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明微课:防自杀干预中的要点

 新师道 2020-12-10

在遇到有人试图自杀的情况时,对其进行自杀干预,要记住以下六个要点和原则:

一、尽可能疏散人群,周围群众过多时,容易给当事人造成更大的压力,并会增加其焦虑和紧张感。

二、试图缓解当事人的焦虑和紧张感,可以通过给其递水、递食物的方式来缓解当事人的心理焦虑及紧张。

三、利用一切给他递送食物和水的机会与他说话,产生一种沟通的可能。

四、尝试问他需要什么,尽可能地延长时间,用时间拖住他。

五、任何人在此时都要考虑能跟他产生沟通的机会,只要能持续地沟通下去,就有拯救的可能。

六、谈判的过程中注意把握语言的诱导,并且通过语言诱导来增强情绪诱导,让他的情绪得以平复,也对他的思维进行诱导,让他的情绪不再处于一个狭窄的状态。


总的原则就是以上六条,在具体的操作中还有一些技巧需要把握:

第一条,语言诱导的时候我们用的方法是“登门槛技术”,与对方先尝试进行眼神的沟通、语言的沟通,一步步地登门槛,与他产生对话的可能。要注意是神入他的感受,而不要自以为是地共情,以免产生更加糟糕的结果。所谓神入是指用你的灵魂感受他内心的状态,感受完后,不要随便下结论,而只是描述现象,用现象学的方法,描述当下的状态,比如:“我知道这很难”,这就是现象学的方法。

第二条,在整个过程中不要看手表,不要让你的手机响起,这些都容易造成当事人的焦虑,千万不要在此过程中增加他的时间感,他如果有了时间感,有可能会迫使他做出一个伤害自己的决定。

第三条,要提前写好准备与对方进行谈判的语言脚本,提前写一写,特别是开头语,一定要写下若干个,以供选择。开头主要考虑引发对方对你的认同,这种认同包括服装及文化和价值观的认同,只要是能找到共同点,就抓住并且扩展,对方对你的认同是产生共情的最重要一步。

第四条,在语言中,不要说一些否定之否定的负面用语,比如:“你不要着急着死”、“你不要自杀”,因为此时当事人认知相对狭隘,有可能只能接收到负面的信息。

第五条,将说话的语调下降八度,目的是增加你说话的权威感,增加说服力,增强对方对你的信任程度。另外增加语言的节奏感可以诱导对方的右脑对你产生积极的印象,积极印象使他的右脑从消极情感转化为积极情感。


第六条,眼睛始终保持与对方的平视,保持着眼神的接触,尽量不要离开他的目光,而且在对视中尝试用眼神产生情感的沟通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尝试一步步缩短与对方的距离。

第七条,当你对他进行认知诱导的时候,注意与其他领域中运用的认知诱导相区分,其他领域中的诱导目的是让对方的认知变得狭隘,而防自杀干预中的认知诱导恰恰相反。在此时,不要用“非黑即白”的二分法的说话方式,容易让对方产生促使他做决定的想法,让他避免产生只能在一和二之间做选择的感觉,尝试诱导他的思维产生三种、四种甚至更多选择的可能性。

第八条,打比喻。从一开始就尝试打比喻,一旦他与你共同进入比喻的语境中的时候,他就会进入你预设的思维程序中了。

第九条,始终保持住对方的吸引力放在自己身上,不要让他的注意力转向危险的环境等地方,尽量可以避免他做出一些冒风险的行为,比如,一边与他说话,一边打手势、做小动作吸引他,但是要注意这些手势和小动作的暗示含义,一般是有平复的效果,有时候甚至是一些类催眠的效果。


第十条,提供食品的时候尽量提供甜点和能够产生多巴胺的食品,此类食品可以让人逐渐产生一种愉悦的感受,比如巧克力。

第十一条,在交谈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对方疲劳时引导他靠着某个东西,坐在某个地方,然后再展开更加深入的交流,一般到这个时候,事情就开始一点点得到缓解了。

——本文选自小明微课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