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东省东莞市“三旧”改造纪略

 神州国土 2016-06-24

广东省东莞市“三旧”改造纪略

2016-06-23 16:23:00    来源: 中国国土资源报    作者:祝桂峰 黎红 李俊 黄凰

被誉为“世界工厂”的广东省东莞市地处珠三角核心地带,从2009年试点旧城、旧村、旧厂“三旧”改造开始,一批破旧闲置厂房一跃变成高大上的科技创新“孵化器”园区。

近日,记者走访发现,随着“三旧”改造的不断推进,东莞市一些本已无地可用的区域被盘活成一大片风水宝地,一批批“高大上”知名企业不断涌进该市,使“造巢”培育的高科技产业链风生水起。

厂区升级实现产业置换

高盛科技园、聚大电商产业园均是东莞市南城区“政府引导、企业投资”的“三旧”改造项目,是该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腾笼换鸟的重要载体和优质科技项目引进平台。

2010年,南城区主动协调3家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外地,并引导高盛集团整合旧厂区和周边土地进行就地升级,成功打造了配套设施先进完善,集企业总部办公、研发、实验、检测于一体的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园。

目前,总投资2.6亿元、总建筑面积为13.1万平方米的1~3期园区,己成为小微型企业创新发展的“胶囊式孵化器”,入驻企业总数达437家。2013年12月18日,高盛科技园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是东莞市首次获得科技部认定的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

2015年3月1日,广东聚大实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接下诺基亚生活区进行改造,建筑面积两万多平方米。据悉,聚大电商产业园是以“传统企业(产品)互联网转型升级孵化基地”为功能定位,是全国目前为数不多的“电商企业保姆管家”,通过“手把手”的方式来为入驻企业提供贴身服务。

东莞市南城区“三旧”办负责人介绍,通过实施“厂区升级、产业置换”,该区成为了产业升级与“腾笼换鸟”相结合的成功范本,突出表现为产业向高端化、效益向高产出、人口向高素质“三个转变”。

高盛科技园改造后,共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家;省民营科技企业18家,市民营企业34家,园区企业专利拥有量达到1000多件。聚大电商产业园园区已出租100%、约70家企业。通过互联网转型产销分离,进驻企业的销售业绩比传统营销业绩大大提升。

旧工业区变身“国字号”孵化器

全国首个村镇级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常平科技园位于常平镇板石村南浦工贸工业区,项目用地面积约为28亩。该镇政府通过“三旧”改造政策实施“腾笼换鸟”,采取土地性质、产权归属、建筑结构“三不变”的改造模式,成为当地整合旧厂房资源、“筑巢引凤”工程的一个典型样板。

当地村民介绍,常平科技园前身曾经是一片荒山野岭,上世纪80年代经过当地政府的开荒建设,建成南埔工贸工业区。然而,由于金融风暴等原因,工业区内的企业陆续外迁,昔日繁华的工业区逐渐凋零,到了21世纪初,已经沦为一座“空城”。

通过“三旧”改造,政企紧密联合、搭建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和融资服务平台等一系列手段,常平科技园仅仅用4年时间就实现了从工贸工业城到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华丽转身。 目前,园区已累计孵化企业121家,研发投入超7500万元,累计总产值超4.2亿元,出口创汇650万美元,成为东莞市目前唯一一个由村镇创办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常平科技园负责人张玉感概地说:“‘三旧’改造让我们如鱼得水。目前,科技园已经具备了创业孵化、研发创新、增值服务、和融资服务等四大服务体系。”

张玉介绍,凭借“国字号”孵化器的品牌,接下来,园区还将利用“三旧”改造扩建一栋23层4万平方米的科技大厦,建设“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于一体的完整孵化链条,探索实体孵化与虚拟孵化相结合的方式,加速镇域经济转型升级。

统筹资源支持小微企业

记者在黄江镇看到,太阳神集团新总部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据悉,该镇将采取政企共建和民营孵化器相结合模式,投资6.4亿元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实现“零突破”。

近年来,黄江一直以外源型经济为主,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不断转变,黄江的传统优势正在逐步减弱。2014年以来,黄江镇确定将土地资源较为丰富、毗邻深圳的南部片区定位为深圳优质产业承接区域,对空置厂房、闲置土地进行整合,统筹利用,把深圳作为产业转移项目重点招引对象。

当前,黄江镇以提升电子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启动田美北工业园和北岸科技园两大孵化器建设,统筹周边空置厂房资源,对优质创业项目和高成长性中小微企业给予孵化基金支持。

“我市成为省三旧改造试点,孵化器用地审批时限缩短。”东莞市国土资源局负责人介绍,今年4月份,经省政府同意,省国土资源厅出台《关于支持东莞市通过“三旧”改造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试行意见》,明确该市设立通过“三旧”改造支持科技创新工作联系点,给予完善产权、差别化供地、开辟审批绿色通道等政策倾斜。

据统计,近两年,东莞市已有13个“三旧”改造项目建成后被国家、省、市认定为科技企业孵化器,占总数36%。目前,东莞市约有25%旧厂房纳入“三旧”改造范围,相关镇街正在推动建设各类创新驱动载体27家,总建筑面积达到289万平方米,总投资近100亿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