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寿山石,尽显格调美,简单中的高气质

 蚌之沙 2016-06-23

最近小编发现周围的亲戚都在收藏寿山石,总感觉这白中带点红的寿山石特别的美丽,怪不得如此受人喜爱,对于色彩、纹路和肌理小编不知道怎样的词汇才能够准确形容出小编的赞美。

其实“福州工”对寿山石的着意雕刻,也有几个世纪的历史。但无论是哪种雕刻的形式里,最有格调的手法恐怕还属“敢于不刻“。

像是下面这件陈达的“荔枝洞石暗香薄意章”

寿山石,尽显格调美,简单中的高气质

陈达在章体的一面留下了一抹朦胧的黄色,让人一看梅花,猛然间就想到“暗香浮动月黄昏”之句,眼前的景象顿时就成了月下梅影的孤清境界。而这种“顿悟”下的乐趣,单看一面所雕的梅花,而没有“月光”,是难以感受到的。若是雕刻了一轮满月,又没有了这种猛然感悟到的惊喜。

寿山石,尽显格调美,简单中的高气质

再比如这一件郑世斌的“云纹日字章”:

寿山石,尽显格调美,简单中的高气质

钮头的云路蜿蜒盘绕,但渐往下行,就越来越淡,最后几刀几乎是“融化”在了石色纹理中。而在观赏时,很容易产生出一种“下面的纹理,都是灿烂云霞”的感官。有形的手法和无形的气韵,天然无心的纹路,和巧思巧技的引导,顿时把人推入一个云蒸霞蔚的灵境里。

这两件作品给予人的感触虽然如此丰富,但实际上构图和用功,都极为简单。人力雕琢的成分,在这两件作品上并不十足的主导,但却让人忍不住浮想联翩。

寿山石,尽显格调美,简单中的高气质

所谓“不刻”的核心,不但在于“借用自然”,也在于“借用人心”。在这类作品中,自然本身给予的东西,也是他们进行表达的工具之一,而最重要的还是借用人类自己的想象力自行去扩大与深化他们表述的意境。不但下了刀的技艺是“工”,连观者本身也被纳入了雕刻者的思考中。作品不是静态的,而是能与玩赏之人,产生心灵上的共振。

寿山石,尽显格调美,简单中的高气质

对于寿山石这样天生绚丽的石种,“不刻”的机会,比之其他色纹单调乏味的石品而言,真是大得多了。然而以微小而具体的“有形”之笔,去引导人们体悟浩渺庞大,难以用言语形容出的“无形“意境。

寿山石,尽显格调美,简单中的高气质

如同旧诗中“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需多”一句,也是同理。这代表了动人春色的“红”,到底是什么花呢?是桃花,芍药,还是美人蕉呢?

若不读诗论,我们也并不知道诗人所见的“花”,是一朵什么样的花。但我们在内心深处,可以想起自己在春季中见到的一朵绿叶中艳丽的花朵。那么这“红一点”,就打破了某一种花的局限,成为了所有“红”的代表。

寿山石,尽显格调美,简单中的高气质

这种作品,不是有心有所感,品位独高的名手,是很难做到的。这不但需要对于石纹、石像的妙判,更需要旷达的心胸,这才能做到不以自己的见闻和刀笔强行束缚观者的心情。因此这一类的作品,也可算是寿山石雕刻中的“稀缺品”。

寿山石,尽显格调美,简单中的高气质

因此,在寿山石的雕刻上,满工固然有其堂皇之美,也常常能给人带来震撼,但那却缺乏独藏秘珍的趣味。唯有敢于“不刻”的作品,才会似一双纤雅的手,拉着观者向前,去品味一番细微曲折的幽独清味。

其中真妙,有心人,方懂。

寿山石,尽显格调美,简单中的高气质

与作者交流加微信:chenqian131452012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