图)。而且内斜视的孩子会发生单眼弱视,因为大脑会关闭或者忽略来自斜视眼的视觉信息输入(因为模糊的视觉图像与清晰的视觉图像会产生混淆,因此大脑宁愿选择清晰的那只眼睛)。斜视眼不会有正常的视力发育,除非强迫它工作。这通常由遮盖视力较好的眼睛来完成(也就是遮盖疗法,给“健康”眼戴上眼罩,强迫弱视眼看东西)。

  有斜视外观的孩子必须尽快看眼科医生。一般来说,越早诊断和治疗,预后越好。治疗方式包括:遮盖、戴眼镜、用散瞳药、斜视手术或者联合治疗。

  老梁解读

  斗鸡眼在亚洲婴儿最常见,这是一种特殊的眼位表现,不是眼位异常。这是因为我们亚洲人在婴儿时期,内眼角会堆积上眼睑的褶皱,先天性的,也叫内眦赘皮,还跟鼻根太矮有关,捏起鼻根就可以发现眼位是正常的。注意看下图的斗鸡眼孩子,黑眼仁上的反光点都在正中央,这不是斜视。

  

  而内斜视的孩子,当看向正前方的时候,最常见是一只眼睛内斜,注意看图中孩子黑眼仁上的反光点。右眼反光点在正中央,而左眼反光点明显偏位了。而戴上眼镜矫正视力,可以改善斜视的眼位。因此斜视的孩子必须戴眼镜矫正视力。

  

  本文翻译自美国眼科协会宣传手册 Eyecare Facts and Myths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系列科普皆为眼科小超人老梁的原创文章

科普不能代替医生诊疗,如家长判断不了请及时就医

版权所有,转载请获取授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

  赞赏

  人赞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