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作为语言的浓缩形式,承载了与本民族历史、文化传统息息相关的大量文化信息。汉语中有“韩信将兵,多多益善”“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英语中有 Pandora’s Box(潘多拉之盒——灾难等的根源)、come out (of the closet)(出柜,即公开自己的同性恋取向)、A straw shows which way the wind blows(见微知著)等等,这些俗语是人们在长期语言实践过程中提炼出的结晶,也是人类各民族语言中的频现事实,蕴涵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学典故等信息。
它们或诙谐幽默,或严肃规整,或深含哲理,或形象生动,大多都言简意赅,易懂易记。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单位,俗语具有语义的整体性、结构的固定性、丰富的修辞手段和独特的语言美感,蕴含多层次文化信息(如生存环境、历史、价值观、宗教、民族神话等)。 以下试从双语词典编写的角度谈谈俗语的翻译。翻译工作不仅是跨语言的,也是跨文化的。不言而喻,跨文化的各种障碍,如果处理不当,也会造成错译而贻笑大方,因此作为承载由源语到目的语语言文化知识的工具书,双语词典更应在处理俗语条目时慎之又慎。与一般词语、惯用语一样,俗语翻译时要达到语义、语体、语用、语法功能各层面的等值。此外,俗语条目翻译还应遵循两条特殊原则:一、求同存异,“超越等值”;二、尽最大限度保持源语中的语言美感与修辞手段。 求同存异,“超越等值” 王佐良先生说过,“译者处理的是个别的单词,他面对的则是两大片文化”。翻译俗语条目也不例外,译者要尽可能体现源语的语言和文化特色,同时也要为读者形形色色的实际使用需求着想。理想的双语词典应尽可能发挥两种语言之间重合或接近的部分,翻译出整体意义上最对应的释文来。有相同表达法的就用相同的,有相似的就用相似的,在目的语文化中找到合适的匹配,以求最大化再现源语俗语的语义、语域和语用信息,介绍源语语言文化。这是“求同”,另一方面还要“存异”,还要将源语语言中具有特质性的亮点表现出来。字面直译保存原汁原味固然理想,而用意象迁移等意译手段,焉知不能深化理解,且共享“他者”独有的异趣?简言之,即翻译当中应当求同存异,“超越等值”(“超越等值”语出陆谷孙《中华汉英大词典》前言),异化、归化二者不可偏废。 我们认为,俗语条目的翻译最好先以异化法译出本义,以求保持源语言中的文化信息以及特有的直接张力和表现力,再以归化的方法列出其他近似表达,异化与归化二者双管齐下。这样,就可以兼顾俗语条目的知识性和实用性。 例如: 异化译法看似带来陌生感,但从长远角度看,异化的翻译可能会丰富目的语,给目的语注入大量新的语词和表达法。鲁迅先生认为,翻译“不但在输入新的内容,也在输入新的表现法”,他主张“凡是翻译,必须兼顾着两面,一当然力求其易懂,一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应该看到,有很多异化的翻译现在已经融入到目的语中,如“paper tige(纸老虎)”“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一石二鸟)”“brainstorm (头脑风暴)”“Time is money (时间就是金钱)”“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 (血浓于水;疏不间亲)”等。
当然,凡事不可绝对,如果异化翻译策略行不通,则应选用归化策略,以保证译文的实用性。如feel like a wet rag[觉得浑身没劲]的异化译法“感觉像块湿抹布”在汉语中说不通,则可弃之不用;又如“In the country of the blind, the one-eyed man is king”之异化译法“瞎子王国,独眼为王”多少或有拿残障人说笑的意味,政治上不够正确,理应避免。而反过来,运用归化翻译策略时,也要考虑到跨文化因素,不应毫无原则地篡改、替换原文的文化形象。如果归化法过于生搬硬套、张冠李戴,则须忍痛割爱。再如“In the country of the blind, the one-eyed man is king”之归化译法“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就因为在目的语中用典之故而嫌牵强,亦应避免。 尽最大限度保持源语中的语言美感 与修辞手段 俗语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社会生活、生产实践中,对复杂的人类社会和生活环境进行高度概括后提炼出的语言精华,往往言简意赅,言说中抑扬顿挫,具有强烈的语言美感,又常常调动了多种修辞手段,易于在语言使用中传达思想、表明观点。较之一般词语的翻译,俗语翻译要求更高,操作起来实际困难也更多。译者应尽最大可能传达俗语在源语中的语言美感与修辞手法,使译语读来仿佛本族语般流畅和经典,令语用功能更贴近真实语境。比如“玉不琢,不成器”可译为“Spare the rod and spoil the child”,既保留了原文上下句呼应的句式,又巧妙地运用了头韵与辅音韵,体现出了俗语的经典与洗练。再如: Out of sight, out of mind. Possession is nine points of the law. Love is blind. Accidents will happen in the best-regulated families. A thief passes for a gentleman when stealing has made him rich. 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 Fine feathers make fine birds. Small rain lays great dust. A small leak will sink a great ship. Words said is a pagoda set. / Live up to one's words. Laggards are beaten. Either the fish dies or the net gets torn. / It is a life-and-death internecine struggle. Paths are bound to be crossed for adversaries or lovers. / Rivals meet up sooner or later. “Small rain lays great dust” 的字面义是指小雨虽然声势不大,却能平息飞扬的尘土,其传达深层含义是:看似微不足道的东西可以派上大用场。这则民谚语言质朴精炼,反义词 small 和 great 的对照更凸显寓意。再者,全句押行内韵 /eI/,读来朗朗上口,韵味十足。《英汉大词典》将其译为“雨小浥大尘,材小资大用”,令人不由想起唐代大诗人王维脍炙人口的名句“渭城朝雨浥轻尘”,既巧妙保留了源语条目的文化形象、语言风格和概念意义,又非常接近汉语俗谚言简意赅的行文特点。释文的上半句采用异化结合归化法揭示谚语的概念含义,再现了源语条目的语言美,下半句采用归化法点破民谚的启示意义,可谓佳译。
由此可见,俗语的翻译不仅要求译者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深入理解并传译源语语义,更要求译者准确把握俗语的文化内涵,在求同存异、“超越等值”的大框架之内,采取归化、异化综合考虑的翻译方式,兼顾知识性与实用性。在确保译语准确地道的前提下,俗语的翻译还应尽可能在目的语中体现俗语言简意赅的语言特色、抑扬顿挫的音乐美。 |
|