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铁”是否炒作?看看前世今生

 碧野田间牛得草 2016-06-22




近日,全国人民的朋友圈都被一个号称“中国原创重大发明”的“巴铁'刷爆了。

那么,这个“巴铁”究竟为何物?是炒作还是创新?近期能开进现实吗?

“一桥土木世界”公众号特意收集资料,为大家扒一扒!


轰动这样来的:

在5月中旬刚结束的第19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巴铁”以“中国原创发明”的面目亮相,一下子就点燃了国民的激情,并被媒体宣传为“惊艳世界”!



“巴铁”究竟为何物?

“巴铁”的造型就像一辆在轨道上移动的双层地铁,上层载人,下层中空,可以允许普通车辆自由穿行。主要目的很简单:通过立体利用地面道路,有效缓解交通拥堵。


尺寸如下:

☆总长度:38 米;

☆总高度:4.6 米;

☆车身宽度:7.8 米;

☆车身下方车道宽度:7.0 米;

☆车身下方车道高度:2.4 米;

☆载客量:1200-1400 人。

特点如下:

载客量大。一辆“空巴”可以最多搭载1400名乘客,接近目前一趟地铁1600人左右的容量,可有效替代载客弱很多的公交车。

造价相对地铁要得多。巴铁科技董事长白志明表示,“巴铁”的造价只是地铁的20%左右,而且建造周期仅为地铁的五分之一。

绿色环保。巴铁由电力驱动,相当于大型电动公交。这样每年可以减少近1000吨油耗、近3000吨碳排放。

☆可以提高“中国制造”水平与影响力。在国内可以增加就业与周边产业,对国外可以进行批量出口。


这么好的东东,为什么有人说是“炒作”呢?

原来,在5月底,巴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向媒体披露了与秦皇岛市政府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协议约定先行在秦皇岛建设1公里的巴铁试验线,力争两年内建设10公里巴铁示范线并投入运营。8月初,巴铁模型试验车将在秦皇岛试运行。下图是正在制造的试验车的车头部分:

但是,没过几天,秦皇岛市交通部门网上辟谣称“暂未接到相应信息”,媒体随后向多个政府部门求证,得到的消息都是“暂不知情”。

这下,大家就有点懵逼了……


有好事者就开始“深扒”了!

前事:

其实,早在6年前的2010年,“巴铁”的发明人宋有洲曾带着“立体快巴”项目(“巴铁”的前身)亮相第13届北京科博会,随后又入选美国《时代周刊》全球50项最重大突破发明,被称为“人类最具创新精神的公共交通解决方案”。

当时宋有洲所在的深圳华世未来泊车设备有限公司表示:立体快巴项目将率先在门头沟区启动,项目整体规划已上报北京市相关部门,正在等待批复。根据规划,未来将在门头沟建设189公里的“立体快巴”轨道。

然而,面对媒体的求证,门头沟区负责人表示,'立体快巴’仅仅是研究性项目,没有这回事”。

此后6年,该项目在媒体的报道中“销声匿迹”。

缘起:

发明人宋有洲出生于黑龙江,他并不讳言自己只有小学文化学历。他对媒体自述,自己早年曾经当过兵团战士,采过矿,做过木工,后来一直做生意,涉足过烟酒批发、水暖建材、石粉和饭店等多个领域。2008年底,宋自言突发奇想,萌生了如何利用城市道路上层空间治堵的想法,半年后一个名为“宽体高架电车”的发明诞生,并申报了国家专利,这就是“巴铁”的前身。

专利:

这项被誉为“中国原创”的伟大发明、即将上马的项目,在登上国家专利局官网查询“宋有洲”以及“立体快巴”专利时,官网却显示“立体快巴”专利还处于“等待实审请求”状态。

资本:

巴铁科技是华赢集团的下属公司,“华赢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经理和“巴铁科技”的监事是同一个人,名叫“白丹青”,巴铁公司董事长名叫白志明。重要的是,华赢的主业是第三方财富管理平台


上面说了那么多的客(ba)观(gua)事(kou)实(shui),下面是“一桥土木世界”公众号的观点:

“巴铁”靠“中国制造”和“缓解拥堵”来吸引眼球,最终还是要靠“真实地”落实这两个命题才好走进现实!

勇于创新的精神是必须鼓励的,批判和探讨应限于理性

口水多喷无益!距离8月份时间不多,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巴铁”宣传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