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香云纱:独一无二的民国旗袍之美

 翰林樵夫 2016-06-23


近些年,打着“民族风”旗号的服饰风格大有复兴之势。但在花花绿绿的“复古”着装里,经常能察觉到一种不和谐感。汉服搭配牛仔裤、高跟鞋之类奇葩混搭就不说了。一些姑娘身上的旗袍,再怎么穿,也跟相片中的民国气质相去甚远。归根到底,是现在的人有追求却不考究。美好的事物不是孤立存在的,“面子”后面藏着“里子”。当我们真正了解了旗袍精致的材质和工艺,就该知道,那些用劣质材质做的、声称自己是“旗袍”的东西,真的可以拿来当抹布了。

香云纱

香云纱是常被用于旗袍的昂贵面料
其工艺相当复杂
有“软黄金”之称
在民国时是时兴的女子服饰用料
香云纱色泽深沉优雅,透气清爽
制成旗袍有着民国的风范

▲ 《风声》里的周公子身着一条暗花金线香云纱旗袍

香云纱产自广东珠三角
这种有着绮丽名字的面料,也称茛纱、茛绸
”茛“是香云纱染色的原料,叫薯茛
这种两广地区常见的植物,取其根茎榨汁,即可成为染料

▲ 薯茛
薯莨本为药材。当地的渔民喜欢用它来浸泡渔网,以增强渔网的韧性。久而久之,人们发现经它浸泡过的衣服也有了很强的韧性,特别耐穿。渐渐这种神奇的浸染技术开始传播,于道光年间初具规模。


莨绸的制作,需经过十四道程序之多,约需十五六天左右。自本地植物薯莨中提取天然植物精华,经历浸泡、日晒、火煮、泥封、河洗,集成诸种珍贵的天时地利,整个过程充满了原始艺术创作般的仪式感。
香云纱染技,是中国所独有的技艺。

工 艺
过茛水
将纱绸浸入红褐色的薯茛汁液反复几十次后
白色的布坯就染成红褐色


晒莨
在平整的草皮上将纱绸曝晒至干
纱绸被拉得绷直,压上竹竿,让阳光照射得更加均匀
阳光的热度使汁液蒸腾向上,最终色素停留在表面
造就了香云纱上深下浅的色泽


洒封莨水
晒干的纱绸被重新洒上莨水,浸入莨水
再将其曝晒至干,重复数十次


过乌
“过乌”即过河泥,将河泥厚厚涂抹在纱绸之上
放置在阴凉的沙地
在泥土的作用下,薯莨的深褐色成了浓重的黑色


水洗
最终洗掉河泥,重新摊平晒干
历经阳光曝晒和淤泥浸染的香云纱终于涅槃重生
成了深沉爽滑的香云纱


独一无二
纱抷、天气、土壤的不同
造就了莨纱品质的不同
世间也再找不到两块一样的莨纱
常年穿着,身体与其发生反应
日常的洗涤使其涂层慢慢脱落
衣裳不仅越来越柔软亲肤
其色泽也越发地古朴深邃

完成后的莨纱仍要存放数月,方可裁莨制衣
最重要的是,能遇到一个对的人
对于真正懂得香云纱的人而言
香云纱是昨日情怀,是辗转的乡愁


 
宋庆龄的偏爱

▲ 穿着香云纱旗袍的宋庆龄

宋庆龄一直是香云纱旗袍的钟爱者。她有一件极其偏爱的香云纱旗袍:立领。短袖、右衽、黑色,手工缝制。晚年的宋庆龄甚至因为身体渐渐发福,将喜欢的香云纱旗袍两边放大之后继续穿着。这件香云纱旗袍被永久收藏在上海宋庆龄故居中。

 
张爱玲的笔下

“个人住在个人的衣服里”,张爱玲把香云纱融进了笔下人物的性格中,也让更多人了解了这种材质。

“那人的背影,月光下看得分明,穿着白夏布衫子,黑香云纱大脚裤。因为热,把那灵蛇似的辫子盘在头顶上,露出衣领外一段肉唧唧的粉颈。”
——《沉香屑·第一炉香》

“七巧穿着白香云纱衫,黑裙子,然而她脸上像抹了胭脂似的,从那揉红了的眼圈儿到烧热的颧骨。”

——《金锁记》

看似不经意的几笔,却将之雅致的香艳表达得淋漓。


现 代


当代,一些独立的服装品牌,尝试着以香云纱古法为起点
将古老的香云纱与现代审美相结合
成为中国丝绸对外交流时表达中国元素的方式之一

香云纱如同农作物,自阳光和泥土中生长
而它更会随着浣洗穿着,愈加细腻跟精彩
这正是香云纱的生命力
也是民国风范的迷人之处
得其形、失之神只会贻笑大方
若想真的重生旧时光里的美丽
还有很多东西,等待我们去参透



文学是一种力量!



人人文学微信号:renrenwenxuewan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